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節(jié)脈(節(jié)脈)
人體的關節(jié)和脈絡。喻學說的源流。 明 唐順之 《雜編序》:“夫六藝之節(jié)脈碎細,皆儒者之所宜究其説而折衷之。”
《漢語大詞典》:傍蹊
(1).偏仄的小路。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譬之驅(qū)車,既已由於康莊大道之中,或時橫斜迂曲者,乃馬性未調(diào),御勒不齊之故。然已只在康莊大道中,決不賺入傍蹊曲徑矣?!?br />(2).用指學說的旁緒支流。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余所更定九流,一曰儒,二曰雜……雜主飾治捄偏,而傍蹊末學之談附之?!?/div>
《漢語大詞典》:兼士
奉行墨家兼愛學說的人。墨子·兼愛下:“﹝兼士﹞曰:吾聞為高士於天下者,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然后可以為高士於天下。是故退睹其友,飢則食之,寒則衣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div>
《漢語大詞典》:反異(反異)
(1).反常奇異。指不符當時經(jīng)師正統(tǒng)的學說。后漢書·范升傳:“今《費》《左》二學,無有本師,而多反異,先帝前世,有疑於此,故《京氏》雖立,輒復見廢?!?br />(2).謂已招認,而又翻供。《明律·刑律·斷獄》:“主守教囚反異。”
《國語辭典》:天擇(天擇)  拼音:tiān zé
自然界對物種的選擇。在自然界中,只有能適應環(huán)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并繁衍后代,這種選擇是取決于自然的力量,故稱為「天擇」。
《漢語大詞典》:奧說(奧説)
奧妙的學說。 南朝 梁 王僧孺 《懺悔禮佛文》:“究 香城 之妙理,窮 金河 之奧説?!?/div>
分類:奧妙學說
《漢語大詞典》:邪學(邪學)
不正當?shù)膶W說。荀子·大略:“語曰:‘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知者?!思已孕皩W之所以惡儒者也?!?/div>
分類:正當學說
《國語辭典》:無神論(無神論)  拼音:wú shén lùn
否定神存在的理論、學說,統(tǒng)稱為「無神論」。相對于有神論而言。
《漢語大詞典》:雜術(雜術)
(1).猶言各派學說。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 尸佼 兼總於雜術,青史曲綴以街談?!?周振甫 注:“兼總雜術:是雜家的特色,所謂‘兼儒 墨 ,合名法’?!?br />(2).指醫(yī)、卜、星、相之術。 清 黃宗羲 《陳令升先生傳》:“先生於書畫古奇器,賞鑒無不精絶,而青烏、《素問》、龜卜雜術,皆能言其理?!?/div>
分類:學說
《漢語大詞典》:駁吏(駁吏)
指信奉學說駁雜不純一之吏。三國志·魏志·梁習傳“ 王 ( 王思 )亦能吏,然苛碎無大體,官至九卿,封列侯”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苛吏傳》:“ 思 與 薛悌 、 郤嘉 俱從微起,官位略等。三人中, 悌 差挾儒術,所在名為閒省。 嘉 與 思 事行相似。 文帝 詔曰:‘ 薛悌 駁吏, 王思 、 郤嘉 純吏也,各賜關內(nèi)侯,以報其勤?!?/div>
《漢語大詞典》:本輪(本輪)
古 希臘 天文學家 托勒玫 的宇宙體系學說認為,地球是不動的中心,太陽和行星環(huán)繞地球運行。為了說明行星視運動現(xiàn)象,認為每個行星在一個小圓上作等速運動,這個小圓叫做“本輪”。同時又假設本輪的中心在一個大圓上繞地球作等速運動,這個大圓叫做“均輪”。 清 人所編的《歷象考成》里均輪也譯作“本天”。
《漢語大詞典》:緯說(緯説)
緯書的學說。 明 王廷相 雅述上篇:“故古人之學謂之該博,后人之學不過博雜而已。觀其緯説異端無不遵信,九流百氏罔知抉擇,循世俗之淺見,以為夸多鬭靡之資,豈非惑歟?”
分類:緯書學說
《漢語大詞典》:設私(設私)
謂建立私家的學說。管子·任法:“上舍公法而聽私説,故羣臣百姓皆設私立方,以教於國。” 尹知章 注:“方,謂異道術也?!?/div>
《國語辭典》:朱子學(朱子學)  拼音:zhū zǐ xué
南宋朱熹將周敦頤、張載、程頤、程顥等人的學說,融會貫通,成為一派的儒學。其學說以理氣二元論為主題。
《國語辭典》:辯證法(辯證法)  拼音:biàn zhèng fǎ
一種思想方法。創(chuàng)于黑格爾,為客觀精神發(fā)展之過程,有正、反、合之程序,以見事物之變動性、關連性、矛盾性者。至馬克斯及恩格斯,則將之倒轉而視為一切自然物質(zhì)變化之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