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方會(九九二~一○四九),俗姓冷,袁州(今屬江西)人。少時,游瑞州九峰。落發(fā)為僧,佐慈明禪師。后辭歸九峰,住袁州揚歧,次遷云蓋。仁宗皇祐元年卒,年五十八(《嘉泰普燈錄》卷三)?!?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今錄偈九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2—1046或1049 【介紹】: 宋僧。袁州宜春人,俗姓冷。二十歲至筠州九峰山削發(fā)為僧。后去潭州參石霜楚,輔佐院務,得法后辭歸九峰。仁宗慶歷中住袁州楊岐山傳法,名聞四方,因稱“楊岐方會”。繼承臨濟禪風,闡發(fā)“三世諸佛在爾諸人腳跟下轉大法輪”玄理,人稱宗風如龍。其法系稱“楊岐宗”。嗣法弟子有宋端、仁勇等十二人。言行輯有《楊岐方會和尚語錄》、《楊岐方會和尚后錄》。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八
禪師名方會。生冷氏。袁州宜春人也。少警敏滑稽。談劇有味。及冠不喜從事筆硯。竄名商稅。務掌課最。坐不職當罰。宵遁去。游筠州九峰(或云潭州道吾)。恍然如昔經行處。眷不忍去。遂落發(fā)為大僧。閱經聞法。心融神會。能痛自折節(jié)。依參老宿。慈明禪師。住南原。會輔佐之。安樂勤苦。及慈明遷道吾石霜。會俱自請領監(jiān)院事。非慈明之意。而眾論雜然稱善。挾楮衾入典金谷。時時憃語。摩拂慈明。諸方傳以為當。慈明飯罷。必山行。禪者問道。多失所在。會闞其出未遠。即撾鼓集眾。慈明遽還。怒數曰。少叢林。暮而升座。何從得此規(guī)繩。會徐對曰。汾州晚參也。何為非規(guī)繩乎。慈明無如之何。今叢林三八念誦罷。猶參者。此其原也。慈明遷興化。因辭之。還九峰。萍實道俗。詣山請住楊岐。時九峰長老勤公。不知會。驚曰。會監(jiān)寺亦能禪乎。會受帖問答罷。乃曰。更有問話者么。試出相見。楊岐今日性命。在汝諸人手里。一任橫拖倒拽。為什么如此。大丈夫兒。須是當眾決擇。莫背地里。似水底按胡盧相似。當眾勘驗看。有么。若無。楊岐失利。下座。勤把住曰。今日且喜得個同參。曰。同參底事作么生。勤曰。楊岐牽犁。九峰拽耙。曰。正當與么時。楊岐在前。九峰在前。勤無語。會托開曰。將會同參。元來不是。自是名聞諸方。會謂眾曰。不見一法。是大過患。拈拄杖云。穿過釋迦老子鼻孔。作么生道得脫身一句。向水不洗水處。道將一句來。良久曰。向道莫行山下路。果聞猿叫斷腸聲。又曰。一切智通無障礙。拈起拄杖云。拄杖子向汝諸人面前逞神通去也。擲下云。直得乾坤震裂。山岳搖動。會么。不見道。一切智智清凈。拍繩床曰。三十年后。莫道楊岐龍頭蛇尾。其提綱振領。大類云門。又問來僧曰。云深路僻。高駕何來。對曰。天無四壁。曰。踏破多少草鞋。僧便喝。會曰。一喝兩喝后作么生。曰??催@老和尚。著忙。會曰。拄杖不在。且坐吃茶。又問來僧曰。敗葉堆云。朝離何處。對曰。觀音。曰。觀音腳根下一句。作么生道。對曰。適來相見了也。曰。相見底事作么生。其僧無對。會曰。第二上座。代參頭道看。亦無對。會曰。彼此相鈍置。其驗勘鋒機。又類南院。慶歷六年。移住潭州云蓋山。以臨濟正脈付守端。
廖如龍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廖如龍(1558年—?年),字虛我,四川重慶府江津縣人。戊午五月二十九日生,治《春秋》,萬歷元年癸酉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十六名進士。萬歷二十七年正月升戶部主事,歷戶部郎中,三十三年十二月仕至河南右參議,加升副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01 【介紹】: 清陜西綏德人,字見五??滴跏荒昱e人,累官至江西巡撫。所至多決疑獄。為杭州知府時,代民償旗營債務。在江西時,聞淮、揚饑饉,率僚屬捐米十萬石賑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四川會理州人,字復元。幼年穎敏好學。十八歲喪父,母又多病,遂絕意仕途,潛心研醫(yī),懸壺于鄉(xiāng)。滇黔制軍阮蕓臺,感山嵐瘴氣,諸醫(yī)投藥無效,如龍數劑愈之。同治十三年年近八十,猶目光如炬,能為人診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91 【介紹】: 清云南建水人,回族。本名現。咸豐六年,在澄江起事。據新興、昆陽等八城,進逼省城。同治元年降清,佐岑毓英擊回民義軍。官至云南提督。
《漢語大詞典》:龍荔(龍荔)
果名。殼如小荔枝,肉味如龍眼,樹干、葉亦似二果,故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果:“龍荔殼如小荔枝,肉味如龍眼,木身、葉亦似二果,故名??烧羰?,不可生啖。生啖令人發(fā)癎。三月開小白花,與荔枝同時?!?元 陳孚 《安南即事》詩:“牛蕉垂似劍,龍荔綴如珠?!弊宰ⅲ骸褒埨髮嵢缧±笾Γ度琮堁?,木與葉亦相似?!眳㈤?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龍荔
《漢語大詞典》:鼉憤龍愁(鼉憤龍愁)
如鼉憤怒,如龍憂愁。比喻樂曲的情調悲憤。 宋 蘇軾 《過江夜行武昌山上聞黃州鼓角》詩:“誰言萬方聲一概,鼉憤龍愁為余變?!?/div>
《國語辭典》:虎步龍行(虎步龍行)  拼音:hǔ bù lóng xíng
比喻莊重威武的儀態(tài)。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少年寄養(yǎng)楚宮中,虎步龍行自不同?!埂锻词贰返谝弧鸹兀骸钢灰娔侨松妹嫒绻谟瘢饺敉恐?,眉清目秀,虎步龍行?!挂沧鳌庚埿谢⒉健?。
《漢語大詞典》:蟬蛻蛇解(蟬蛻蛇解)
(1).如蟬脫殼,如龍蛇換皮。比喻解脫而進入更高境界。《淮南子·精神訓》:“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蟬蛻蛇解,游於太清,輕舉獨往,忽然入冥,鳳皇不能與之儷,而況斥鷃乎?”
(2).后世道教多以指羽化成仙。
《漢語大詞典》:龍睛鳳頸(龍睛鳳頸)
眼珠如龍,脖子如鳳。舊時謂極貴之相。舊唐書·方伎傳·袁天綱:“乳母時抱 則天 ,衣男子之服, 天綱 曰:‘此郎君子神色爽徹,不可易知,試令行看?!妒遣届稜椙?,仍令舉目, 天綱 大驚曰:‘此郎君子龍睛鳳頸,貴人之極也?!?/div>
《漢語大詞典》:龍腦菊(龍腦菊)
菊花的一種。因香氣如龍腦而得名。 宋 劉蒙 菊譜·龍腦:“龍腦一名小銀臺,出京師。開以九月末。類金萬鈴而葉尖,謂花上葉色類人間染鬱金,而外葉純白。夫黃菊有淺深色兩種,而是花獨得深淺之中。又其香氣芬烈,甚似龍腦。是花與香色俱可貴也?!?/div>
《漢語大詞典》:龍攎(龍攎)
如龍之伸張。謂馬放開四蹄奔跑。 南朝 梁 王僧孺 《從子永寧令謙誄》:“前瞻紫闕,傍望白渠,高軒霞被,四馬龍攎。”
如龍音聲,
【三藏法數】
謂如來法音,清徹幽遠,如龍之吟也。
如龍王聲
【三藏法數】
謂如來說法,音韻清遠,如龍王所發(fā)之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