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遷居莆田,字藏用。陳大卞子。哲宗紹圣元年進士。調(diào)古田縣尉。大臣以其文行可領(lǐng)袖諸儒,遂除嘉禾教授,士多成就。遷宗學博士,攝宗正少卿。其父作萬言書,未及上而終,顯仁上之,不報,乞補外?;兆谛椭?,以直秘閣知潭州,卒。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五○五王時雍(?——一一二七),字朝美,陵井監(jiān)仁壽(今四川仁壽)人,元符進士。宣和二年通判河中軍府事,三年除京東西路提刑,為秘書少監(jiān)。靖康間為戶部侍郎、開封府尹,金軍圍汴,與百官擁立張邦昌,為吏部尚書,領(lǐng)尚書門下省事、權(quán)知樞密院事。高宗即位,責提舉成都府玉局觀,貶黃州安置,徙高州。建炎元年九月誅。見《宋會要輯稿》兵一一之二五,《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三、四、五、六、九,《宋史》卷二二、二四、三五三、三五七,《南宋書》卷一二,《曇延法師碑銘》(《山右石刻叢編》卷一八),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7
【介紹】:
宋建州崇安人,字端朝。翁彥深弟。哲宗紹圣四年進士。累官御史中丞。欽宗靖康之變時,為江淮荊浙制置轉(zhuǎn)運使,充經(jīng)制使,撰文誓眾,領(lǐng)兵入援,并貽書切責張邦昌。高宗即位,除江南東西路經(jīng)制使。
全宋詩翁彥國(?~一一二七),字端朝,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累官御史中丞?;兆谛退哪辏ㄒ灰欢?,知江寧府改知杭州。七年,提舉南京鴻慶宮(《乾道臨安志》卷三)。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再知杭州,改知鎮(zhèn)江府(同上書)。金人入汴,為江淮荊浙制置轉(zhuǎn)運使,充經(jīng)制使。高宗建炎元年,知江寧府兼江南東西路經(jīng)制使。同年七月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贈少保。清嘉慶《崇安縣志》卷七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六翁彥國(?——一一二七),字端朝,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紹圣四年進士。政和間為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宣和中官至御史中丞。靖康時為徽猷閣直學士、江淮荊浙制置發(fā)運使。建炎元年五月,知江寧府兼江南東西路經(jīng)制使。七月卒。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一三六、食貨六一之一、方域四之二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六、七,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八,《宋詩紀事》卷三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郭三益(?~一一二八),字慎求,常州(今屬江蘇)人,一作嘉興(今屬浙江)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一)。元符元年(一○九八),知仙居縣(《嘉定赤城志》卷一一)?;兆谥睾投辏ㄒ灰灰痪牛瑸槔舨繂T外郎(《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二)。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為給事中,同知貢舉(同上書選舉一之一五)。出知洪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改潭州(《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為荊湖南路安撫使,兼馬步軍都總管(《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二年,同知樞密院事,卒(同上書卷一七)。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二八七三郭三益(?——一一二八),字慎求,秀州海鹽(今江蘇海鹽)人,一說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元祐三年進士。靖康初,為龍圖閣學士、知洪州,移知潭州。建炎初試刑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建炎二年九月卒。見《靖康要錄》卷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六、一○、一七,《至元嘉禾志》卷一二、一五,正德《姑蘇志》卷四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9—1142
【介紹】:
宋保安軍人,字平叔。劉延慶子。以父蔭補官?;兆谛烷g隨父鎮(zhèn)壓方臘起義,為鄜延路兵馬鈐轄。使遼失律,降官。高宗建炎中金兵逼揚州,以江淮制置使領(lǐng)兵阻擊,未戰(zhàn)即潰。遷太尉、淮南制置使,與韓世忠、張浚平定苗傅、劉正彥兵變。為江東宣撫使,屯江州,金兵渡江三日,仍不知,遂潰。紹興六年任江東淮西宣撫使,進屯廬州。偽齊軍侵濠、壽間,棄廬州而退。七年,被劾沈酣酒色、不恤國事,罷軍職。后加官少師,封揚國公。
人物簡介
全宋詩李昌孺,字德初,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兆谡土辏ㄒ灰灰涣?,以直秘閣為河北路轉(zhuǎn)運使。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落職(《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九)。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9—1157
【介紹】:
宋饒州浮梁人,字元吁?;兆谛土赀M士。調(diào)湖州刑曹,累遷太學博士。召對,論事切直,擢翰林學士。時鄱之學宮毀于兵火,有旨令權(quán)貴者以為墓地,克俊封還制書,學宮得不徙。高宗紹興中遷簽書樞密院事,權(quán)參知政事。卒謚章靖,一云忠靖。有《易通解》及文集。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程克?。ㄒ弧鸢司拧灰晃迤撸衷?,饒州浮梁(今屬江西景德鎮(zhèn))人。宣和六年進士,歷湖州理曹,太學博士。擢起居郎、中書舍人兼侍講,入翰林為學士、知制誥。紹興十二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丐祠,提舉臨安府洞霄宮。起知建康、湖州。二十六年四月拜參知政事,數(shù)月以資政殿學士致仕。踰年卒,年六十九,謚章靖。有《易通解》十卷,文集五十卷,《內(nèi)外制集》二十卷。見《程公克俊家傳》(《新安文獻志》卷九四),《宋史》卷三○、三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9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俊明。胡宿曾孫,胡世將兄?;兆诔鐚幬迥赀M士。欽宗靖康元年擢殿中侍御史。金兵再攻京師,建議拜康王為大元帥。城破,稱臣于偽楚,降二官。高宗建炎三年,以徽猷閣待制知鎮(zhèn)江府兼浙西安撫使。建康失守,潰卒戚方來犯,欲脅唐老部眾犯臨安,唐老不從,遇害。謚定憫,或云謚忠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9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謙叔。哲宗元祐三年進士。為太學博士?;兆跁r,累官至尚書左丞。欽宗靖康元年,金兵南下,為陜西宣撫使。金兵分道再犯京師,致虛會兵入援,因輕信僧人趙宗印,用為將,為金所擊潰。高宗即位,徙知鄧州。旋以鄧州失守,責授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建炎三年,起知鼎州,道卒。
全宋詩范致虛(?~一一三七),字謙叔,建陽(今屬福建)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士(《閩詩錄》丙集卷五),為太學博士,以祖送鄒浩獲罪停官?;兆诹ⅲ贋樽笳?,出通判郢州。崇寧初召為中書舍人,從此出處華要十馀年。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以陜西五路經(jīng)略使率兵勤王。高宗即位,徙知鄧州,因兵敗失城責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紹興七年(一一三七)高宗至建康,召復資政殿學士、知鼎州,行至巴陵率。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七七,《宋史》卷三六二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二八七四范致虛(一○六二——一一二九),字謙叔,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徙居方城(今河南方城)。元祐三年進士及第,為太學博士。徽宗即位,除左正言,進中書舍人,改兵部侍郎。政和七年入為侍讀,遷尚書左丞。歷知大名、河南、鄧州。靖康初除知京兆府,宣撫陜西。金人分道犯京師,致虛會兵入援,軍出武關(guān),不戰(zhàn)而潰。高宗立,徙知鄧州,會金兵壓境,致虛遁,坐落職,責授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起復資政殿學士、知鼎州。建炎三年十二月,行至岳州卒,年六十八。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一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宋史》卷三六二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八七二吳巖夫,字民贍,建州松溪(今福建松溪)人。以父執(zhí)中蔭補官,崇寧初佐治臨邑。政和中拜考功郎中,嘗為蔡卞撰謚。宣和中知洋州,坐薦許景衡送吏部究治。建炎初除右司郎中,守光祿卿,充集英殿修撰、知福州,移南劍州。乞祠居建安,卒。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五之一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一七、一八,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0—1147
【介紹】:
宋南劍州沙縣人,字子猷?;兆谛腿赀M士。歷兩浙、廣東轉(zhuǎn)運判官。高宗紹興四年,除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五年,除戶部侍郎,累建言寬民力。除給事。出知福州、廣州。以顯謨閣待制致仕。鯁亮有學識,歷臺省、侍從,言論風旨皆卓然可觀。
全宋詩張致遠(一○九○~一一四七),字子猷,沙縣(今屬福建)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士。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添差兩浙轉(zhuǎn)運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三)。四年除殿中侍御史。五年遷給事中,出知福州。八年知廣州。尋以顯謨閣待制致仕。十七年卒,年五十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七張致遠(一○九○——一一四七),字子猷,南劍州沙縣(今福建沙縣)人。宣和三年進士。召對,擢為樞密院計議官。孟庾討范汝為,辟為隨軍機宜文字。除兩浙轉(zhuǎn)運判官,改廣東。紹興四年召為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五年,除戶部侍郎,進吏部侍郎,尋復為戶部侍郎。除給事中。以顯謨閣待制知臺州,改福州。八年正月,再召為給事中。出知廣州,尋以顯謨閣待制致仕。十七年卒,年五十八。鯁亮有學識,頗具時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0
【介紹】:
宋邵武人,字茂和。第進士?;兆谛统鯙樽笏纠?,累擢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高宗即位,拜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與知樞密院事汪伯彥同主和。逐李綱、張所,殺上書言事之太學生陳東及歐陽澈。進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建炎二年冬,金兵逼揚州,潛善得淮北警報而不信;致三年初高宗倉皇南渡,為中丞張澄所劾,罷為觀文殿學士、知江寧府,旋落職,責置英州。
全宋文·卷三一三四黃潛善(?——一一三○),字茂和,邵武軍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潛厚弟。元符三年登進士第。政和中,提舉利州路學事;八年,提點利州路刑獄。宣和初為左司郎,擢戶部侍郎。后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為高陽關(guān)路安撫使。靖康二年初,將本路兵至東平援康王趙構(gòu),康王承制拜副元帥。高宗即位,拜中書侍郎。建炎元年八月,擢尚書右仆射;二年十二月,進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與右相汪伯彥力唱和議,排李綱,抑宗澤,害忠良。三年二月,中丞張澄劾其誤國二十大罪,乃罷相、落職、分司、衡州居住,又責置英州。此年十二月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七三《奸臣傳》三有傳,又見《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六二、兵一二之一九,《宋史》卷二四、二五《高宗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九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1
【介紹】:
宋洪州奉新人,字少汲,號西山老人。哲宗紹圣四年進士。欽宗靖康元年,以知應天府為東道都總管,為金人所執(zhí),不屈,久之得歸。高宗紹興元年為刑部尚書,兼權(quán)禮部尚書,官至兵部尚書兼侍讀。工詩。有《西山老人集》。
全宋詩胡直孺,字少汲,奉新(今屬江西)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初為路州司戶,累遷監(jiān)察御史,出知平江府?;兆谡土辏ㄒ灰灰涣?,為淮南路轉(zhuǎn)運副使(《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九)。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為東南六路轉(zhuǎn)運輦運撥發(fā)司官(同上書職官四二之一○)。靖康間知南京,為金人所執(zhí),不屈,久之得歸。高宗朝擢龍圖閣直學士知隆興府,進兵部尚書,卒。有《西山老人集》,已佚。事見清同治《奉新縣志》卷八。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八胡直孺(?——一一三一),字少伋,號西山老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紹圣四年進士,能詩。建炎元年為金人所得,既而歸之,為龍圖閣直學士、戶部尚書。建炎二年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洪州。紹興元年四月以刑部尚書權(quán)禮部尚書,兼侍讀,守兵部尚書。十一月以兵部尚書兼侍讀卒,贈端明殿學士。見孫覿《西山老人文集序》(《鴻慶居士集》卷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一三、四三、四六、四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2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字公弼。哲宗元符三年進士。高宗建炎初提點京畿刑獄,加直秘閣,知南京。南京陷,劉豫因使為守。唐佐與宋汝為密疏其虛實,遣人持蠟書告于朝,事泄被害。
全宋詩凌唐佐(?~一一三二),字公弼,休寧(今屬安徽)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進士,授大名府司戶參軍,調(diào)夏津縣令。入為敕令所詳定官,歷提舉京畿、江東常平,知嚴州,以劾罷。高宗建炎初,起提點京畿刑獄。三年(一一二九),知南京。金人立劉豫,使為守,唐佐與宋汝為密遣人持蠟書告于朝,紹興二年(一一三二)事泄被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九)。宋《新安志》卷七、《宋史》卷四五二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三五五凌唐佐(?——一一三二),字公弼,徽州休寧(今安徽休寧)人。元符三年登進士第。政和初,為朝散郎、權(quán)發(fā)遣提舉江南東路常平公事。建炎初,提點京畿刑獄,三年加直秘閣、知南京。南京陷,劉豫因使為守。唐佐與宋汝為等密疏其虛實,遣人歸報。事泄,為劉豫所害,時紹興二年。有言其事于朝者,詔贈徽猷閣待制。著《易解》一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九、《宋史》卷四五二《忠義傳七》、《新安志》卷七、《新安文獻志》卷六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2—1170
【介紹】:
宋萊州人,字起李,一作企李?;兆谡投赀M士。授單父縣丞。高宗紹興中,擢右正言,主張抗金,力斥和漢。除直秘閣、湖南提刑,為秦檜所陷,奉祠十六年。檜死,起知婺州,遷權(quán)給事中。孝宗即位,拜御史中丞。隆興元年,同知樞密院事,又拜參知政事,以疾力辭。次年致仕。為官清正,敢于直言,曾論劾秦檜余黨湯思退等朋比奸罔。善屬文,尤工詩。卒謚簡穆。
全宋詩辛次膺(一○九二~一一七○),字起季,萊州(今屬山東)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調(diào)單父丞。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為駕部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七年,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同上書卷一○九)。八年,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同上書卷一一八)。秦檜死,起知婺州。二十六年,權(quán)尚書禮部侍郎(同上書卷一七五),二十七年,試給事中,尋罷,起知泉州,移福建帥。孝宗即位,除御史中丞,同知樞密院事。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三有傳。
全宋文·卷四○四五辛次膺(一○九二——一一七○)字起季,一字企李,萊州掖縣(今山東掖縣)人,政和二年進士,紹興中,累遷吏部郎、湖北運判。七年,擢左正言,力諫和議,為秦檜所怒,出為湖南提刑。罷,奉祠。檜死,起知婺州,加秘閣修撰,擢權(quán)給事中。孝宗即位,除御史中丞。湯思退等朋附奸罔,皆以次論劾。隆興元年,同知樞密院事。尋拜參知政事,以疾祈免,除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乾道六年閏五月卒,年七十九,謚簡穆。為政清靜,立朝騫諤,善屬文,尤工于詩。有《屬辭比事》五卷、《奏議》二十卷、《箋表》十卷,皆佚。見《宋史》卷三八三本傳、《宋史·藝文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