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12,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夏律
夏民
夏浦
夏涉
夏事
夏籥
夏宗
夏館
夏朝
梅夏
夏士
夏汛
夏飲
夏鶯
夏雩
《駢字類編》:夏律
北史牛弘傳見春律下。唐太宗度秋詩:夏律時留灰,秋箭今移晷。
《駢字類編》:夏民
呂覽:湯立為天子,夏民大悅,如得慈親,朝不易位,農(nóng)不去疇,商不變肆,親郼如夏。此之謂至公,此之謂至安,此之謂至信。文。又舜得皋陶而舜受之,湯得伊尹而有夏民 王得呂望而服殷商。
《漢語大詞典》:夏浦
夏天的水濱。 唐 陳子昂 《春晦餞陶七于江南》詩:“芙蓉生夏浦,楊柳送春風(fēng)?!?/div>
分類:夏天水濱
《駢字類編》:夏涉(夏涉)
蘇轍 投寄王適詩 投竄千山恨不勝,扁舟夏涉氣如蒸。
《駢字類編》:夏事
大戴禮:方夏三月,養(yǎng)長秀,蕃庶物,于時有事,享于皇祖皇考,爵士之有慶者七人,以成夏事。
《漢語大詞典》:夏籥
夏后氏 文舞之樂。禮記·仲尼燕居:“下管《象武》,《夏籥》序興,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 鄭玄 注:“《象武》,武舞也;《夏籥》,文舞也。” 孔穎達(dá) 疏:“《夏籥》謂大夏文舞之樂,以《象武》次序更遞而興?!?span id="u491hqj" class="book">《呂氏春秋·古樂》:“於是命 皋陶 作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span id="sjtrr3k" class="book">《淮南子·齊俗訓(xùn)》:“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戶,葬墻置翣,其樂《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漢語大詞典》:夏宗
諸侯夏天朝見天子。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周禮·秋官·大行人:“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夏宗以陳天下之謨。” 鄭玄 注:“夏見諸侯則陳其謀之是非。” 賈公彥 疏:“夏見諸侯陳其謀之是非者,夏物盛大,形體皆異,可分別,故陳天下諸侯謀之是非。”
《駢字類編》:夏館(夏館)
明一統(tǒng)志:秋林夏館山,在南陽府內(nèi)鄉(xiāng)縣北一百五十里。
《國語辭典》:夏朝  拼音:xià cháo
朝代名。被認(rèn)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禹受舜之禪讓所建立。建都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斟鄩(今登封縣西北)、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等地。傳至太康,被后羿所逐,后有少康中興,傳至夏桀,暴虐無道,為商湯所逐,夏亡。也稱為「夏后氏」。
《漢語大詞典》:梅夏
指初夏。因梅熟于夏初,故稱。 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喜麥秋之有登,玩梅夏之無事?!?宋 蘇軾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皇太妃閣》詩之二:“雨細(xì)方梅夏,風(fēng)高已麥秋?!?/div>
分類:初夏四月
《駢字類編》:夏士
晉書傉檀載記:今世大才。經(jīng)綸名教者。不必華宗夏士。
《漢語大詞典》:夏汛
夏季汛期。 清 魏源 《秦淮鐙船引》:“廿載以來江漲高,年年夏汛水平橋?!?峻青 《黎明的河邊·老水牛爺爺》:“這時候,夏汛雖已過去了, 濰河 里仍然泛濫著洶涌的秋天的洪水?!?/div>
分類:
《駢字類編》:夏飲(夏飲)
宋 梅堯臣 汝州王待制以長篇勸予復(fù)飲酒因謝之 春飲景可樂,夏飲暑可避。
《駢字類編》:夏鶯(夏鶯)
唐 杜牧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亞列出領(lǐng)麾幢十韻 野水差新燕,芳郊哢夏鶯。
《漢語大詞典》:夏雩
古代夏季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詩·周頌·噫嘻序“春夏祈穀于上帝也” 唐 孔穎達(dá) 疏:“謂 周公成王 之時,春郊夏雩以禱求膏雨而成其穀實(shí),為此祭於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