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淮陽績(淮陽績)
漢 汲黯 任 淮陽 太守,政績清明。后以“淮陽績”指良好的政績。 宋 劉敞 《睡起》詩:“媿無 淮陽 績,高臥亦終年。”
《漢語大詞典》:勝屠(勝屠)
復姓。 漢 代有 河東 太守 勝屠公 。史記·酷吏列傳:“ 由 后為 河東 都尉,時與其守 勝屠公 相告言罪?!?司馬貞 索隱引《風俗通》:“ 勝屠 即 申屠 ?!?/div>
《國語辭典》:府小吏  拼音:fǔ xiǎo lì
太守府中的小吏。漢。無名氏〈陌上?!翟姡骸甘甯±?,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div>
《漢語大詞典》:李衡奴
《三國志·吳志·孫休傳》“ 丹陽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襄陽記》:“ 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聽,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龍陽 汜洲 上作宅,種甘橘千株。臨死,敕兒曰:‘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然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焙笏旆Q橘子為“李衡奴”。 唐 羅隱 《秋日富春江行》詩:“遠岸平如翦,澄江靜似鋪。紫鱗仙客馭,金顆李衡奴?!?/div>
《漢語大詞典》:封使君
太平御覽卷八九二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 漢 宣城 郡守 封邵 ,一日忽化為虎,食郡民。民呼曰 封使君 ,因去,不復來。故時人語曰:‘無作 封使君 ,生不治民死食民?!笔咕?。后詩文中以“封使君”為虎的代稱。
《漢語大詞典》:問縑游(問縑遊)
據(jù)后漢書·王丹傳載: 丹 同郡 河南 太守 陳遵 友人喪親, 遵 賻助甚豐。 丹 乃懷縑一匹,陳之于主人前,曰:“如 丹 此縑,出自機杼?!?遵 聞而有慚色。 丹 子有同門生喪親,家在 中山 ,白 丹 欲往奔慰。 丹 不許,令寄縑以祠。人問其故, 丹 舉古人交游之例說明交道之難。后因用“問縑游”指篤實而又謹慎的交游。 唐 高適 《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叨承解榻禮,更得問縑游。”
《漢語大詞典》:征黃(徵黃)
西漢 黃霸 為 潁川 太守,有治績,被征為京兆尹。事見漢書·循吏傳·黃霸。后因以“徵黃”謂地方官員有治績,必將被朝廷征召,升任京官。 唐 杜甫 《奉送韋中丞之晉赴湖南》:“寵渥徵 黃 漸,權宜借 寇 頻?!?仇兆鰲 注:“徵 黃 漸,漸將內(nèi)召也?!?宋 王禹偁 《投柴殿院》詩:“ 南 園休命侶,北闕即徵 黃 。”
《漢語大詞典》:顏鉤(顔鉤)
唐 顏杲卿 , 玄宗 時為 常山 太守。 天寶 十四年起兵討 安祿山 ,次年為 史思明 所執(zhí),罵賊不屈, 安祿山 “縛之 天津橋 柱,節(jié)解以肉噉之,詈不絶,賊鉤斷其舌,曰‘復能駡否?’ 杲卿 含胡而絶,年六十五?!币?span id="4zbbqh4" class="book">《新唐書·忠義傳中·顏杲卿》。后因以“顏鉤”為忠烈不屈的典故。 元 吳師道 《吳禮部詩話》:“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 顏 鉤凜忠勁, 杜 詩蔚騷雅?!?/div>
《漢語大詞典》:郁林孫(鬱林孫)
三國 吳 陸績 曾為 郁林 太守,以清廉著名,故后世以“鬱林孫”稱美 陸 氏子孫。 明 高啟 《臨頓里》詩之九:“屋前高石在,知是鬱林孫?!卑?,《嘉慶重修清一統(tǒng)志·江蘇省·蘇州府二》:“ 陸龜蒙 宅在 臨頓里 ,門有巨石……《續(xù)圖經(jīng)》:‘ 龜蒙 始居 臨頓里 。’”參見“ 鬱林石 ”。
《漢語大詞典》:郁林石(鬱林石)
新唐書·隱逸傳·陸龜蒙:“ 陸 氏在 姑蘇 ,其門有巨石。遠祖 績 嘗事 吳 為 鬱林 太守。罷歸無裝,舟輕不可越海,取石為重。人稱其廉,號‘鬱林石’。世保其居云?!焙笥脼榫庸偾辶牡涔?。
《漢語大詞典》:掛壁魚(掛壁魚)
后漢書·羊續(xù)傳載: 東漢 羊續(xù) 任 南陽 太守時,府丞饋送給他一條魚,他收下后懸掛在庭中。后來這人又送魚來, 羊續(xù) 指掛著的魚給他看,示意他不要再送。后以“掛壁魚”作為為官清廉的象征。 清 盧綋 《滿庭芳·途況》曲:“清宦署,掛壁魚,齁齁鼾睡莫嫌癡?!?/div>
《漢語大詞典》:郙閣頌(郙閣頌)
漢 摩崖名。 東漢 太守 李翕 建 郙閣 閣道以利行旅,時人頌其德,為文勒石于 析里橋 邊,故題碑為《析里橋郙閣頌》。文額皆隸書,相傳為 蔡邕 撰文并書,不足信。 宋理宗 時,太守 田克仁 以銘字昏訛,重刻在 略陽縣 南 靈巖寺 之絕壁。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本漢:“《郙閣頌》為 仇子長 書……雖非知名人,然已工絶如此?!眳⒁姟?郙閣 ”。
《漢語大詞典》:郙閣(郙閣)
漢 棧閣名。故址在今 陜西省 略陽縣 西 嘉陵江 邊的臨江高崖。 漢 時其地名 析里 ,有橋跨溪,溪通 漢水 ,水漲時交通阻絕。 漢靈帝 建寧 三年太守 李翕 鑿石架木,建閣道以利行旅。《隸釋·漢李翕析里橋郙閣頌》:“行理咨嗟,郡縣所苦,斯谿既然, 郙閣 尤甚。”隸續(xù)·漢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 宋 洪適 釋:“ 李君 以 建寧 三年到部,明年治 西狹 ,又明年治 郙閣 ,治 天井 ,可謂除患蠲難,心乎惠民者?!?/div>
分類:故址陜西
《漢語大詞典》:嚴母掃墓(嚴母掃墓)
漢 嚴延年 遷 河南 太守,其母從 東海 來,欲從 延年 臘祭。到 洛陽 ,適見報囚,母大驚。待臘禮畢,謂 延年 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獨殺。我不自意,當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東歸,掃除墓地耳?!焙髿q馀,果敗。事見漢書·酷吏傳·嚴延年。后用為典實。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且 于公 高門以待封, 嚴母 掃墓以望喪。”
《國語辭典》:一錢太守(一錢太守)  拼音:yī qián tài shǒu
漢劉寵為會稽太守,禁察非法,郡內(nèi)大化。后徵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個老人,各持百錢送給劉寵,以謝其清明之治,劉寵選一大錢而受,故稱為「一錢太守」。見《后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劉寵傳》。后用以稱清廉的官吏。
《國語辭典》:付諸洪喬(付諸洪喬)  拼音:fù zhū hóng qiáo
殷洪喬為豫章太守,要離職時,時人致書信百馀封。殷洪喬行至石頭,悉投擲水中。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后比喻書信遺失。如:「在戰(zhàn)爭時,因局勢丕變,交通來住不便,書信往往付諸洪喬?!?/div>
《國語辭典》:懷磚之俗(懷磚之俗)  拼音:huái zhuān zhī sú
古代青州風俗澆薄,太守初到其地,民皆懷磚叩首迎之。等到卸職還家,民則以磚擊之相送。見《洛陽伽藍記。卷二。秦太上君寺》。后比喻風俗澆薄,人情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