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14,分28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靜心
量沙
安保
底平
寧日
休和
定性
阜成
宴然
治安策
安復(fù)
肅靜
平寧
綏遠(yuǎn)
小定
《國語辭典》:靜心(靜心)  拼音:jìng xīn
心思不亂動(dòng)?!肚f子。達(dá)生》:「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div>
《漢語大詞典》:量沙
南史·檀道濟(jì)傳:“ 道濟(jì) 時(shí)與 魏 軍三十餘戰(zhàn)多捷,軍至 歷城 ,以資運(yùn)竭乃還。時(shí)人降 魏 者具説糧食已罄,於是士卒憂懼,莫有固志。 道濟(jì) 夜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散其上。及旦, 魏 軍謂資糧有餘,故不復(fù)追,以降者妄,斬以徇。”后以“量沙”為安定軍心,迷惑敵人之典。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見邊庭乏餉,軍士呼庚,主帥量沙,怕的是飢軍一潰擾中華?!?清 趙翼 《前接雨村觀察續(xù)寄詩話又接來書再次寄答》詩:“擣虛拔幟晨趨壁,救敗量沙夜唱籌。”
《漢語大詞典》:安保
(1).平安,安全。《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2).安定,使平安無事。《西游補(bǔ)》第九回:“ 秦檜 道:‘ 檜 雖愚劣,原有安保君王宴寧天室之意。’”
《漢語大詞典》:底平
(1).猶底定。書·禹貢:“ 大野 既豬, 東原 底平?!?孔 傳:“ 東原 致功而平,言可耕?!?蔡沉 集傳:“底平者,水患已去,而底於平也?!?br />(2).引申指安定;平定。 唐 劉得仁 《馬上別單于劉評事》詩:“天下底平須共喜,一時(shí)閑事莫驚心?!?span id="n3fphd3" class="book">《金史·宗浩傳》:“是以所侵疆土,旋即底平?!眳⒁姟?底定 ”。
分類:安定平定
《國語辭典》:底定  拼音:dǐ dìng
平定。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敦勸梁王令〉:「白羽一麾,黃鳥底定。」《南史。卷四。齊高帝本紀(jì)》:「信宿之間,宣陽底定,此又公之功也?!?/div>
分類:平定安定
《國語辭典》:寧日(寧日)  拼音:níng rì
安定平靜的日子。南朝梁。武帝〈手書與蕭寶夤〉:「或攻小城小戍,或掠一村一里,若小相酬答,終無寧日?!?/div>
《漢語大詞典》:休和
(1).安定和平。左傳·襄公九年:“若能休和,遠(yuǎn)人將至?!?漢 蔡邕 《協(xié)和婚賦》:“唯休和之盛代,男女得乎年齒。”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用能免羣生於湯火,納百姓於休和?!?張銑 注:“休和,謂禍亂已平,兵戈不用,故致之使休息和平也?!?span id="7d7vp7x" class="book">《舊唐書·玄宗紀(jì)上》:“致君親於 堯 舜 ,濟(jì)黔首於休和。”
(2).猶言平息了事。 宋 司馬光 《論皇城司巡察親事官札子》:“有百姓殺人,私用錢物休和。”《元典章·吏部三·投下》:“管人戶 朱全祜 駈男 朱得興 奸誘 班四 駈婦 臘梅 ,在逃促獲,受錢私下休和。” 元 尚仲明 《三奪槊》第二折:“不如告休和,伏低弱,留得性命,落得軀殻?!?/div>
《國語辭典》:定性  拼音:dìng xìng
1.固定心性、個(gè)性。如:「做事要有定性,不要見異思遷,才會(huì)有成就?!?br />2.穩(wěn)定心神?!段饔斡洝返诙呕兀骸竾醵ㄐ远鄷r(shí),便問:『豬長老、沙長老,是那一位善于降妖?』」
3.測定物質(zhì)包含的成分和性質(zhì)。
《漢語大詞典》:阜成
使富厚安定。《書·周官》:“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唐 楊炯 《后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時(shí)播百穀, 后稷 讓於《虞書》;阜成兆民,列卿拜於《周典》?!?/div>
分類:富厚安定
《國語辭典》:宴然  拼音:yàn rán
平安無事的樣子?!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四:「彼以為葬魚腹,求之無尸,質(zhì)之無證,已可私享前銀,宴然無事?!?/div>
《國語辭典》:治安策  拼音:zhì ān cè
安定國家的謀略。漢文帝時(shí)賈誼上疏言政事,陳述治安的策略,世稱為「治安策」。見《漢書。卷四八。賈誼傳》。
《漢語大詞典》:安復(fù)(安復(fù))
(1).恢復(fù)安定。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招集遺民,安復(fù)社稷?!?br />(2).康復(fù)。 宋 蘇軾 《答蘇伯固書》:“昨在途中,風(fēng)聞公下痢,想安復(fù)矣?!?/div>
《國語辭典》:肅靜(肅靜)  拼音:sù jìng
1.嚴(yán)肅寂靜。如:「當(dāng)國家元首進(jìn)入禮堂時(shí),頓時(shí)全場肅靜?!?br />2.平定。如:「肅靜叛亂」。
《國語辭典》:平寧(平寧)  拼音:píng níng
平和寧靜的安詳狀態(tài)。如:「夕陽西下,炊煙裊裊,鄉(xiāng)野一片平寧?!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4615' target='_blank'>元稹 處分幽州德音:「四十年間,海內(nèi)滋殖,風(fēng)俗謹(jǐn)樸,君臣平寧,人無事端?!埂端问?。卷四四二。文苑列傳四。蘇舜欽》:「今四圣接統(tǒng),內(nèi)外平寧,戎夷交歡,兵革偃息,固與夫衰微喪亂之世異,何災(zāi)變之作反過之耶?」宋。陳師道上曾樞密書:「談?wù)弑刂^世方平寧,兵不足虞,人無奸雄,有不足畏。」
《漢語大詞典》:綏遠(yuǎn)(綏遠(yuǎn))
安定遠(yuǎn)方。 漢 桓寬 鹽鐵論·備胡:“務(wù)以德安近而綏遠(yuǎn)?!?宋 曾鞏 《中書令制》:“某敏于學(xué)術(shù),優(yōu)有時(shí)材,以綏遠(yuǎn)之謀,彌綸治具,以察微之智,練達(dá)事幾?!?span id="73ddj39" class="book">《清史稿·高宗紀(jì)二》:“庚戌, 周學(xué)健 奏捕天主教二千餘人。上以失綏遠(yuǎn)之意,宥之。”
《漢語大詞典》:小定
(1).稍得安定。晉書·孝懷帝紀(jì):“辛巳,前 雍州 刺史 賈疋 討 劉粲 於三輔,走之, 關(guān)中 小定。”
(2).指佛教徒坐禪的開始階段。 唐 元孚 《月夜懷劉秀才》詩:“此時(shí)小定未禪寂,古塔月中松磬高。”
(3).舊時(shí)締結(jié)婚姻的初步手續(xù),男家向女家用飾物等作為定禮。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娶婦:“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婦與不相?!?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禮制:“今留都初締姻,具禮往拜女家,曰‘謝允’;次具儀,曰‘小定’。”《天雨花》第三回:“因先人貪他富豪,結(jié)下姻親,去年下了小定,花紅酒禮,約費(fèi)百金而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