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12,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諸夏
初夏
夏后
夏人
首夏
夏木
夏商
夏云
冬夏
九夏
夏稅
夏至
夏初
虞夏
西夏
《國語辭典》:諸夏(諸夏)  拼音:zhū xià
古代對(duì)中國的泛稱。封建時(shí)代,天子之下,諸侯國很多,故稱為「諸夏」?!蹲髠?。僖公二十一年》:「以服事諸夏?!埂墩撜Z。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div>
《國語辭典》:初夏  拼音:chū xià
夏季的第一個(gè)月,相當(dāng)于陰歷四月。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初夏見寄次韻〉:「覽物正搖思,得君初夏行?!埂队魇烂餮?。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升》:「時(shí)值初夏,真人一日會(huì)集諸弟子,同登天柱峰絕頂?!?/div>
《漢語大詞典》:夏后
見“ 夏后氏 ”。
《國語辭典》:夏后氏  拼音:xià hòu shì
1.夏禹的別名。參見「夏禹」條。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原道》:「夏后氏興,業(yè)峻鴻績(jī)?!?br />2.夏朝的別名。參見「夏朝」條?!秴问洗呵?。季夏紀(jì)。音律》:「夏后氏孔甲田于東陽萯山?!?/div>
《駢字類編》:夏人
史記貨殖傳:潁川南陽,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樸,猶有先王之遺風(fēng)。潁川敦愿,秦末世,遷不軌之民于南陽,南陽西通武、關(guān)、鄖、關(guān),東南受漢、江、淮、宛,亦一都會(huì)也。俗雜好事,業(yè)多賈,其任俠,交通潁川,故至今謂之夏人。似文心雕龍。若愛典而惡華,則兼通之理偏 夏人爭(zhēng)弓矢,執(zhí)一不可以獨(dú)射也。
《漢語大詞典》:首夏
始夏,初夏。指農(nóng)歷四月。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游赤石進(jìn)帆海》詩:“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魏徵 《暮秋言懷》詩:“首夏別京輔,杪秋滯三河?!?吳沛霖 《春盡日寄林三金陵》詩:“倘許一緘重報(bào)我,但言首夏莫言春?!?/div>
《駢字類編》:夏木
魏晉 陶潛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fēng)于規(guī)林二首 其一 高莽眇無界,夏木獨(dú)森疏。
南北朝 謝朓 后齋回望詩 夏木轉(zhuǎn)成帷,秋荷漸如蓋。
唐 劉得仁 夏日即事 中宵橫北斗,夏木隱棲禽。
唐 伍喬 游西山龍泉禪寺 曉鐘聲徹洞溪遠(yuǎn),夏木影籠軒檻寒。
唐 羅隱 送程尊師之晉陵 棟間云出認(rèn)行軒,郊外陰陰夏木繁。
《駢字類編》:夏商
書:夏商官倍,亦克用乂武。論語:周監(jiān)于二代。朱注:二代,夏、商也。 呂覽:湯以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初學(xué)記:漏刻經(jīng)云:漏刻肇于黃帝,宣乎夏商。
《駢字類編》:夏云(夏云)
南北朝 江淹 悼室人詩十首 其三 夏云多雜色,紅光鑠蕤鮮。
唐 張九齡 餞王尚書出邊 夏云登隴首,秋露泫遼陽。
唐 宋之問 送武進(jìn)鄭明府 夏云海中出,吳山江上微。
唐 吳鞏 白云溪 夏云生嶂遠(yuǎn),瀑水引溪長(zhǎng)。
唐 李頎 送劉十 烹葵摘果告我行,落日夏云縱復(fù)橫。
唐 劉長(zhǎng)卿 關(guān)門望華山 夏云亙百里,合沓遙相連。
唐 韋應(yīng)物 古劍行 龍蛇變化此中隱,夏云奔走雷闐闐,恐成霹靂飛上天。
唐 高適 酬別薛三蔡大留簡(jiǎn)韓十四主簿 復(fù)值涼風(fēng)時(shí),蒼茫夏云變。
唐 李益 乞?qū)挾U師癭山罍呈宣供奉 石色凝秋蘚,峰形若夏云。
唐 劉禹錫 送唐舍人出鎮(zhèn)閩中 閩嶺夏云迎皂蓋,建溪秋樹映紅旌。
《駢字類編》:冬夏
唐 孟郊 分水嶺別夜示從弟寂 潺湲冬夏冷,光彩晝夜明。
《國語辭典》:九夏  拼音:jiǔ xià
1.夏季九十日。晉。陶淵明〈榮木詩。序〉:「日月推遷,已復(fù)九夏?!?br />2.周朝的九種樂曲,有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等。見《周禮。春官。鐘師》。
《漢語大詞典》:夏稅
(1).田賦名稱。 唐 起,歷代田賦都分夏、秋兩季征收,稱為夏稅和秋稅。舊唐書·代宗紀(jì):“﹝ 大歷 五年﹞夏稅,上田畝稅六升,下田四升。秋稅,上田畝五升,下田三升?!?br />(2). 建中 元年行兩稅法后,規(guī)定“夏稅無過六月,秋稅無過十一月?!?宋 代夏稅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納畢;秋稅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納畢。 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兩稅法征稅。 明 代規(guī)定夏稅無過八月,以小麥為主,秋糧無過明年二月,以米為主。行“一條鞭法”后,夏稅、秋糧大都征銀。 清 代分上忙、下忙兩期征收。
《國語辭典》:夏至  拼音:xià zhì
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約當(dāng)國歷六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該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zhǎng),夜晚最短;南半球相反。也稱為「北至」、「夏節(jié)」。
《駢字類編》:夏初
唐 皮日休 茶中雜詠 其一 茶塢 好是夏初時(shí),白花滿煙雨。
《漢語大詞典》:虞夏
指 有虞氏 之世和 夏 代。禮記·表記:“ 虞 夏 之質(zhì), 殷 周 之文,至矣?!?span id="mw11uij" class="book">《國語·周語上》:“昔我先王世 后稷 ,以服事 虞 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虞 夏 文章,則有 皋陶 六德?!?/div>
分類:
《國語辭典》:西夏  拼音:xī xià
國名。(西元1038~1227)宋代興起于今內(nèi)蒙古一部分及甘肅西北部的國家。其先世為夏州節(jié)度使,本姓拓拔,唐賜姓李,宋賜姓趙,至元昊稱帝,國號(hào)夏,史稱為「西夏」。后為蒙古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