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90,分113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禹湯
禹湯罪己
禹穴
禹玉
顓門
詞典
春夏
夷夏
夏日
長夏
華夏
中夏
中夏
子夏
夏秋
江夏
典故 
禹與湯

相關(guān)人物
夏禹
 
成湯


《禮記·禮運(yùn)》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箹|漢·鄭玄注:「能用禮義以成治也?!?/span>
《史記》卷二《夏本紀(jì)》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鯀皆不得在帝位,為人臣。當(dāng)?shù)蹐蛑畷r,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堯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鯀可。堯曰:「鯀為人負(fù)命毀族,不可?!顾脑涝唬骸傅戎从匈t于鯀者,愿帝試之。」于是堯聽四岳,用鯀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堯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攝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誅為是。于是舜舉鯀子禹,而使續(xù)鯀之業(yè)。……帝舜薦禹于天,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喪畢,禹辭辟舜之子商均于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姒氏。
《史記》卷三《殷本紀(jì)》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xùn),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狗庥谏?,賜姓子氏。契興于唐、虞、大禹之際,功業(yè)著于百姓,百姓以平。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當(dāng)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報。于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平定海內(nèi)。

例句

在德期巢燧,居安法禹湯。 蘇颋 敬和崔尚書大明朝堂雨后望終南山見示之作

得失鑒齊楚,仁思念禹湯。 魏知古 從獵渭川獻(xiàn)詩

典故
禹湯罪己

相關(guān)人物
夏禹
 
成湯


《春秋左傳正義》卷九〈莊公·傳十一年〉~53~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箤υ唬骸腹聦?shí)不敬,天降之災(zāi),又以為君憂,拜命之辱?!龟拔闹僭唬骸杆纹渑d乎,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span>

例句

且如歌笑日揮金,應(yīng)笑禹湯能罪己。 錢起 秋霖曲

典故 
探禹穴

相關(guān)人物
夏禹


《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3293~
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三國魏·張晏曰:「禹巡狩至?xí)?,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云禹入此穴。」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越絕書》云:「禹上茅山大會計,更名曰會稽。」張勃《吳錄》云:「本名苗山,一名覆釜,禹會諸侯計功,改曰會稽。上有孔,號曰禹穴也?!固?#183;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括地志》云:「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會稽山一峰也,在會稽縣東南十八里?!秴窃酱呵铩吩疲骸河戆更S帝中經(jīng)九山,東南天柱,號曰宛委,赤帝左闕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盤石,其書金簡青玉為字,編以白銀,皆瑑其文。禹乃東巡,登衡山,血白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臥,夢見繡衣男子自稱玄夷倉水使者,卻倚覆釜之山,東顧謂禹曰:「欲得我山神書者,齊于黃帝之岳,巖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發(fā)石?!褂砟说峭鹞?,發(fā)石,乃得金簡玉字,以水泉之脈。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見底,謂之禹穴』。史遷云『上會稽,探禹穴』,即此穴也?!?/span>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260~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十一月,行至云夢,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越州會稽山上有夏禹穴及廟?!?/span>

例句

禹穴探書罷,天臺作賦游。 張繼 會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亦恐淺深同禹穴,兼云制度象污樽。 方干 僧院小泉井

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信今何如。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孔家唯有地,禹穴但生云。 盧綸 送耿抬遺湋充括圖書使往江淮

萬里南天外,求書禹穴間。 耿湋 常州留別

東野窺禹穴,李翱觀濤江。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

典故
禹玉

相關(guān)人物
夏禹


《藝文類聚》卷十一〈帝王部一·帝禹夏后氏〉~28~
《尚書璇璣鈐》:禹開龍門,導(dǎo)積石,玄圭出,刻曰「延喜玉」,受德天賜佩。

例句

大官陳禹玉,司歷獻(xiàn)堯蓂。 司空曙 和耿拾遺元日觀早朝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夏侯勝
 
夏侯建


《漢書》卷七十五《夏侯勝傳》
「勝從父子建字長卿,自師事勝及歐陽高,左右采獲,又從五經(jīng)諸儒問與尚書相出入者,牽引以次章句,具文飾說。勝非之曰:『建所謂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唤ㄒ喾莿贋閷W(xué)疏略,難以應(yīng)敵。建卒自顓門名經(jīng),為議郎博士,至太子少傅。勝子兼為左曹太中大夫,孫堯至長信少府、司農(nóng)、鴻臚,曾孫蕃郡守、州牧、長樂少府。勝同產(chǎn)弟子賞為梁內(nèi)史,梁內(nèi)史子定國為豫章太守。而建子千秋亦為少府、太子少傅?!固?#183;顏師古注:「顓與專同。專門者,自別為一家之學(xué)。」

例句

傲世方隱幾,說經(jīng)久顓門。 權(quán)德輿 酬別蔡十二見贈

《駢字類編》:春夏
漢 蔡琰 悲憤詩二章 其一 處所多霜雪,胡風(fēng)春夏起。
唐 杜甫 喜晴 春夏各有實(shí),我饑豈無涯。
宋 張耒 自巴河至蘄陽口道中得二詩示仲達(dá)與秬同賦 其一 東南地缺天連水,春夏風(fēng)高浪卷山。
分類:春夏
《漢語大詞典》:夷夏
(1).夷狄與華夏的并稱。古代常以指 中國 境內(nèi)的各族人民。周書·于翼傳:“ 翼 又推誠布信,事存寬簡,夷夏感悅,比之大小 馮君 焉?!?唐 劉禹錫 《賀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澤,副夷夏會同之心?!?明 徐渭 《初入京瞻宮闕》詩:“域中夷夏極,天上帝王家?!?br />(2).指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與內(nèi)地。 唐 王勃 《滕王閣序》:“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div>
《國語辭典》:夏日  拼音:xià rì
1.夏天的太陽。如:「炎炎夏日」。北周。庾信小園賦〉:「非夏日而可畏,異秋天而可悲?!?br />2.夏天的日子。如:「夏日海灘」。
《國語辭典》:長夏(長夏)  拼音:cháng xià
1.夏季白晝極長,故稱為「長夏」。唐。沈佺期〈有所思〉詩:「坐看長夏晚,秋月照羅幃?!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0' target='_blank'>杜甫 江村詩:「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br />2.六月?!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卷一。金匱真言論》:「春勝長夏,長夏勝冬?!?/div>
《國語辭典》:華夏(華夏)  拼音:huá xià
原指史前分布于黃河流域中下游的部落,這些部落被后世視為中華文明的開端。后為「中國」的代稱。如:「華夏之光?!埂度龂萘x》第七五回:「近聞云長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div>
《國語辭典》:中夏  拼音:zhōng xià
1.華夏、中國。《后漢書。卷六○上。馬融列傳》:「是以明德曜乎中夏,威靈暢乎四荒?!?jié)h。班固東都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br />2.中原地區(qū)。晉。陸機(jī) 辯亡論下:「魏人據(jù)中夏,漢氏有岷益,吳制荊揚(yáng)而奄交廣?!鼓铣巍⒘x慶《世說新語。賢媛》:「李平陽,秦州子,中夏名士?!?br />3.盛夏?!痘茨献?。說林》:「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不知去?!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853' target='_blank'>皮日休 〈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須權(quán)元化柄,用拯中夏酷。」
4.夏季的第二個月?!吨芏Y。夏官司馬。大司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陳?!?/div>
《漢語大詞典》:中夏
指夏季的第二個月。周禮·夏官·大司馬:“中夏,教茇舍,告振旅之陳。”
《國語辭典》:子夏  拼音:zǐ xià
孔子弟子。卜商的字。參見「卜商」條。
《高級漢語詞典》:夏秋  拼音:xià qiū
夏季與秋季;關(guān)于或見于夏季和秋季的事物——主要指某種類型的瘧疾
分類:夏秋
《國語辭典》:江夏  拼音:jiāng xià
1.湖北省武昌縣的舊名。
2.郡名。西漢高祖六年設(shè)置,轄境約今湖北、河南等地。漢、晉、劉宋、隋所置均在今湖北省內(nèi),北魏所置在今河南泌陽縣地。
《漢語大詞典》:禹湯(禹湯)
夏禹 和 商湯 。后視為賢明君主的典范。《左傳·莊公十一年》:“ 禹 湯 罪己,其興也勃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span id="jjpf0lg" class="book">《晉書·安帝紀(jì)》:“自頃國難之后,人物彫殘,常所供奉,猶不改舊,豈所以視人如傷, 禹 湯 歸過之誡哉!” 明 劉基 《詠史》詩之一:“六雄糜沸擾天綱,天下嗷嗷望 禹湯 。” 清 顧炎武 《晉王府》詩:“定知慈儉理,得占 禹 湯 齊?!?/div>
《國語辭典》:禹穴  拼音:yǔ xuè
地名:(1)在浙江省紹興縣宛委山,相傳為禹藏書之所。也稱為「禹井」。(2)在陜西省洵陽縣東,相傳禹決漢水時居此。
《國語辭典》:顓門(顓門)  拼音:zhuān mén
擅長于某種學(xué)術(shù)或技能。《漢書。卷七五。夏侯勝傳》:「建卒自顓門名經(jīng),為議郎博士,至太子少傅。」也作「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