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90,分113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夏時
夏雨
東夏
方夏
結(jié)夏
消夏
夏官
猾夏
夏月
銷夏
夏涼
夏卿
炎夏
夏旱
夏熱
《漢語大詞典》:夏時(夏時)
夏 代的歷法。禮記·禮運:“ 孔子 曰:‘我欲觀 夏 道,是故之 杞 而不足徵也,吾得 夏 時焉?!?鄭玄 注:“得 夏 四時之書也。其書存者有《小正》?!?span id="37kzrd7" class="book">《論語·衛(wèi)靈公》“行 夏 之時” 宋 朱熹 集注:“夏時,謂以斗柄初昏建寅之月為歲首也?!?br />指夏天。周禮·天官·食醫(yī):“凡食齊視春時,羹齊視夏時。”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夏時自然思量父的熱,便自要去求箇凊的道理?!?/div>
分類:夏天歷法
《駢字類編》:夏雨
唐 楊師道 賦終南山用風字韻應(yīng)詔 白云飛夏雨,碧嶺橫春虹。
唐 劉禹錫 晚步揚子游南塘望沙尾 淮海多夏雨,曉來天始晴。
唐 皎然 夏日集裴錄事北亭避暑 前林夏雨歇,為我生涼風。
宋 石介 蝦蟆 夏雨下數(shù)尺,流水滿池泓。
《漢語大詞典》:東夏(東夏)
(1).古代泛指 中國 東部。書·微子之命:“上帝時歆,下民祗協(xié),庸建爾于上公,尹茲東夏。” 孔 傳:“正此東方華夏之國。 宋 在京師東?!?span id="l77m7z2" class="book">《后漢書·吳祐傳》:“ 祐 每行園,常聞諷誦之音,奇而厚之,亦與為友,卒成儒宗,知名東夏。”周書·武帝紀下:“東夏既平,王道初被, 齊 氏弊政,餘風未殄。” 清 侯方域 《贈倪滎陽序》:“友人 王君 侯服 者,東夏豪杰之士也?!?br />(2). 金 元 之際的國名。 金宣宗 時, 蒲鮮萬奴 據(jù) 遼東 自立,國號 大真 ,歷史上亦稱 東真 。后降 元 ;復(fù)叛,稱 東夏 。 元太宗 時滅于 元 。參閱元史·太祖紀《太宗紀》。
《國語辭典》:方夏  拼音:fāng xià
舊稱中國為「方夏」。《后漢書。卷七二。董卓傳。贊曰》:「方夏崩沸,皇京煙埃。」
分類:中國華夏
《國語辭典》:結(jié)夏(結(jié)夏)  拼音:jié xià
佛教稱安居期的開始階段為「結(jié)夏」。參見「結(jié)夏安居」條。
《國語辭典》:消夏  拼音:xiāo xià
避暑。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某廉訪賞錢伯聲畫》:「某年,錢以消夏無事,托戴名,作冊頁十二幅,裝潢之,交陳仙海司馬轉(zhuǎn)鬻,索二十四金?!挂沧鳌赶睢?、「銷夏」。
分類:避暑
《國語辭典》:夏官  拼音:xià guān
職官名。周官六官之一。司馬之職,掌軍政和軍賦。唐武則天時,一度改兵部尚書為夏官,不久仍復(fù)舊稱。
《國語辭典》:猾夏  拼音:huá xià
侵擾華夏、中國?!稌?jīng)。舜典》:「蠻夷猾夏,寇賊奸宄?!?/div>
《漢語大詞典》:夏月
夏天。《書·君牙》“夏暑雨” 孔 傳:“夏月暑雨,天之常道?!?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嚴助傳》:“夏月暑時,歐泄霍亂之病,相隨屬也;曾未施兵接刃,死傷者必眾矣。”晉書·車胤傳:“ 胤 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朱雀門外街巷:“又西曰 清風樓 酒店,都人夏月多乘涼於此?!?/div>
分類:夏月夏天
《漢語大詞典》:銷夏(銷夏)
消夏。解暑,避暑。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銷夏灣〉》詩:“遺名復(fù)避世,銷夏還銷憂?!?清 錢泳 《履園叢話·精怪·鱉精》:“ 吳門 俗例,新嫁娘每過端陽節(jié),輒歸寧銷夏?!?/div>
分類:解暑避暑
《駢字類編》:夏涼
唐 崔融 嵩山石淙侍宴應(yīng)制 樹作帷屏陽景翳,芝如宮闕夏涼生。
《漢語大詞典》:夏卿
(1).官名。 周 以夏官掌管軍事,為六卿之一。后遂以夏卿為兵部尚書之別稱。 唐 張說 《奉和餞王晙巡邊應(yīng)制》詩:“六月歌《周雅》,三邊念夏卿。欲施攻戰(zhàn)法,先作簡稽行?!?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來瑱傳》:“超登宰輔,光拜夏卿,列在三臺,掩其一眚?!?br />(2).官名。 南朝 梁武帝 時,以太府、少府、太仆三卿為夏卿。隋書·百官志上:“ 梁 初猶依 宋 齊 ,皆無卿名。 天監(jiān) 七年……加置太府卿,以少府為少府卿,加置太僕卿,三卿是為夏卿?!眳⒁姟?十二卿 ”。
《漢語大詞典》:十二卿
古代中央政府十二個高級官職。古有九卿, 南朝 梁武帝 天監(jiān) 七年增為十二卿,即太常、宗正、司農(nóng)、太府、少府、太仆、衛(wèi)尉、廷尉、大匠、光祿、鴻臚、太舟。隋書·百官志上:“ 梁 初猶依 宋 、 齊 ,皆無卿名。 天監(jiān) 七年,以太常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凡十二卿,皆置丞及功曹、主簿?!眳㈤?span id="fjymasj" class="book">《通典·職官七》。
《國語辭典》:炎夏  拼音:yán xià
炎熱的夏天。三國魏。曹植離繳雁賦〉:「遠玄冬于南裔兮,避炎夏乎朔方。」唐。朱慶馀 夏日訪貞上人院詩:「炎夏尋靈境,高僧澹蕩中?!?/div>
《駢字類編》:夏旱
宋 曾鞏 追租 今歲九夏旱,赤日萬里灼。
《韻府拾遺 旱韻》:管子春不收枯骨朽胔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
《駢字類編》:夏熱(夏熱)
呂覽:東海之極,水至而反。夏熱之下,化而為寒夏。易林:乾之既:濟梗生荊,山命制輸。班袍衣剝,脫熱冬寒。饑餓枯槁,眾人莫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