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690
典故
50
詞典
712
分類詞匯
250
佛典
32
其它
646
共1690,分113頁顯示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8
19
20
21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破夏
夏租
夏闌
夏耘
夏閏
夏汭
夏歷
夏癸
夏出
夏筍
夏霜
夏林
夏甫
夏典
夏草
《國語辭典》:
破夏
拼音:
pò xià
僧人不守清戒而出法界外游,稱為「破夏」。
分類:
佛教語
夏
僧
三月
安居
靜修
四月
《漢語大詞典》:
坐夏
佛教語。僧人于夏季三個月中安居不出,坐禪靜修,稱坐夏。其時正當(dāng)雨季,亦稱“ 坐雨安居 ”。具體日期因地而異。 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
:“ 印度 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當(dāng)此從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當(dāng)此從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譯經(jīng)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臘?!?唐
白居易
《行香歸》
詩:“出作行香客,歸如坐夏僧?!?唐
項斯
《坐夏僧》
詩:“坐夏日偏長,知師在律堂。”
分類:
佛教語
僧
夏
中安
安居
不出
《駢字類編》:
夏租
唐 貫休
大駕西幸秋日聞雷
夏租方減食,秋日更聞雷。
《駢字類編》:
夏闌(夏闌)
唐 劉祎之
九成宮秋初應(yīng)詔
蟬急知秋早,鶯疏覺夏闌。
《漢語大詞典》:
夏耘
夏天鋤田除草。
《
墨子·三辯
》
:“農(nóng)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息于聆缶之樂?!?漢
晁錯
《論貴粟疏》
:“ 農(nóng)夫 春耕,夏耘,秋穫,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div>
分類:
夏天
除草
《駢字類編》:
夏閏(夏閏)
唐 白居易
權(quán)攝昭應(yīng)早秋書事寄元拾遺兼呈李司錄
夏閏秋候早,七月風(fēng)騷騷。
《駢字類編》:
夏汭
左傳:吳伐楚,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又昭公五年:冬十月,楚子以諸侯及東夷伐吳以報棘、櫟、麻之役。薳射以繁揚之師,會于夏汭。越大夫常壽過帥師會楚子于瑣。 地理通釋郡縣志:鄂州,春秋時謂之夏汭,漢為沙羨之東境,自后漢末謂之夏口,亦名魯口,為吳之要害,常以重兵鎮(zhèn)之 沈約齊武帝謚議:震雄圖于九江。播靈威于夏汭。又桐柏山金庭館碑:高宗明皇帝以上圣之德,結(jié)宗元之念,忘其菲薄,曲賜提引。末自夏汭,因乞還山,權(quán)憩汝南縣境,固非息心之地。
《國語辭典》:
夏歷(夏曆)
拼音:
xià lì
傳統(tǒng)三正歷法系統(tǒng)之一,為傳統(tǒng)「農(nóng)歷」的別稱。依據(jù)傳統(tǒng)歷法的規(guī)則,以朔為初一,以冬至所在的月分為子月。但是先秦各朝及各國因為參考陰陽家的五行學(xué)說,而會選擇不同的月分為歲首。相傳夏朝以寅月為歲首,漢武帝太初歷亦以之為依據(jù),并沿用至今。如此一來則正月是孟春,四月是孟夏,七月是孟秋,十月是孟冬。也稱為「夏正」。
分類:
夏歷
歷法
創(chuàng)始
因而
《漢語大詞典》:
夏癸
即 夏桀 。 漢
張衡
《東京賦》
:“則是 黃帝 合宮, 有虞 總期,固不如 夏癸 之瑤臺, 殷辛 之瓊室也?!?宋
王禹偁
《仲尼為素王賦》
:“悲夫, 商辛 、 夏癸 兮號獨夫,又安得比于儒者。”參見“ 夏桀 ”。
分類:
夏桀
《國語辭典》:
夏桀
拼音:
xià jié
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謚號桀,約于西元前一八一八年左右即位,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于一七六六年左右為成湯所敗,死于南巢,夏亡。
分類:
夏桀
末代
君王
暴虐
荒淫
起兵
《韻府拾遺 質(zhì)韻》:
夏出
春秋說題辭:精移火轉(zhuǎn)生黍,夏出秋改。黍者,縮也。故其立字,木入米為黍,酒以扶老。
《駢字類編》:
夏筍
宋 歐陽修
初至夷陵答蘇子美見寄
野篁抽夏筍,叢橘長春條。
《漢語大詞典》:
夏霜
夏季降霜。
《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
:“春肅秋榮,冬雷夏霜,皆賊氣之所生?!?span id="ax7lp7y" class="book">《
北史·元徽傳
》:“ 明帝 時,為 并州 刺史。先是,州界夏霜,安業(yè)者少, 徽 輒開倉振之,文武咸共諫止?!?/div>
分類:
夏
降霜
《駢字類編》:
夏林
唐 賈島
夏夜登南樓
水岸寒樓帶月躋,夏林初見岳陽溪。
《駢字類編》:
夏甫
高士傳:袁閎,字夏甫,汝南人也。筑室于庭中,閉門不見客,旦暮于室中向母禮拜,雖子往,亦不得見也。子亦向戶拜而去。首不著巾,身無單衣,足著木履。母死,不列服位,公車兩徵不詣。范滂美而稱之曰:隱不違親,貞不絕俗,可謂至賢矣。
《漢語大詞典》:
夏典
夏 代典籍。
《魏書·張彝傳》
:“竊惟皇王統(tǒng)天,必以窮幽為美;盡理作圣,亦假廣採成明。故詢於芻蕘,著之 周 什,輿人獻箴,流於 夏 典。”
《宋書·律歷志下》
:“ 唐 篇 夏 典,莫不揆量, 周 正 漢 朔,咸加該驗?!?br />即夏官。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圣孔子廟堂碑》
:“以之禮而國定,司空之官以成禮;以之義而國平,司寇之官以成義。掌山林於夏典,物得其生;聽獄訟於秋官,人忘其死?!痹敗?夏官 ”。
分類:
夏官
典籍
《國語辭典》:
夏官
拼音:
xià guān
職官名。周官六官之一。司馬之職,掌軍政和軍賦。唐武則天時,一度改兵部尚書為夏官,不久仍復(fù)舊稱。
分類:
官名
六官
司馬
夏官
兵部
《駢字類編》:
夏草
唐書薛訥傳:契丹奚突厥連和。數(shù)入邊。訥建議請討。詔監(jiān)門將軍杜賓客、定州刺史崔宣道與訥帥眾二萬出檀州。賓客議方暑。士負戈嬴糧。深討慮恐無功。姚元崇亦持不可。訥獨曰。夏草薦茂。羔犢方息。不費饋饟。因盜資。振國威靈。不可失也。 陶夏草景尋山志,見春苔下。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