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曹峻(?-259年),字子安,沛國譙縣譙人,東漢丞相曹操之子。(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被封為郿侯。次年徙封襄邑。黃初二年(221年),進爵為襄邑公。次年又封為陳留王。黃初五年(224年)改封為襄邑王。直至太和六年(232年)又再次封陳留王。于甘露四年(259年)七月逝世,謚恭王。
人物簡介
【生卒】:231—273 【介紹】: 西晉初東郡白馬人,字子安。少有俊才,博涉經(jīng)傳。性寡欲,不營資產(chǎn)。雅善音律,詞賦甚麗。張華嘆為絕倫,薦之太常,征博士,累遷中書郎。每與華受詔并為詩賦,又與賈充等參定《晉律》。所作《天地賦》、《嘯賦》,皆為傳世名篇。有集已佚,明人輯有《成公子安集》。全晉文·卷五十九
綏字子安,東郡白馬人。仕魏為博士,歷秘書郎,轉丞,遷中書郎,拜騎都尉。入晉官爵未詳。有《集》十卷。(案:綏為騎都尉在司馬昭時,見《賈充傳》)
人物簡介
【介紹】: 西晉吳郡錢塘人,字子安。博涉典籍。吳時舉茂才,累遷臨海太守。政有異能,吳末,謝病還家,敦悅儒學。入晉,累征不起。年六十九卒。吳國內(nèi)史賀循勒碑紀其德行。謚曰文貞先生。
人物簡介
【介紹】: 南朝齊蘭陵承人。少有大志。宋文帝元嘉中,隨父補薛縣令,縣陷于魏,安民率部曲自拔南歸。明帝時,以平亂功,封邵武縣子。后結附蕭道成(齊高帝),破建平王劉景素,平沈攸之。入齊,為中領軍,封康樂侯。深得高帝信賴,與議國家機密,國事有其署名,帝不復細覽。高帝時,屢敗魏軍。武帝即位,為安東將軍、吳興太守。卒官,年五十八。全齊文·卷十四
安民,蘭陵承人。宋孝武舉義,板建威將軍,積功至武衛(wèi)將軍。明帝時,累遷寧朔將軍、山陽太守,元徽初除司州刺史,領義陽太守,假節(jié),征授左將軍,加給事中,轉征虜將軍、東中郎司馬、行會稽郡事,升明初,征冠軍將軍、南兗州刺史,加征虜將軍,進前將軍、郢州刺史,遷左衛(wèi)將軍,領衛(wèi)尉。齊受禪,為中領軍,封康樂侯,遷領軍將軍,加散騎常侍,進侍中。武帝即位,遷撫軍將軍、丹楊尹,進尚書左仆射,改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出為安東將軍、吳興太守,永明四年卒,贈鎮(zhèn)東將軍,謚曰肅侯。
人物簡介
【生卒】:468—525 【介紹】: 北魏東平須昌人,字子安。畢眾愛子。襲爵,拜泰山太守,入為尚書郎、本州中正。宣武帝時,歷試守廣平內(nèi)史。孝明帝正光初,中山王元熙謀誅元叉,聞慰斬其使,出兵拒熙。元叉嘉其忠,遷滄州刺史。孝昌元年,徐州刺史元法僧起兵,聞慰往攻之,敗,被劾,遇赦免。
人物簡介
【生卒】:520—563 【介紹】: 南朝陳始興曲江人,字成師。善騎射,為邑里雄豪。侯景亂,安都招兵三千,從陳霸先入援京邑,亂平,封富川縣子。隨霸先鎮(zhèn)京口,除蘭陵太守。與霸先定計襲建康,身先士卒,俘王僧辯,敗徐嗣徽,平王琳,有殊功,封西江縣公。歷南豫州刺史。陳武帝死,定策立文帝,遷司空。文帝天嘉元年,大破王琳,迎還陳武帝子陳昌,遵文帝意,殺之于漢水,進爵清遠郡公。漸驕橫,終為文帝忌殺。
人物簡介
【生卒】:?—562 【介紹】: 北周弘農(nóng)華陰人,字子安。西魏文帝大統(tǒng)中,累官車騎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出為鄜城郡守,擊破擾邊之稽胡,錄功除燕州刺史,從于謹圍江陵,以力戰(zhàn)功,進驃騎大將軍、衡州刺史。賜姓叱利氏。孝閔帝即位,進大將軍。卒謚信。
人物簡介
【生卒】:649或650—675或676 【介紹】: 唐絳州龍門人,字子安。王福峙子。六歲能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九歲作《指瑕》,擿顏師古注《漢書》之失。高宗麟德初,對策高第。任虢州參軍。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犯罪當誅,遇赦革職,其父亦因之貶交趾令。上元二年赴交趾省父,途經(jīng)南昌,撰《滕王閣序》,為世所稱。旋因渡海墮水而卒。有詩名,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杰。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0—676,有生于649、648,卒于667等說 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族,祖父王通為隋末大儒。王勃早慧,為時所稱。高宗麟德三年(666)應制科,對策高第,拜朝散郎(據(jù)徐松《登科記考》卷二)。沛王李賢聞其名,召為府修撰,旋以戲檄英王雞被斥出府??傉露?669),入蜀漫游,詩文大進。咸亨四年(673)求補虢州參軍,因匿殺官奴獲罪,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秋,赴交趾省父。次年秋,渡海墮水,驚悸而卒(據(jù)楊炯《王子安集序》、劉汝霖《王子安年譜》)。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年譜多家,以清姚大榮《王子安年譜》較為完備。今人張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譜》。王勃自覺反對沿襲六朝余波“爭構纖微,競為雕刻”之上官體詩,“思革其弊”,并由“四杰”之共同努力,終使“積年綺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詞林增峻”(楊炯《王子安集序》)。其詩多抒發(fā)個人情志,亦有抨擊時弊之作。擅長五言律詩、五言絕句。風格清新秀麗。詩文集以清蔣清翊《王子安集注》二十卷本為最通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續(xù)拾》補詩16首又1句。唐詩匯評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文中子王通之孫。未及冠,應幽素舉及第。高宗乾封中,召為沛王府修撰,因戲撰《檄英王雞文》,高宗斥之??蛣δ?。咸亨四年,補虢州參軍。坐事當死,遇漱,革職,其父亦受寒左遷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省父,次年渡南海時溺水,驚悸而死。勃聰慧,早有文名,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你“四杰”。其詩格調高華,在仍被齊梁浮靡詩風策罩的初唐,顯示出轉變的趨勢。有《王勃集》三十卷,已佚(殘卷存日本)。今《王子安集》十六卷乃明張燮所輯。《全唐詩》編詩二卷。清蔣清翊有《王子安集注》二十卷。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
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未冠應幽素舉及第。授朝散郎。沛王賢聞其名。召為沛府修撰。是時諸王斗雞。戲為文檄英王雞。高宗覽之怒。斥出府。久之。補虢州參軍。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既懼事泄。殺達滅口。事覺當誅。會赦除名。上元二年。渡南海墮水卒。年二十八。(謹按新書作二十九)
作品評論
子安早握玄珠,天然艷發(fā),登高而賦,鐘石畢陳。蓋其上薄云天之氣,下纏幽寂之忿,蓄以疏才,發(fā)以盛藻,直舉胸臆,俯瞰前古,宜其無可為節(jié)也。張遜業(yè)《校正王勃集序》
王子才富麗徑捷,稱罕一時,賦與七言古詩,可謂獨步;然律及諸作,未脫六朝沿染,而沉思工致,亦未易及也,詩藪
齊、梁、陳、隋五言古,唐律詩之未成者;七言古,唐歌行之未成者。王、盧出,而歌行咸中矩度矣;沈、宋出,而近體悉協(xié)宮商矣。至高、岑而后有氣,王、孟而后有韻,李、杜而后入化。詩藪
大歷之還,易空疏而難典瞻;景龍之際,難雅潔而易浮華。蓋齊、梁代降,沿襲綺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蕩滌?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窮路”、“城闕輔三秦”等作,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宛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拾遺、吏部,并極虛懷,非溢美也。詩藪
唐初五言絕,子安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變梁、陳,音律未諧,韻度尚乏。詩鏡總論
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唐音癸簽
王子安雖不廢藻飾,如璞含珠媚,自然發(fā)其彩光。《詩源辨體》
七言古自梁簡文、陳、隋諸公始,進而為王、盧、駱三子。三子偶麗極工,綺艷變?yōu)楦畸?,然調猶未純,語猶未暢,其風格雖優(yōu),而氣象不足?!晃龆撝?,王長篇雖少,而稍見錯綜,與盧、駱體制少異。《詩辯坻》
王子安七言占風,能從樂府脫出,故宜華不傷質,自然高渾矣。《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王勃絕句,若無可喜,而優(yōu)柔不迫,有一唱三嘆之音。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吳、何,而益諧音律,情詞朗秀,結風雋響,但言外無妍,微傷深致。五言短絕,雋永見珍?!恫缮徢?、《臨高臺》亦雜言新體之遺也。
人物簡介
【生卒】:653—706 【介紹】: 唐齊州全節(jié)人,字安成。擢八科高第。累補宮門丞、崇文館學士。中宗為太子時,選侍讀,典東朝章疏。武周長安中累遷春官郎中,知制誥,再遷鳳閣舍人,監(jiān)修國史。后坐附張易之兄弟,貶袁州刺史。尋召拜國子司業(yè)。為文章華婉典麗,朝廷大手筆多委之。卒謚文。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3—706 字安成,齊州全節(jié)(今山東章丘西)人。高宗上元三年(676),中辭殫文律科,累補宮門丞,兼直崇文館學士。中宗為太子時,融為侍讀,東朝表疏,多出其手。武后圣歷中,自魏州司功參軍遷著作佐郎,歷右史、著作郎,進鳳閣舍人。久視元年(700),出為婺州長史,尋召為春官(禮部)郎中,知制誥事。長安二年(702),再遷鳳閣舍人,改司禮少卿。中宗神龍元年(705),因阿附張易之貶袁州刺史。尋召拜國子司業(yè),兼修國史。二年,以預修《則天實錄》成,封清河縣子。因撰武后哀冊文,用思精苦,絕筆而卒,追贈衛(wèi)州刺史,謚曰文。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融為文典麗,朝廷大手筆多由其草擬。與蘇味道、李嶠、杜審言齊名,合稱為“文章四友”。以《詠寶劍》、《和宋之問寒食題黃梅臨江驛》等詩為人稱許?!?a target='_blank'>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載其編有《珠英學士集》5卷,著有《寶圖贊》1卷、文集6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補詩2首。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見崔庸。唐詩匯評
崔融(653-706),字安成,齊州全節(jié)(今山東濟南東北)人。高宗儀鳳元年(676)舉詞殫文律科,補宮門丞,兼崇文館學士。武后朝,歷著作佐郎、右史、著作郎、鳳閣舍人等職,諂附張易之。易之伏誅,融左授袁州刺史。尋召拜國子司業(yè)。兼修史。受詔撰《則天哀冊文》,用思精苦,發(fā)病卒。融為文典麗,朝廷大手筆多出其手。與李嶠、杜審言、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有《崔融集》六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全唐詩補逸
崔融字安成,齊州全節(jié)人。為文以華婉典麗稱,神龍二年卒,年五十四。補詩二首。(按唐有兩崔融?!?a target='_blank'>全唐詩》卷六十八之崔融,武后時人也。卷八百八十七《補遺》六之崔融,則唐末乾寧時吳郡人。今茲所補,蓋即武后時崔融之作。)全唐文·卷二百十七
融字安成。齊州全節(jié)人。擢八科高第。累補宮門丞兼直崇文館學士。累拜國子司業(yè)。神龍二年。預修武后實錄成。封清河縣子。因撰武后哀冊文。用思精苦。絕筆而卒。年五十四。追贈衛(wèi)州刺史。謚曰文。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介紹】: 唐信安龍丘人,初名楚璧。工五言詩。嘗應制舉,一歲三擢甲科,時人稱之。始授武陟尉。褚無量匯整秘籍,薦安貞分部讎定。玄宗開元時,為中書舍人、集賢院學士,帝屬文多令視草。官終中書侍郎。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原名楚璧,信安龍丘(今浙江衢州東)人。初應制舉,一歲三登甲科,為時所稱。玄宗開元初,任武陟尉。受薦整理秘府文書。累遷中書舍人、集賢院學士,常受命起草詔誥。開元十九年(731)任禮部員外郎,進《文府》20卷。約于開元二十四年任檢校工部侍郎。官至中書侍郎。封東??h子。約卒于天寶初。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工詩,尤長于五言,為時所稱?!?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1首、斷句2,多應制、送別之作?!?a target='_blank'>搜玉小集》、《文苑英華》另收徐璧詩2首,一說亦為其所作。全唐文·卷三百五
安貞初名楚璧。信安龍邱人。應制舉。一歲三擢甲科。開元中為中書舍人集賢院學士。累遷中書侍郎。封東??h子。天寶初卒。
人物簡介
【生卒】:1019—1094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字子安。狄遵度弟。以父任試秘書省校書郎。歷知安吉、鄞縣,屢通判州府,又知沂、通等州,有能聲。七遷為尚書駕部郎中,以朝議大夫致仕。
人物簡介
【生卒】:1044—1112 【介紹】: 宋洛陽人,祖籍遂寧,字子安。第進士。尊王安石之學,除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神宗元豐時官至監(jiān)察御史里行。哲宗元祐初頌司馬光之德,及光死,又薄之。與呂大防、劉摯善,助大防攻摯,又攻蘇頌、范純?nèi)省_w侍御史。哲宗親政,轉倡熙豐新法,陰結章惇,官至吏部侍郎。因附惇之政敵李清臣、安燾,出知真定府?;兆诔鐚幹腥朐v黨籍。后表白于蔡京,被援引出黨籍。為人傾危反復,人譏之曰“楊三變”。全宋文·卷二二六九
楊畏(一○四四——一一一二),字子安,其先遂寧(今四川遂寧)人,父徙洛陽(今河南洛陽)。擢進士第,調成紀主簿。以書謁王安石、呂惠卿,自是尊王安石之學。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元祐初請祠歸洛,擢殿中侍御史,遷禮部侍郎。徙吏部,出知定州府。為人奸邪諛佞,天下目為「楊三變」。后知郢州、襄州,提舉洞霄宮,主管崇禧觀。政和二年卒,年六十九。見《東都事略》卷九九,《宋史》卷三五五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