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90,分113頁顯示  上一頁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夏伯
夏北
夏眠
夏侯湛
歇夏
章夏
邊夏
旌夏
潘夏
夏死
麥夏
夏裝
夏珍
夏帳
夏洋
《駢字類編》:夏伯
群輔錄:伯夷為陽伯。羲仲之后為羲伯。棄為夏伯。羲叔之后為羲伯。咎繇為秋伯。和仲之后為和伯。垂為冬伯。又左傳:三王之王也,樹德而濟(jì)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注:夏伯昆、商伯大彭、豕韋、周伯齊桓、晉文。魏收加齊王九钖冊文:夏伯殷尹,竭其股肱。周成漢昭,無為而治。
《駢字類編》:夏北
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傳:旸,明也。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稱旸谷。疏:冬南夏北,不常厥處,但日由空道,似行自谷,故以谷言之冬。禮記月令第六疏:鄭注考靈曜云:天旁行四表之中 南夏北,春西、秋東,皆薄四表而止。地亦升降于天之中,冬至而下,夏至而上,二至上下,蓋極地厚也。 魏書宗室暉傳:初,高祖遷洛,而在位舊貴,皆難于移徙。時欲和合眾情,遂許冬則居南,夏便居北。世宗頗惑左右之言,外人遂有還北之問,至乃榜賣田宅,不安其居。暉乃請間言事,世宗曰:先皇遷都之日,本期冬南夏北,朕欲聿遵成詔,故有外人之論。暉曰:先皇移都,為百姓戀土,故發(fā)冬夏二居之詔,權(quán)寧物意耳。乃是當(dāng)時之言,實非先皇深意。
《國語辭典》:夏眠  拼音:xià mián
部分動物為度過乾燥、酷暑等不良環(huán)境所帶來的威脅,而潛伏在地下或泥中,靜止或暫停其正?;顒樱朔N現(xiàn)象稱為「夏眠」。如熱帶地方的昆蟲、蛇、壁虎、鱷魚等都有夏眠現(xiàn)象。
《國語辭典》:夏侯湛  拼音:xià hóu zhàn
人名。(西元243~291)字孝若,晉譙人。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撰新詞。美容儀,嘗與潘岳同車接茵,京都謂之「連璧」?;莸蹠r為散騎常侍。著論三十馀篇,成一家之言,別有文集十卷。
分類:人名公元
《國語辭典》:歇夏  拼音:xiē xià
1.夏季休業(yè)。如:「每逢店里歇夏,張小姐便趁機(jī)到國外度假?!?br />2.避暑。如:「每年炎暑時,他總是到山中別墅歇夏。」清。徐珂《清稗類鈔。譏諷類。一牛獨(dú)坐看文章》:「浙江學(xué)使某頗苛刻,按試杭州,例在暑日,蓋浙學(xué)出巡各郡,輒回省歇夏也?!?/div>
《漢語大詞典》:章夏
(1).古樂曲名。周禮·春官·鍾師:“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
(2). 堯 樂《大章》和 禹 樂《大夏》的并稱。文選·潘岳〈笙賦〉:“唱發(fā)《章》《夏》,導(dǎo)揚(yáng)《韶》《武》?!?李善 注:“《樂動聲儀》曰: 堯 樂曰《大章》…… 禹 樂曰《大夏》?!?/div>
《漢語大詞典》:邊夏(邊夏)
邊地少數(shù)民族與中原華夏族的并稱。 唐 張秀明 《對旄人奏散判》:“邊夏不雜,聲未動於禁靺;風(fēng)霜有典,罪已彰於惠文?!?/div>
《國語辭典》:旌夏  拼音:jīng xià
古代樂舞時所用的大旗?!蹲髠鳌O骞辍罚骸肝鑾燁}以旌夏,晉侯懼而退入于房?!?jié)h。馬融〈廣成頌〉:「建雄虹之旌夏,揭鳴鳶之修橦?!?/div>
分類:樂舞大旗
《分類字錦》:潘夏
陸倕 以詩代書別后寄贈京邑僚友詩 李郭或同舟,潘夏時方駕。
分類:偶字
《駢字類編》:夏死
鹽鐵論:金生于已,刑罰小加,故薺麥夏死。
《分類字錦》:麥夏(麥夏)
薛季宣 麥夏西山日腳斜,峰云千里畫丹霞。
分類:
《國語辭典》:夏裝(夏裝)  拼音:xià zhuāng
適合夏天穿著的服裝。
《分類字錦》:夏珍
傅元棗賦:脆者宜新,當(dāng)夏之珍;堅者宜乾,薦羞天人。
分類:
《駢字類編》:夏帳(夏帳)
宋史禮志:吉仗用大駕鹵簿,兇仗用大升輿龍輴鵝茸纛魂車香輿銘旌哀謚冊寶車方相買道車白幰弩素信幡錢山輿黃白紙帳暖帳夏帳千味臺盤衣輿拂纛明器輿。
《駢字類編》:夏洋
唐 戴叔倫 過故人陳羽山居 卻望夏洋懷二妙,滿崖霜樹曉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