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12,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夏篆
寧夏
納夏
夏始
夏滿
夏門
夏晚
夏政
夏成
夏盡
夏冷
夏聲
夏蟬
銷夏灣
休夏
《漢語大詞典》:夏篆
古代三孤所乘以五彩雕刻為飾的車。周禮·春官·巾車:“孤乘夏篆,卿乘夏縵,大夫乘墨車,士乘棧車,庶人乘役車?!?span id="6cgmkcw" class="book">《宋史·輿服志二》:“夏篆者,篆其車而采畫之也。夏縵則五彩畫之而不篆?!?/div>
分類:五彩雕刻
《駢字類編》:寧夏(寧夏)
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十五年,置寧夏路總管府。
《漢語大詞典》:納夏(納夏)
古樂章名。九夏之一。周禮·春官·鍾師:“鐘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鄭玄 注:“四方賓來,奏《納夏》。”
《駢字類編》:夏始
禮記鄉(xiāng)飲酒義:四面之坐,象四時(shí)也。疏:主人東南象夏始,賓西北象冬始僎東北象春始,介西南象秋始。其四時(shí)不離天地陰陽之內(nèi)而坐,即是賓主介僎之所象也。 春秋:成公十七年九月辛丑,用郊。榖梁傳: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蓋不可矣。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也。
《駢字類編》:夏滿(夏滿)
齊已寄楚平上人詩:自來還獨(dú)去,夏滿又秋殘。又可止寄積麥山會如長老詩:夏滿期游寺,尋山下山。
《駢字類編》:夏門(夏門)
后漢書靈帝紀(jì):建寧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門校尉竇武為大將軍。己亥,帝到夏門亭,使竇武持節(jié),以王青蓋車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寧。
《駢字類編》:夏晚
唐 寇坦 同張少府和厙狄員外夏晚初霽南省寓直時(shí)兼充節(jié)度判官之作 晏居當(dāng)夏晚,寓直會晴初。
《漢語大詞典》:夏政
夏 朝的政治、政事。左傳·定公四年:“命以《唐誥》,而封于 夏 虛,啟以 夏 政,疆以戎索?!?杜預(yù) 注:“亦因 夏 風(fēng)俗,開用其政?!?南朝 梁 陸倕 《石闕銘》:“昔在 舜 格文祖, 禹 至神宗, 周 變 商 俗, 湯 黜 夏 政?!?br />夏季的時(shí)令、氣候。管子·幼官:“春行冬政,肅;行秋政,雷;行夏政,閹……秋行夏政,葉;行春政,華;行冬政,秏。”文子·精誠:“春政不失,禾黍滋;夏政不失,雨降時(shí);秋政不失,民殷昌;冬政不失,國家寧康?!?/div>
《漢語大詞典》:夏成
猶夏熟。 晉 左思 《蜀都賦》:“百果甲宅,異色同榮,朱櫻春熟,素柰夏成?!?南朝 梁 何遜 《七召》:“河柳垂葉,山稻發(fā)英,翫奇花之春滿,摘甘實(shí)於夏成?!?/div>
《駢字類編》:夏盡(夏盡)
南北朝 劉駿 初秋詩 夏盡炎氣微,火息涼風(fēng)生。
唐 岑參 首秋輪臺 秋來唯有雁,夏盡不聞蟬。
《駢字類編》:夏冷
水經(jīng)注:丹水又徑亭下有石穴,穴口有泉,冬溫夏冷,秋則入藏,春則出游。
又山陰縣西四十里有二溪,東溪廣一丈九尺,冬暖夏冷;西溪廣三丈五尺,冬冷夏暖。 云笈七簽:隨性飲一兩杯清酒甚嘉,冬溫夏冷,助正氣,排遣諸邪,其功不細(xì)。
《漢語大詞典》:夏聲(夏聲)
古代中原地區(qū)的民間音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 公子札 來聘……為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 周 之舊乎?’” 杜預(yù) 注:“ 秦 本在西戎 洴 隴 之西, 秦仲 始有車馬禮樂,去戎狄之音而有諸夏之聲,故謂之夏聲。” 劉師培 《南北文學(xué)不同論》:“ 河 濟(jì) 之間,古稱中夏;故北音謂之夏聲。”
《駢字類編》:夏蟬(夏蟬)
魏晉 無名氏 子夜四時(shí)歌 夏歌二十首 其十一 林鵲改初調(diào),林中夏蟬鳴。
《漢語大詞典》:銷夏灣(銷夏灣)
地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 太湖 中 洞庭西山 之麓,繞山十馀里,寒氣逼人。相傳為 吳王 避暑處,故名。 唐 皮日休 《太湖詩·銷夏灣》:“當(dāng)中數(shù)十頃,別如一天池。號為 銷夏灣 ,此名無所私?!?宋 范成大 吳郡志卷十八:“ 銷夏灣 ,在 太湖 洞庭西山 之 趾山 ,十餘里繞之。舊傳 吳王 避暑處。周迴湖水一灣,冰﹝水﹞色澄徹,寒光逼人,真可銷夏也?!?/div>
《漢語大詞典》:休夏
(1).謂夏日休閑。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五:“當(dāng) 釋氏 在 忉利 時(shí),適休夏自西,遂繇天而下?!?br />(2).指暑假。 魯迅 《書信集·致李樺》:“在這休夏的兩個月以后,統(tǒng)觀作品,似乎與以前并無大異?!?/div>
分類: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