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宗因
佛教因明學說中的第一和第二支。借指佛學邏輯。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寺塔記上》:“簷外垂青豆,經(jīng)中發(fā)白蕖,縱辯宗因袞袞,忘言理事如如?!?/div>
《漢語大詞典》:孔業(yè)(孔業(yè))
指儒家學說。 晉 陶潛 《示周續(xù)之祖企謝景夷三郎》詩:“ 周生 述 孔 業(yè), 祖 謝響然臻?!?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之五:“ 馬公 述 孔 業(yè),託始有餘悲?!?/div>
《漢語大詞典》:論主(論主)
某種學說的倡導者。 胡適 《四論問題與主義》:“輸入學說時應該注意‘論主’的生平事實和他所受的學術影響。”
《漢語大詞典》:道舉(道舉)
以道家學說課試取士。始于 唐玄宗 開元 二十九年。 唐 高彥休 《高闕史·太清宮玉石像》:“ 明皇 朝,崇尚 元元圣主 之教,故以道舉入仕者,歲歲有之?!?唐 錢起 有《送李棲桐道舉擢第還鄉(xiāng)省侍》詩。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有道舉, 元宗 時 開元 二十九年,始置崇元學,習老子、莊子、文子、列子,亦曰道舉?!?/div>
《漢語大詞典》:養(yǎng)金(養(yǎng)金)
養(yǎng)治肺病。中醫(yī)五行學說以肺歸屬于金,故稱。 宋 趙師秀 《京華病后》詩:“早知諫獵非時節(jié),只在山中自養(yǎng)金?!?/div>
《漢語大詞典》:異家(異家)
不同的學說或流派。后漢書·賈逵傳:“故先帝博觀異家,各有所採?!?span id="dm549ma" class="book">《北史·崔子元傳》:“今繕寫一本,敢以仰呈,乞藏祕閣,以廣異家?!?span id="d4kuyxh" class="book">《南齊書·陸澄傳》:“雖有異家之學,同以象數(shù)為宗?!?隋煬帝 《檄陳尚書江總等文》:“孔老殊教,名墨異家。”
分類:學說流派
《國語辭典》:傳統(tǒng)(傳統(tǒng))  拼音:chuán tǒng
世代相傳,有傳承延續(xù)性質(zhì)的社會因素,如風俗、道德、習慣、信仰、思想等。如:「勤儉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div>
《漢語大詞典》:朱學(朱學)
指 宋 代思想家 朱熹 的學說及其學派。 朱熹 發(fā)展了 北宋 二 程 ( 程顥 、 程頤 )的哲學理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主張以天理克服人欲,提倡封建道德倫理。 明 清 兩代被尊為儒學正宗。 清 皮錫瑞 經(jīng)學歷史·經(jīng)學積衰時代:“ 宋 學至 朱子 而集大成,於是 朱 學行數(shù)百年。” 范壽康 《朱子及其哲學》第十四章:“ 朱 學與 浙東 學的根本不同地方,即是前者以哲學、義理為中心,后者以經(jīng)濟、政治為中心?!眳㈤?清 黃宗羲 宋元學案·晦翁學案
《漢語大詞典》:群學(羣學)
(1).各種學派或?qū)W說。《宋書·禮志四》:“是以六宗之辯,舛於兼儒;迭毀之論,亂於羣學?!?br />(2).社會學的舊譯名。 嚴復 《譯〈群學肄言〉序》:“羣學何?用科學之律令,察民羣之變端,以明既往,測方來也?!?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顧有據(jù)羣學見地以觀詩者?!?br />(3).各級各類學校。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師范》:“故師范學校立而羣學之基悉定?!?/div>
《國語辭典》:理想  拼音:lǐ xiǎng
1.對未來事物的希望和想像。如:「用功讀書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br />2.使人滿意的、符合希望的。如:「我這次考得不怎么理想,希望下次能改進?!?/div>
《漢語大詞典》:神我
古 印度 婆羅門教六派哲學中數(shù)論派的主要學說。該派以“神我”為產(chǎn)生一切物質(zhì)運動和生命現(xiàn)象的精神本體,居“二十五諦”之首。見金七十論。佛教斥為“神我外道”。 章炳麟 《無神論》:“僧佉之説,建立神我,以神我為自性三德所纏縛,而生二十三諦,此所謂唯我論也?!?/div>
《國語辭典》:非攻  拼音:fēi gōng
墨家的學說思想之一。春秋末年,各國相互攻伐兼并,墨子于是主張兼愛天下,放棄戰(zhàn)爭,以為攻伐為不義且不利之事,故稱為「非攻」。
《國語辭典》:顯學(顯學)  拼音:xiǎn xué
當代著名的學說、學問、學派。《韓非子。顯學》:「世之顯學,儒墨也。」
《國語辭典》:木王  拼音:mù wáng
梓木。宋。陸佃《埤雅。卷一四。釋木》:「今呼牡丹謂之華王,梓為木王?!?/div>
《漢語大詞典》:眾學(衆(zhòng)學)
(1).各個流派的學說。三國志·蜀志·許慈傳:“ 先主 定 蜀 ,承喪亂歷紀,學業(yè)衰廢,乃鳩合典籍,沙汰眾學。”
(2).指村塾。 唐 孫棨 《北里志·張住住》:“鄰有 龐佛奴 ,與之同歲,亦聰警,甚相悅慕,年六七歲,隨師於眾學中,歸則轉(zhuǎn)教 住住 ,私有結髮之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