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690
典故
50
詞典
712
分類詞匯
250
佛典
32
其它
646
共1690,分113頁顯示
上一頁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26
27
28
29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夏伏
夏肄
夏津
夏軍
夏結(jié)
夏父
夏坐
苦夏
公夏
皇夏
伯夏
北夏
暑夏
雷夏
吟夏
《駢字類編》:
夏伏
唐 高適
同群公秋登琴臺
猶是對夏伏,幾時有涼飆。
《駢字類編》:
夏肄
左傳:子太叔曰:晉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其棄諸姬,亦可知也已。注:夏肄,把也。肄,馀也。
《駢字類編》:
夏津
明一統(tǒng)志:夏津縣,在東昌府高唐州西五十里,本漢鄃縣,屬清河郡。晉因之。北齊省入平原縣。隋復置,屬貝州。唐改為夏津縣。宋屬魏州。金屬大名府。元屬高唐州。
《駢字類編》:
夏軍(夏軍)
宋史夏國傳:福與懌循好水川西去,與夏軍遇。懌為先鋒,見道傍置數(shù)銀泥合,封襲謹密,中有動躍聲。福至發(fā)之,乃懸哨家鴿百馀,自合中起,盤飛軍上,于是夏兵四合。
《駢字類編》:
夏結(jié)(夏結(jié))
水經(jīng)注:三城水又西北徑伏凌山南,與石門水合。水出伏凌山,山高峻,巖鄣寒深,陰崖積雪,凝冰夏結(jié)。事同離騷,峨峨之詠。白居易春末夏初間游江郭詩:早梅迎夏結(jié),殘絮送春飛。
《駢字類編》:
夏父
越絕書:天生萬物之時,圣人命之曰春。春不生遂者,故天不重為春。春者,夏之父也,故春生之,夏長之,秋成而殺之,冬受而藏之。
《駢字類編》:
夏坐
隋煬帝遣使入天臺參書,見春律下。
《國語辭典》:
苦夏
拼音:
kǔ xià
人于夏日,不勝溽熱,而至食欲衰退,身體消瘦,精神不振。如:「夏季溽暑,無妨多吃瓜果以袪除苦夏。」
分類:
夏
不勝
溽熱
食欲
衰退
身體
消瘦
《漢語大詞典》:
公夏
復姓。 孔子 弟子有 公夏首 。見
《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
。
分類:
復姓
孔子
弟子
子有
《韻府拾遺 馬韻》:
皇夏
隋書音樂志:祠圓丘,皇帝反爵于坫,還本位,奏皇夏之樂。
《韻府拾遺 馬韻》:
伯夏
潛夫論: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為鄹大夫,故曰鄹叔紇。
《駢字類編》:
北夏
唐 張說
五君詠五首 其四 郭代公元振
勢傾北夏門,哀靡東平樹。
《漢語大詞典》:
暑夏
炎熱的夏季。
《
三國志·魏志·田疇傳
》
:“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
《
晉書·王鑒傳
》
:“議者或以當今暑夏,非出軍之時?!?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
:“是時方暑夏,座內(nèi)若嚴冬?!?/div>
分類:
炎熱
夏
《漢語大詞典》:
雷夏
古澤名。即 雷澤 。其地當今 山東 菏澤 東北面 黃河 南岸。
《
書·禹貢
》
:“九河既道, 雷夏 既澤, 澭 沮 會同?!?span id="xyvkhsy" class="book">《
藝文類聚
》卷六引 漢 揚雄
《袞州箴》
:“九河既導, 雷夏 攸處?!?/div>
分類:
古澤
古澤名
雷澤
當今
山東
菏澤
東北
北面
《分類字錦》:
吟夏
筆記:蟋蟀吟夏,非有命之者,氣自動耳。
分類:
蟋蟀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