典故疾雷破柱
雷破柱
驚雷破柱
庭柱裂
震楹書
相關(guān)人物夏玄
諸葛誕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雅量〉~349~
夏侯太初嘗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住。南朝梁·劉孝標注引《語林》曰:「太初從魏帝拜陵,陪列于松柏下。時暴雨霹靂,正中所立之樹。冠冕焦壞,左右睹之皆伏,太初顏色不改?!?/span>
《太平御覽》卷十三〈天部十三·霹靂〉~95~2~
晉·曹嘉之《晉紀》曰:「諸葛誕以氣邁稱。常倚柱讀書,霹靂震其柱,誕自若?!?/span>
典故白日開
白日銘
馬立葬滕公
相關(guān)人物夏侯嬰
參考典故滕公宅
《西京雜記》卷四 ~083~
滕公駕至東都門,馬鳴,跼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滕公使士卒掘馬所跑地,入三尺所,得石槨。滕公以燭照之,有銘焉。乃以水洗寫其文,文字皆古異,左右莫能知。以問叔孫通,通曰:「科斗書也。以今文寫之,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浑唬骸膏岛?,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
例句
白日銘安在,清風(fēng)頌獨留。
鳥來傷賈傅,馬立葬滕公。
佳城非舊日,京兆即新阡。
此室玄扃掩,何年白日開。
典故玉樹連
瓊樹倚
身倚玉
蒹葭瓊樹
偎瓊樹
相關(guān)人物夏侯玄
曹睿(魏明帝)
毛曾
《世說新語》下卷上《容止》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鼓铣?#183;劉孝標注引《魏志》曰:「玄為黃門侍郎,與毛曾并坐。玄甚恥之,曾說形于色?!?/span>
《三國志》卷九〈魏書·夏侯尚·(子)夏侯玄〉~295~
玄字太初。少知名,弱冠為散騎黃門侍郎。嘗進見,與皇后弟毛曾并坐,玄恥之,不悅形之于色。明帝恨之,左遷為羽林監(jiān)。正始初,曹爽輔政。玄,爽之姑子也。累遷散騎常侍、中護軍。
例句
共濟已驚依玉樹,隨流還許醉金觴。
小小豫章甲,纖纖玉樹姿。
倚玉甘無路,穿楊卻未期。
倚玉交文友,登龍年月久。
若教親玉樹,情愿作蒹葭。
露重金泥冷,杯闌玉樹斜。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fēng)前。
倚玉甘無路,穿楊卻未期。
倚玉翻成難,投磚敢望酬。
醉來倚玉無馀事,目送歸鴻笑復(fù)歌。
皇枝雙玉樹,吏道二梅仙。
楚山清洛兩無期,夢里春風(fēng)玉樹枝。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六〈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自去自來梁上燕】【自去自歸堂上燕】【自去自歸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老妻畫紙成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多病所須唯藥物【但有故人供祿米】【但有故人分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微軀此外更無求】。
典故扣舷歌
木腸兒
扣舷而歌
木作腸
腳敲兩舷
扣弦歌
小海謳
船舷悲唱
木石笑吳兒
心情同木石
吳兒木腸
相關(guān)人物夏統(tǒng)
《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列傳·夏統(tǒng)〉
會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橋,士女駢填,車服燭路。統(tǒng)時在船中曝所市藥,諸貴人車乘來者如云,統(tǒng)并不之顧。太尉賈充怪而問之,統(tǒng)初不應(yīng),重問,乃徐答曰:「會稽夏仲御也?!钩涫箚柶渫恋仫L(fēng)俗,統(tǒng)曰:「其人循循,猶有大禹之遺風(fēng),太伯之義讓,嚴遵之抗志,黃公之高節(jié)?!褂謫枺骸盖渚雍I,頗能隨水戲乎?」答曰:「可。」統(tǒng)乃操柂正櫓,折旋中流,……統(tǒng)曰:「先公惟寓稽山,朝會萬國,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澤云布,圣化猶存,百姓感詠,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貞順之德過越梁宋,其父墮江不得尸,娥仰天哀號,中流悲嘆,便投水而死,父子喪尸,后乃俱出,國人哀其孝義,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諫吳王,言不納用,見戮投海,國人痛其忠烈,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贡娙藘L曰:「善。」統(tǒng)于是以足叩船,引聲喉囀,清激慷慨,大風(fēng)應(yīng)至,含水嗽天,云雨響集,叱吒歡呼,雷電晝冥,集氣長嘯,沙塵煙起。王公已下皆恐,止之乃已。諸人顧相謂曰:「若不游洛水,安見是人!聽慕歌之聲,便髣髴見大禹之容。聞河女之音,不覺涕淚交流,即謂伯姬高行在目前也。聆小海之唱,謂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钩溆晕奈潲u簿,覬其來觀,因而謝之,遂命建朱旗,舉幡校,分羽騎為隊,軍伍肅然。須臾,鼓吹亂作,胡葭長鳴,車乘紛錯,縱橫馳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繞其船三匝。統(tǒng)危坐如故,若無所聞。充等各散曰:「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菇y(tǒng)歸會稽,竟不知所終。
典故射日弓
射九烏留白日
九輪燭照
羿落九烏
羿弓
九日落
羿射九日
九烏落
彎弓射烏
羿中九烏
射日落
夏羿弓
堯射十日
相關(guān)人物后羿
《楚辭補注》卷三〈天問〉~96~
「羿焉彃日?烏焉解羽?」東漢·王逸注:「《淮南》言:堯時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span>
《淮南子》卷八〈本經(jīng)訓(xùn)〉~254~
「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fēng)、封豨、脩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fēng)于青丘之澤,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脩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東漢·高誘注:「十日并出,羿射去九?!?/span>
簡釋
九日落:喻為民除害,或喻勇猛。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例句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切玉劍,射日弓。
羿彎弓屬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
?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堯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于此時若食日,雖食八九無嚵名。
有如流傳上古時,九輪照燭乾坤旱。
典故 面壁九年
達摩面壁
面九年壁
面壁九夏
相關(guān)人物菩提達摩
《大正新脩大藏經(jīng)》卷五十一〈史傳部三〉~29~
廣州刺史蕭昂具主禮迎接,表聞武帝。帝覽奏,遣使赍詔迎請,當大通元年丁未歲也。十月一日至金陵。帝問曰:「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jīng)、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師曰:「并無功德?!沟墼唬骸负我詿o功德?」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沟塾謫枺骸溉绾问鞘ブB第一義?」師曰:「廓然無圣?!沟墼唬骸笇﹄拚哒l?」師曰:「不識?!沟鄄活I(lǐng)悟。師知機不契,是月十九日,潛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屆于洛陽,當后魏孝明太和十年也。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偲鸷π?,數(shù)加毒藥。至第六度,以化緣已畢,傳法得人,遂不復(fù)救之,端居而逝。即后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丙辰歲十月五日也。
《神僧傳》卷四〈達摩〉
帝不省玄旨,師知機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蘆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趨魏境,尋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
《尚書》卷四〈虞書·大禹謨〉~52~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沟墼唬骸赣?,允若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稽于眾,舍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挂嬖唬骸付肌5鄣聫V運,乃圣乃神,乃武乃文?;侍炀烀?,奄有四海,為天下君?!褂碓唬骸富莸霞?,從逆兇,惟影響?!挂嬖唬骸赣?!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樂;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百志惟熙;罔違道以乾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無怠無荒,四夷來王?!褂碓唬骸赣?!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水、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沟墼唬骸赣幔〉仄教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古f題漢·孔安國傳:「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敘皆可歌樂,乃德政之致?!?/span>
典故 起予篇
相關(guān)人物卜商(子夏)
孔子
《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2202~
子夏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乖唬骸付Y后乎?」孔子曰:「商始可與言詩已矣。」
例句
努力輸肝膽,休煩獨起予。
起予幸斑白,因是托子孫。
觸目非論故,新文尚起予。
起予覽新詩,逸韻凌秋空。
終日望君休汝騎,愧無堪報起予篇。
玉立知求己,金聲乍起予。
青眼真知我,玄談愧起予。
將經(jīng)貴郡煩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予。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容止〉~609~
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
例句
盈手入懷皆不見,陽春曲麗轉(zhuǎn)難酬。
典故 陶公柳
武昌見移
武昌種柳
相關(guān)人物夏施
陶侃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下〈政事〉~79~
陶公性檢厲,勤于事。南朝梁·劉孝標注引《晉陽秋》曰:「侃練核庶事,勤務(wù)稼穡,雖戎陳武士,皆勸厲之。有奉饋者,皆問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歡喜慰賜;若他所得,則呵辱還之。是以軍民勤于農(nóng)稼,家給人足。性纖密好問,頗類趙廣漢。嘗課營種柳,都尉夏施盜拔武昌郡西門所種。侃后自出,駐車施門,問:『此是武昌西門柳,何以盜之?』施惶怖首伏,三軍稱其明察。」
《晉書》卷六十六〈陶侃列傳〉~778~
侃性纖密好問,頗類趙廣漢。嘗課諸營種柳,都尉夏施盜官柳植之于己門。侃后見,駐車問曰:「此是武昌西門前柳,何因盜來此種?」施惶怖謝罪。
簡釋
陶公柳:詠柳,或喻軍紀嚴明。宋蘇軾《游武昌寒溪西山寺》:“空傳孫郎石,無復(fù)陶公柳。”
《史記》卷九十五《夏侯嬰列傳》
「汝陰侯夏侯嬰,沛人也?!驈?fù)常奉車從擊秦軍雒陽東,以兵車趣攻戰(zhàn)疾,賜爵封轉(zhuǎn)為滕公?!瓔胱陨铣跗鹋?,常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嬰之脫孝惠、魯元于下邑之閒也,乃賜嬰縣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異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來,嬰以太仆與東牟侯入清宮,廢少帝,以天子法駕迎代王代邸,與大臣共立為孝文皇帝,復(fù)為太仆。八歲卒,謚為文侯。」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姚氏云:「《三輔故事》曰:『滕文公墓在飲馬橋東大道南,俗謂之馬?!?。《博物志》曰:『公卿送嬰葬,至東都門外,馬不行,踣地悲鳴,得石槨,有銘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乃葬之』。」
典故萬國執(zhí)玉
禹會群方
相關(guān)人物夏禹
《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八〈哀公·傳七年〉~009~
季康子欲伐邾。乃饗大夫以謀之。子服景伯曰。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國不信。伐小國不仁。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失二德者。危將焉保。孟孫曰。二三子以為何如。惡賢而逆之。對曰。禹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今其存者。無數(shù)十焉。唯大不字小。小不事大也。知必危。何故不言。魯?shù)氯幺?。而以眾加之??珊?。不樂而出。秋伐邾。及范門。猶聞鐘聲。大夫諫。不聽。茅成子請告于吳。不許。曰。魯擊柝聞于邾。吳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何及于我。且國內(nèi)豈不足。成子以茅叛。師遂入邾。處其公宮。眾師晝掠。邾眾保于繹。師宵掠。以邾子益來。獻于亳社。囚諸負瑕。負瑕故有繹。邾茅夷鴻以束帛乘韋。自請救于吳。曰。魯弱晉而遠吳。馮恃其眾而背君之盟。辟君之執(zhí)事。以陵我小國。邾非敢自愛也。懼君威之不立。君威之不立。小國之憂也。若夏盟于鄫衍。秋而背之。成求而不違。四方諸侯。其何以事君。且魯賦八百乘。君之貳也。邾賦六百乘。君之私也。以私奉貳。唯君圖之。吳子從之。晉·杜預(yù)注:「諸大夫?qū)σ?。諸侯執(zhí)玉,附庸執(zhí)帛。涂山,在壽春東北。」
《禮記注疏》卷七〈檀弓〉~28~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吊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乖涌蓿酉囊嗫?,曰:「天乎,予之無罪也?!乖优?,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span>
典故西河風(fēng)味
相關(guān)人物卜商(字子夏)
《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
《南史》卷三十南朝宋《何尚之傳》
立宅南郭外,立學(xué)聚生徒。東海徐秀,廬江何曇、黃回,潁川荀子華,太原孫宗昌、王延秀,魯郡孔惠宣并慕道來游,謂之南學(xué)。王球常云:「尚之西河之風(fēng)不墜?!?/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