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12,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夏水
夏苗
度夏
僧夏
夏淺
夏田
肆夏
夏桀
夏盟
夏清
夏諺
坐夏
復(fù)夏
夏綠
夏臘
《駢字類編》:夏水
南北朝 王褒 明慶寺石壁詩 夏水懸臺際,秋泉帶雨馀。
《國語辭典》:夏苗  拼音:xià miáo
1.夏季狩獵,言為苗除害?!蹲髠鳌k[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農(nóng)隙以講事也?!?br />2.夏季作物的幼苗。唐。包何 送韋侍御奉使江嶺諸道催青苗錢詩:「手持霜簡白,心在夏苗青?!?/div>
《漢語大詞典》:度夏
過炎熱的夏天。例如:在度假勝地度夏。
分類:炎熱夏天
《漢語大詞典》:僧夏
(1).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數(shù)。夏,夏臘。 唐 白居易 《東都十律大德長圣善寺缽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記》:“ 大和 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終於本院,報年八十六,僧夏六十五?!?清 錢謙益 《天童密云禪師悟公塔銘》:“世壽七十七,僧夏四十四。”
(2).本謂僧尼于夏日就禪剎掛單,引申指寺廟。 金 元好問 《寶巖紀行》詩:“茲山緣未了,僧夏容宿留;終當丐餘年,奇探盡云岫。”
《駢字類編》:夏淺(夏淺)
唐 韋應(yīng)物 假中對雨呈縣中僚友 殘鶯知夏淺,社雨報年登。
宋 陸游 初夏游凌氏小園 從來夏淺勝春日,兒女紛紛豈得知。
《駢字類編》:夏田
金史高汝礪傳見春量下。
蘇軾月中梳頭詩:夏田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臥羲軒。
又春秋:公狩于郎。公羊傳:狩者何?田狩也。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注:不以夏田者,春秋制也。以為飛鳥來去于巢,走獸未離于穴,恐傷害于幼稚,故于苑囿中取之。禮記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疏:何休云:運斗樞。 曰:夏不田。榖梁有夏田,于義為短。鄭玄釋之云:四時皆田,殷夏之禮。詩云:之子于苗,選徒囂囂。夏田明矣 周禮大司馬:遂以苗田。注:夏田為苗。
《漢語大詞典》:肆夏
(1).古樂章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出入則令奏《王夏》,尸出入則令奏《肆夏》,牲出入則令奏《昭夏》?!?鄭玄 注:“三夏,皆樂章名?!?span id="omwgqnx" class="book">《左傳·襄公四年》:“ 穆叔 如 晉 ,報 知武子 之聘也, 晉侯 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span id="allvoyi" class="book">《淮南子·齊俗訓(xùn)》:“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還之禮也,蹀《采齊》《肆夏》之容也,以為曠日煩民而無所用,故制禮足以佐實喻意而已矣。” 漢 揚雄 《劇秦美新》:“式軨軒、旂旗以示之,揚和鸞、《肆夏》以節(jié)之。”
(2).泛指宴飲、迎送賓客之樂。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神禽率舞,光浮《肆夏》之軒;瑞鳥相鳴,響葉鈞天之樂。”參見“ 九夏 ”。
《國語辭典》:九夏  拼音:jiǔ xià
1.夏季九十日。晉。陶淵明〈榮木詩。序〉:「日月推遷,已復(fù)九夏。」
2.周朝的九種樂曲,有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等。見《周禮。春官。鐘師》。
《國語辭典》:夏桀  拼音:xià jié
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謚號桀,約于西元前一八一八年左右即位,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于一七六六年左右為成湯所敗,死于南巢,夏亡。
《漢語大詞典》:夏盟
(1).古代華夏諸侯國間的結(jié)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晉 主夏盟為 范 氏,其是之謂乎?” 杜預(yù) 注:“ 晉 為諸夏盟主。”
(2).泛指 中國 境內(nèi)的結(jié)盟。 宋 文天祥 《平原》詩:“公家兄弟奮戈起,一十七郡連夏盟。”
《駢字類編》:夏清
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傳見春戶下。
《漢語大詞典》:夏諺(夏諺)
相傳流行于 夏 代的諺語。孟子·梁惠王下:“ 夏 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 朱熹 集注:“ 夏 諺, 夏 時之俗語也。” 南朝 宋 顏延之 《車駕幸京口侍游曲阿后湖作》詩:“ 虞 風(fēng)載帝狩, 夏 諺頌王游?!?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樂遷 夏 諺,禮變 商 俗?!?/div>
分類:流行諺語
《漢語大詞典》:坐夏
佛教語。僧人于夏季三個月中安居不出,坐禪靜修,稱坐夏。其時正當雨季,亦稱“ 坐雨安居 ”。具體日期因地而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印度 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當此從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當此從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譯經(jīng)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臘?!?唐 白居易 《行香歸》詩:“出作行香客,歸如坐夏僧?!?唐 項斯 《坐夏僧》詩:“坐夏日偏長,知師在律堂。”
《韻府拾遺 馬韻》:復(fù)夏(復(fù)夏)
申鑒:有仍之困,復(fù),夏之萌也;鼎雉之異,興殷之符也。
《駢字類編》:夏綠(夏綠)
唐 韋應(yīng)物 園亭覽物 積雨時物變,夏綠滿園新。
《國語辭典》:夏臘(夏臘)  拼音:xià là
佛教規(guī)定僧眾于每歲夏季九十日內(nèi),應(yīng)靜住寺內(nèi),坐禪修學(xué)。其開始與結(jié)束,猶如世俗之歲首與舊臘,故稱為「夏臘」。參見「結(jié)夏安居」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