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90,分113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平夏
夏書
半夏
夏天
夏弦
夏生
時(shí)夏
夏凊
夏臺
夏暑
南夏
夏鼎
陽夏
夏葛
夏黃
《駢字類編》:平夏
韓愈平淮西碑:明年平夏,又明年平蜀,又明年平江東,又明年平澤潞。
《國語辭典》:夏書(夏書)  拼音:xià shū
《書經(jīng)》中記載夏代史事之文。共存有〈禹貢〉、〈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四篇。
《國語辭典》:半夏  拼音:bàn xià
植物名。天南星科半夏屬,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白色球狀地下莖。葉子有長柄,開黃綠色花。其塊莖皮黃肉白,根可入藥,生食有毒,內(nèi)服須制用??勺鲋箍葎?、袪痰劑和止吐劑。也稱為「和姑」。
《漢語大詞典》:半夏稻
稻子的品種名。初學(xué)記卷二七引 漢 蔡邕 《月令》:“十月穫稻,在九月熟者謂之半夏稻?!?唐 陸龜蒙 《幽居賦》:“復(fù)有稻名半夏,藥號恒春?!?/div>
分類:稻子品種
《國語辭典》:夏天  拼音:xià tiān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個(gè)季節(jié)。指陽歷四至六月。唐。王建〈昭應(yīng)官舍書事〉詩:「臘月近湯泉不凍,夏天臨渭屋多涼。」《儒林外史》第四回:「那日在這里住,鞋也沒有一雙,夏天靸著個(gè)蒲窩子,歪腿爛腳的?!?/div>
《駢字類編》:夏弦(夏弦)
唐 張說 端午三殿侍宴應(yīng)制探得魚字 小暑夏弦應(yīng),徽音商管初。
《駢字類編》:夏生
爾雅:蟋蟀以夏生,秋始鳴者?;茨献右姶荷?。
又薺麥夏死,人曰夏生生翼眾。 述異記:燕昭王種長春樹,葉如蓮花樹,身似桂樹,花隨四時(shí)之色。春生碧花,春盡則落;夏生紅花,夏末則彫;秋生白花,秋殘則萎;冬生紫花,遇雪則謝。故號為長春樹。
分類:夏生
《漢語大詞典》:時(shí)夏(時(shí)夏)
夏季。 唐 韋應(yīng)物 《曇智禪師院》詩:“時(shí)夏方新雨,果藥發(fā)餘榮?!?/div>
分類:夏季
《漢語大詞典》:夏凊
謂侍奉父母,夏天使之涼爽。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孫希旦 集解引 方愨 《禮解》:“冬則溫之,以御其寒;夏則凊之,以辟其暑?!?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上:“講求夏凊也只是要盡此心之孝?!?/div>
《漢語大詞典》:夏臺(夏臺)
(1). 夏 代獄名。又名 均臺 。在今 河南省 禹縣 南。史記·夏本紀(jì):“ 桀 不務(wù)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乃召 湯 而囚之 夏臺 。” 司馬貞 索隱:“獄名, 夏 曰 均臺 。 皇甫謐 云‘地在 陽翟 ’是也?!?span id="n79lndz" class="book">《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 湯 乃以革車三百乘,伐 桀 於 南巢 ,放之 夏臺 。”
(2).代指牢獄。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無階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 ,竟棲遲於 漢 北。” 鄧拓 《贈邊區(qū)參議會諸老步皓青老人原韻》之三:“快當(dāng)鐵騎 夏臺 日,喜得 趙 符 恒岳 阿?!?/div>
《駢字類編》:夏暑
易泰象,疏見春殺下。詩: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箋:征,行。徂,往也。我行往之西方,至于遠(yuǎn)荒之地,乃以二月朔日始行,至今則更夏暑冬寒矣。 榖梁:無冰傳注:周二月建丑之月,夏之十二月也。此月既是常寒之月。疏:天有四時(shí),冬寒夏暑。是冬為常寒之月。 論衡:春溫夏暑,秋涼冬寒。人君無事,四時(shí)自然。岑參送趙侍御歸上都詩見風(fēng)逐下。又六月三十日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詩:殘?jiān)剖障氖睿掠陰飴埂?/div>
《漢語大詞典》:南夏
泛指我國的南部。后漢書·袁紹劉表傳贊:“ 紹 姿弘雅, 表 亦長者。稱雄 河 外,擅強(qiáng)南夏。”晉書·郭璞傳論:“ 景純 ……襲文雅於西朝,振辭鋒於南 夏 ,為中興才學(xué)之宗矣?!?南朝 齊 謝朓 《酬德賦》:“我艤舟以命徒,將汨徂於南夏。”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續(xù)集·東南西北》:“若南 夏 者, 襄 漢 以南,達(dá)於 湖 廣 ,極於 閩 海, 安 史 之亂,皆禍所不及?!?/div>
分類:南部
《國語辭典》:夏鼎  拼音:xià dǐng
夏禹集九州金鑄九鼎,為傳國的寶器。見《左傳。宣公三年》。今人以夏鼎商彝為骨董之代稱,故夏鼎亦有古老之意。
《漢語大詞典》:陽夏(陽夏)
指夏季。夏季陽氣旺盛,故稱。《淮南子·覽冥訓(xùn)》:“和春陽夏,殺秋約冬?!?/div>
《漢語大詞典》:夏葛
(1).夏天穿葛衣。列子·湯問:“北國之人鞨巾而裘,中國之人冠冕而裳。九土所資,或農(nóng)或商,或田或漁,如冬裘夏葛,水舟陸車。默而得之,性而成之?!?唐 韓愈 《原道》:“帝之與王,其號名殊,其所以為智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飢食,其事雖殊,其所以為智一也?!?br />(2).指夏天穿的葛衣。 唐 薛能 《水簾吟》:“豪客每來清夏葛,愁人才見認(rèn)秋簷?!?/div>
分類:夏天天穿
《駢字類編》:夏黃
史記龜策傳:龜者,天下之寶也。春蒼夏黃,秋白冬黑。明于陰陽,審于刑德。
又留侯世家: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須眉皓白,衣冠甚偉,各言名姓,曰: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 漢書王吉等傳序:漢興,有園公、綺里季、夏黃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當(dāng)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