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90,分113頁顯示  上一頁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送夏
主夏
夏馥
夏籜
夏發(fā)
夏南
楚夏
夏周
夏條
夏蓮
夏璜
夏禘
五夏
夏邑
夏色
《漢語大詞典》:送夏
(1).謂送別夏天。 晉 潘尼 《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園詩》:“ 朱明 送夏, 少昊 迎秋?!?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送夏蚤秀,迎秋晚成?!?br />(2).舊俗嫁女之后,逢夏季贈送夏令用物給女與婿,謂之“送夏”。 孫錦標 《通俗常言疏證·婦女》:“《金陵雜誌》:‘送夏……女兒出閣后,一逢夏日,即送壻與女羅紗之衣?!?br />(3).指農家于夏忙結束后走訪親友。 賈平凹 《浮躁》六:“麥子全部收清后……點種了包谷,開始了一年一度蒸了新麥面的饃饃走親訪友的送夏了?!?/div>
《韻府拾遺 祃韻》:主夏
尚書大傳:主夏者火,火昏中,可以種黍菽。
分類:主夏
《駢字類編》:夏馥
魏晉 庾闡 游仙詩十首 其五 鮮榮夏馥冬熙。誰與薄采松期。
《駢字類編》:夏籜(夏籜)
宋 蘇軾 次韻和王鞏六首 其二 櫟林斬冬炭,竹塢收夏籜。
《駢字類編》:夏發(fā)(夏發(fā))
陸云贈顧彥先詩:夏發(fā)涼臺,我雨我暑。
《漢語大詞典》:夏南
春秋 時 陳 大夫 夏徵舒 的別名。《詩·陳風·株林》:“胡為乎株林?從 夏南 ?匪適株林,從 夏南 !” 孔穎達 疏:“ 徵舒 祖字 子夏 ,故為 夏 氏; 徵舒 字 子南 ,以氏配字,謂之 夏南 ?!?span id="8fu3rkd" class="book">《左傳·成公二年》:“ 巫臣 曰:‘是不祥人也,是夭 子蠻 ,殺 御叔 ,殺 靈侯 ,戮 夏南 ,出 孔儀 ,喪 陳國 ,何不祥如是!’” 杜預 注:“﹝ 夏南 ﹞ 夏姬 子 徵舒 。”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楚夏
南 楚 和諸 夏 。 漢 荀悅 申鑒·時事:“文有磨滅,言有 楚 夏 ,出有先后……執(zhí)不俱是,比而論之,必有可參者焉。”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公不謀聲訓,而 楚 夏 移情,故能使解劍拜仇,歸田息訟?!?明 楊慎 《〈上林賦〉連綿字》:“字有古今,音有 楚 夏 ?!?/div>
《駢字類編》:夏周
宋書歷志:按五紀論黃帝歷有四法,顓頊夏周并有二術,詭異紛然,則熟識其正,此古歷可疑之據一也。又明一統(tǒng)志:夏周二公祠在松江府治西。成化十五年建,祀周文襄公忱。嘉靖己丑,增祀夏忠靖公原吉。
《漢語大詞典》:夏條(夏條)
夏天樹木茂盛的枝條。 晉 陸機 《從軍行》:“夏條集鮮藻,寒冰結衝波。” 南朝 梁 蕭統(tǒng) 《答湘東王求文集詩苑書》:“夏條可結,睠於邑而屬詞;冬雪千里,覩紛霏而興詠。” 唐 沈佺期 《夏日梁王席送張岐州》詩:“芃芃秋麥盛,苒苒夏條垂?!?唐 韋應物 《夏花明》詩:“夏條緑已密,朱蕚綴月鮮?!?/div>
《駢字類編》:夏蓮(夏蓮)
沈約 長歌行樂府色隨夏蓮變態(tài)與秋霜耋開庾肩吾過建章故臺詩夏蓮猶反植秋窗尚左虞世南 門有車馬客,行見春桃下。
《漢語大詞典》:夏璜
美玉名。相傳為 夏后氏 的珍寶,故名。璜,半璧形的玉。左傳·定公四年:“ 夏后氏 之璜?!?孔穎達 疏:“ 夏后氏 所傳寶,歷代傳之,知美玉名也。”《意林》卷三引 漢 桓譚 《新論》:“此乃國之大寶,亦無價矣,雖積 和 璧、累 夏 璜、囊 隋侯 、篋夜光,未足喻也。”
《駢字類編》:夏禘
詩:秋而載嘗。傳:諸侯夏禘則不礿,秋祫則不嘗,唯天子兼之。 禮記王制見春礿下。
又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于太廟。注:季夏,建巳之月也。禘,大祭也。周公曰太廟,魯公曰世室,群公稱宮。 宋書禮志:王制曰:祫禘。鄭云:祫,合也。合先君之主于祖廟而祭之,謂之祫。三年而夏禘,五年而秋祫,謂之五年再殷祭。
《漢語大詞典》:五夏
古代郊廟樂曲《昭夏》《皇夏》《誠夏》《需夏》《肆夏》的合稱。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九年:“帝令廷奏之,嘆曰:‘此華夏正聲也?!苏{五音為五夏、二舞、登歌、房內十四調,賓祭用之?!?胡三省 注:“五夏,《昭夏》、《皇夏》、《誠夏》《需夏》、《肆夏》?!?/div>
《駢字類編》:夏邑
竹書紀年:帝禹夏后氏八年,夏六月,雨金于夏邑。 明一統(tǒng)志:夏邑縣,在州東一百二十里。戰(zhàn)國時下邑地。秦屬碭郡。漢置下邑縣,屬梁國。后魏置碭郡于此。北齊以已吾縣省入下邑。隋屬亳州,后屬宋州。今始改夏邑縣,屬永州。元初并入睢陽,尋復置,屬歸德,以榖熟縣省入。 白居易和陽城驛詩:次言陽公跡,夏邑始棲遲。力又書:夏王率遏眾 率割夏邑。
《駢字類編》:夏色
南北朝 周弘讓 立秋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