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jiǎn)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690
典故
50
詞典
712
分類詞匯
250
佛典
32
其它
646
共712,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16
17
18
19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夏南
楚夏
夏周
夏條
夏蓮
夏璜
夏禘
五夏
夏邑
夏色
夏盛
夏里
夏澇
夏居
夏卉
《漢語大詞典》:
夏南
春秋 時(shí) 陳 大夫 夏徵舒 的別名。
《詩·陳風(fēng)·株林》
:“胡為乎株林?從 夏南 ?匪適株林,從 夏南 !” 孔穎達(dá) 疏:“ 徵舒 祖字 子夏 ,故為 夏 氏; 徵舒 字 子南 ,以氏配字,謂之 夏南 。”
《
左傳·成公二年
》
:“ 巫臣 曰:‘是不祥人也,是夭 子蠻 ,殺 御叔 ,殺 靈侯 ,戮 夏南 ,出 孔儀 ,喪 陳國(guó) ,何不祥如是!’” 杜預(yù) 注:“﹝ 夏南 ﹞ 夏姬 子 徵舒 ?!?/div>
分類:
大夫
《漢語大詞典》:
楚夏
南 楚 和諸 夏 。 漢
荀悅
《
申鑒·時(shí)事
》
:“文有磨滅,言有 楚 夏 ,出有先后……執(zhí)不俱是,比而論之,必有可參者焉?!?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
:“公不謀聲訓(xùn),而 楚 夏 移情,故能使解劍拜仇,歸田息訟。” 明
楊慎
《〈上林賦〉連綿字》
:“字有古今,音有 楚 夏 ?!?/div>
《駢字類編》:
夏周
宋書歷志:按五紀(jì)論黃帝歷有四法,顓頊夏周并有二術(shù),詭異紛然,則熟識(shí)其正,此古歷可疑之據(jù)一也。又明一統(tǒng)志:夏周二公祠在松江府治西。成化十五年建,祀周文襄公忱。嘉靖己丑,增祀夏忠靖公原吉。
《漢語大詞典》:
夏條(夏條)
夏天樹木茂盛的枝條。 晉
陸機(jī)
《從軍行》
:“夏條集鮮藻,寒冰結(jié)衝波?!?南朝 梁
蕭統(tǒng)
《答湘東王求文集詩苑書》
:“夏條可結(jié),睠於邑而屬詞;冬雪千里,覩紛霏而興詠?!?唐 沈佺期
《夏日梁王席送張岐州》
詩:“芃芃秋麥?zhǔn)ⅲ圮巯臈l垂?!?唐
韋應(yīng)物
《夏花明》
詩:“夏條緑已密,朱蕚綴月鮮?!?/div>
分類:
夏天
樹木
木茂
茂盛
枝條
《駢字類編》:
夏蓮(夏蓮)
沈約 長(zhǎng)歌行樂府色隨夏蓮變態(tài)與秋霜耋開庾肩吾過建章故臺(tái)詩夏蓮猶反植秋窗尚左虞世南 門有車馬客,行見春桃下。
《漢語大詞典》:
夏璜
美玉名。相傳為 夏后氏 的珍寶,故名。璜,半璧形的玉。
《
左傳·定公四年
》
:“ 夏后氏 之璜?!?孔穎達(dá) 疏:“ 夏后氏 所傳寶,歷代傳之,知美玉名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意林》卷三引 漢
桓譚
《新論》
:“此乃國(guó)之大寶,亦無價(jià)矣,雖積 和 璧、累 夏 璜、囊 隋侯 、篋夜光,未足喻也?!?/div>
分類:
美玉
美玉名
夏后氏
珍寶
《駢字類編》:
夏禘
詩:秋而載嘗。傳:諸侯夏禘則不礿,秋祫則不嘗,唯天子兼之。 禮記王制見春礿下。
又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于太廟。注:季夏,建巳之月也。禘,大祭也。周公曰太廟,魯公曰世室,群公稱宮。 宋書禮志:王制曰:祫禘。鄭云:祫,合也。合先君之主于祖廟而祭之,謂之祫。三年而夏禘,五年而秋祫,謂之五年再殷祭。
《漢語大詞典》:
五夏
古代郊廟樂曲
《昭夏》
《皇夏》
《誠(chéng)夏》
《需夏》
《肆夏》
的合稱。
《
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九年
》
:“帝令廷奏之,嘆曰:‘此華夏正聲也。’乃調(diào)五音為五夏、二舞、登歌、房?jī)?nèi)十四調(diào),賓祭用之。” 胡三省 注:“五夏,
《昭夏》
、
《皇夏》
、
《誠(chéng)夏》
、
《需夏》
、
《肆夏》
?!?/div>
分類:
郊廟
廟樂
樂曲
《駢字類編》:
夏邑
竹書紀(jì)年:帝禹夏后氏八年,夏六月,雨金于夏邑。 明一統(tǒng)志:夏邑縣,在州東一百二十里。戰(zhàn)國(guó)時(shí)下邑地。秦屬碭郡。漢置下邑縣,屬梁國(guó)。后魏置碭郡于此。北齊以已吾縣省入下邑。隋屬亳州,后屬宋州。今始改夏邑縣,屬永州。元初并入睢陽,尋復(fù)置,屬歸德,以榖熟縣省入。 白居易和陽城驛詩:次言陽公跡,夏邑始棲遲。力又書:夏王率遏眾 率割夏邑。
《駢字類編》:
夏色
南北朝 周弘讓
立秋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dòng)秋聲。
《駢字類編》:
夏盛
江總 木槿賦 潘文體其夏盛,嵇賦憫其秋零。
《駢字類編》:
夏里(夏里)
皮日休懷錫山詩見天半下。
《漢語大詞典》:
夏澇(夏澇)
夏季雨水過多。 宋
蘇軾
《司馬溫公行狀》
:“天地所生財(cái)貨百物,止有此數(shù),不在民則在官,譬如雨澤,夏澇則秋旱?!?/div>
分類:
夏
雨水
過多
《駢字類編》:
夏居
元史明帝紀(jì):帝西行至北邊金山,西北諸王察噶臺(tái)等聞帝至,咸率眾來附。帝至其部,與定約束。每歲冬居扎延,夏居阿嚕噶察山,春則命從者耕于伊納克。十馀年間,邊境寧謐。
《駢字類編》:
夏卉
唐 朱慶馀
送吳秀才之山西
東湖發(fā)詩意,夏卉竟如春。
宋 梅堯臣
孟夏二日通判太博惠庭花二十枝云是手植因以為答
前日已春盡,夏卉抽嫩青。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