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34—1004
【介紹】:
宋曹州濟陰人,字寶臣。太祖乾德六年進士。授峽州軍事推官。太宗朝累任監(jiān)司,有能名。以光祿少卿使高麗,高麗人皆信服。淳化中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誥。真宗即位,遷給事中,歷知梓、青、揚州。官終判尚書刑部。
全宋詩柴成務,(九三四~一○○四),字寶臣,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人。太祖乾德六年《九六八》進士。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任峽路轉(zhuǎn)運副使(《武夷新集》卷一○《柴公墓志銘》)。歷知果、蘇二州,兩浙轉(zhuǎn)運使,入為戶部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為京東轉(zhuǎn)運使。召入知制誥。蜀王小波、李順事平,知河中府。真宗即位,遷給事中,歷知梓、青、揚州,入判尚書刑部。景德元年卒,年七十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五五柴成務(九三四——一○○四),字寶臣,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乾德六年登進士甲科,歷官大理寺丞、太常丞、殿中侍御史,知果、蘇二州,兩浙轉(zhuǎn)運使,遷光祿少卿,奉使高麗。后為京東轉(zhuǎn)運使,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誥,同知給事中事,出知河中府。真宗時,遷給事中,知梓州、揚州,入判尚書刑部。博聞稽古,有文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37—1008
【介紹】:
宋宋州楚丘人,字天錫。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進士。歷通判銀州。京師開金明池,以獻詩擢右拾遺。知廣州,不能以廉自守。至道二年,由御史中丞參知政事,居位無所建明。真宗即位,加戶部侍郎。坐交結(jié)王繼恩,貶忠武軍節(jié)度。
全宋文·卷六○李昌齡(九三七——一○○八),字天钖,宋州楚丘(今山東曹縣東南)人。太平興國三年進士,歷判合州、銀州。擢右拾遺、直史館。后為淮南轉(zhuǎn)運使,知廣州。還,擢禮部郎中,為樞密直學士。遷右諫議大夫,充戶部使。淳化三年改度支使,拜御史中丞。至道二年,以本官參知政事。真宗即位,坐交結(jié)王繼恩貶。后以秘書監(jiān)致仕。大中祥符元年卒,年七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37—1005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成德,一作德成。以父任入仕南唐至起居舍人。入宋,授太子右贊善大夫,累進知直秘閣。真宗朝同修起居注,擢右諫議大夫、翰林侍讀學士。善弈棋,太宗屢召對弈,因進所著《棋說》。博涉文史,多讀道書,善清談,士大夫推其素尚。
全宋詩潘慎修(九三七~一○○五),字成德,泉州莆田(今屬福建)人。曾仕南唐,累遷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太祖開寶末,歷膳部、食部、考功員外郎,通判壽州,知開封縣,又知湖,梓二州。太宗淳化中,以考功員外郎知直秘閣。真宗咸平三年(一○○○),副邢炳為兩浙巡撫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七)。景德元年(一○○四),擢為右諫議大夫、翰林侍讀學士。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38—1006
【介紹】:
宋開封襄邑人,字信臣。張誼子。以蔭補太廟齋郎。后周世宗平淮南,獻《南征賦》、《治民論》,召試授御史臺主簿,棄官而歸。宋太祖建隆二年進士第一。歷右補闕、中書舍人。從太宗征太原,歷任京東、江南轉(zhuǎn)運使。雍熙三年上《大政要錄》,為開封府推官。坐事貶安州司馬,歷知晉、許、杭、蘇等州。景德初以工部侍郎致仕。善談論,尚氣節(jié)。嘗獻《元元論》,大旨以養(yǎng)民務穡為急,深得真宗嘉賞。
全宋詩張去華(九三八~一○○六),字信臣,開封襄邑(今河南睢縣)人。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進士,拜秘書郎,直史館,擢為右補闕,后知磁、乾二州,選為益州通判,遷起居舍人,知鳳翔府。太宗朝為京東轉(zhuǎn)運使,歷禮部郎中。真宗朝復拜右諫議大夫,遷給事中,歷知杭州、蘇州。景德元年(一○○四),改工部侍郎致仕。三年卒,年六十九。有集十五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38—1005
【介紹】:
宋代州云中人,徙居鄭州,原名士元,字舜舉,改字仁叟。太祖乾德四年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知制誥、翰林學士。真宗景德初,契丹謀入境,應詔陳選將、餉兵、理財之策,被采納。進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旋拜平章事。真宗赴澶淵親征,士安扶疾從。和議既成,擇良將守邊,許通互市,量時制法,次第施行。卒謚文簡。有文集。
全宋詩畢士安(九三八~一○○五),一名士元(《嘉定赤城志》卷九),字仁叟,一字舜舉(《武夷新集》卷一一《畢公墓志銘》、《隆平集》卷四本傳),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太祖乾德四年(九六六)進士。太宗太平興國中,為監(jiān)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九九一),召入翰林為學士。真宗即位,權(quán)知開封府事。咸平中,復為翰林學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為翰林侍讀學士。景德初,進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拜平章事。二年卒,年六十八,謚文簡?!?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一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六一畢士安(九三八——一○○五),本名士元,字舜舉,改字仁叟,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乾德四年進士。雍熙中遷左拾遺、兼冀王府記室參軍。端拱中知制誥。淳化中為翰林學士。景德元年除參知政事,力薦寇準,與準同拜平章事。景德二年十月卒,謚文簡。有文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39—1006
【介紹】:
宋閬州閬中人,字善則。初事孟昶為西水尉。蜀平,授隴城主簿,累遷櫟陽令。太宗端拱三年,召為太子中允,遷殿中丞。智辨有吏干,入掌左藏庫,擢鴻臚少卿。真宗景德初,判吏部銓,權(quán)知開封府。累官至左諫議大夫。
全宋詩陳省華(九三九~一○○六),字善則,閬州閬中(今屬四川)人。初仕后蜀為西水尉,歸宋,授隴城主簿。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以長子堯叟舉進士第一,召為三司鹽鐵判官。至道二年(九九六)知鄆州。三年,知蘇州(《吳郡志》卷四四)。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改漳州(同上書,《宋史》本傳謂知潭州)景德初,拜左諫議大夫,權(quán)知開封府。三年卒,年六十八。事見《宋史》卷二八四《陳堯佐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0—1002
【介紹】:
宋河南人,字益之,一字師皋。安重榮子。太祖開寶二年進士。初重榮敗,其軍校秦習匿而養(yǎng)之,因姓秦氏。孩提時即喜筆硯,及就學,遂博貫文史,精于禮傳。習卒,行三年喪,乃還本姓。累官知廣濟軍,作《軍記》及《圖經(jīng)》,詔嘉獎。太宗至道三年,授金部郎中,出知睦州,還判太府丞。有文集。
全宋詩安德裕(九四○~一○○二),字益之,一字師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太祖開寶二年(九六九)進士。在宗雍熙初直史館。至道三年(九九七)出知睦州,還判太府寺。真宗咸平五年卒,年六十三。有集四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0—1004
【介紹】:
宋鄭州滎澤人,字禹錫。善醫(yī)術。太宗為京尹時,召置左右,頗親信;及即位,拜翰林使。從征太原,以功領本州防御使。太宗車駕至魏府,命總御營四面巡檢,掌給諸軍資糧。以攀附至近列,趨附者甚眾。出知環(huán)、邠、鳳、慶諸州。真宗咸平中入朝,帝命坐撫勞,訪以邊事。尋出知并州、鎮(zhèn)州,受代還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1—996
【介紹】:
宋滄州南皮人,字媧民。賈玭子。幼聰悟,六歲舉童子科。十五歲舉后周進士。累遷著作郎、直史館。宋太祖建隆三年,為左拾遺。開寶八年,判太常禮院,評定禮文,損益稱職。太宗淳化二年拜給事中、參知政事。多薦引文士,然畏慎過甚,時論亦不之許。四年,出知澶州。至道初,拜禮部侍郎兼秘書監(jiān)。曾集《神醫(yī)普救方》千卷。有文集。
全宋詩賈黃中(九四一~九九六),字媧民,滄州南皮(今屬河北)人。六歲舉童子科。十五歲舉進士,仕后周為集賢校理、直史館。宋太祖建隆三年(九六二)為右拾遺,歷右補闕。開寶八年(九七五)通判定州。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知升州。五年入為知制誥。八年充翰林學士。端拱初加中書舍人兼史館修撰。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參知政事,五年出知澶州。至道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一○○賈黃中(九四一——九九六),字媧民,滄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幼聰敏,六歲舉童子科,十五歲舉進士,授校書郎、集賢校理,遷著作佐郎。太祖建隆三年,遷左拾遺,歷左補闕,判太常禮院。太宗即位,遷禮部員外郎,知升州。會江南初平,黃中為政簡易,奏上李氏宮中財寶直數(shù)百萬。歸闕,拜駕部員外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再知貢舉,掌吏部選,加中書舍人。淳化二年拜給事中、參知政事。至道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黃中素嗜文籍,多知臺閣故事,有文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2—999
【介紹】:
宋泉州南安人,字禹謨。陳洪進辟為功曹參軍,掌箋奏。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復舉進士登第。淳化初趙普留守西京,表為通判,委以府政。累遷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以與兇人趙贊素善,出知襄州,徙荊南府。真宗咸平中拜工部侍郎,卒。
全宋詩劉昌言(九四二~九九九),字禹謨,泉州南安(今屬福建)人。節(jié)度使陳洪進辟為功曹參軍,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隨洪進歸宋。八年,舉進士得第,遷保信、武信二鎮(zhèn)判官。后遷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又出知襄州。至道二年(九九六),徒知荊南府。真宗咸平二年卒,年五十八。有文集三十卷(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七四),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一○一劉昌言(九四二——九九九),字禹謨,泉州南安(今福建泉州市西)人。少篤學,文辭靡麗,陳洪進辟為功曹參軍,掌箋奏。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及第。淳化初趙普留守西京,表為通判,委以府政。普卒,召對稱旨,遷工部郎中。累遷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出知襄州,至道二年徙知荊南府,咸平初拜工部侍郎。二年卒,年五十八,贈工部尚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3—1005
【介紹】:
宋邢州人,字至誠。太祖母杜太后之甥。起家為供奉官,開寶六年領錦州刺史。太宗即位,歷武德使、左衛(wèi)將軍,領營州刺史。太宗攻遼,任押陣都監(jiān),以功拜邕州觀察使,歷知杭州、天雄軍府。真宗景德元年拒遼,命為東京都巡檢使、知定州。次年求還,卒于鎮(zhèn)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3—1014
【介紹】:
宋曹州冤句人,徙居洛陽,字師亮。太祖至洛,以布衣條陳十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累遷左拾遺。北漢平,朝廷議取幽薊,因上書諫阻。六年,任江南西路轉(zhuǎn)運使,革除弊政,務行寬大。八年,簽書樞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御遼兵甚力。端拱二年擢樞密副使,淳化二年參知政事,尋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相。真宗咸平初復相,三年罷。四年,任涇、原等州軍安撫經(jīng)略使,屢陳御夏之策。景德初,知青州,后出判河陽,以司空致仕。卒謚文定。有《洛陽縉紳舊聞記》。
全宋詩張齊賢(九四三~一○一四),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士,為大理評事,通判衡州。雍熙初,遷左諫議大夫。三年(九八六),授給事中。知代州。淳化二年(九九一),以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數(shù)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相,為尚書左丞知河南府,徒知永興軍,又徒知襄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年,坐朝會被酒失儀免相。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以司空致仕。七年卒,年七十二。謚文定。有集五十卷,不傳?!睹急畟麋废录矶?、《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一○二張齊賢(九四三——一○一四),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徙居洛陽。太祖至洛,以布衣條陳十事。太宗擢為進士,遂通判衡州,累官至江南西路轉(zhuǎn)運使。太平興國八年,擢右諫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端拱二年拜刑部侍郎、樞密副使。淳化二年參知政事,數(shù)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六月罷為尚書左丞,歷知河南等府州。咸平元年召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命為涇、原等州軍安撫經(jīng)略使。景德初知青州,大中祥符元年拜右仆射,進左仆射。五年以司空致仕,七年薨,年七十二,謚文定。著有《洛陽搢紳舊聞記》五卷(存),《太平雜編》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34或943—998
【介紹】:
宋應天府下邑人,徙齊州章丘,字直臣。太祖開寶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禁巫覡,教民以醫(yī)藥,稍變風俗;又奏殺不法宦官,由此知名。太宗時歷監(jiān)察御史兼總南路,移京西轉(zhuǎn)運使,后任戶部、度支、鹽鐵等使。因擅減茶價致虧,貶官,知廣州。復徙廣南東、西路都轉(zhuǎn)運使、同知樞密院事等。真宗即位,改御史中丞,恨失政柄,肆情彈擊,人多譏之。
全宋文·卷一○四李惟清(九四三——九九八),字直臣,下邑(今安徽碭山境)人,其父仲行徙家章丘(今山東章丘)。開寶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遷大理寺丞。太宗朝歷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轉(zhuǎn)運使,徙京西,入判度支,復出為京東轉(zhuǎn)運使。遷度支使、鹽鐵使。后出知廣州,徙廣南東、西路轉(zhuǎn)運使,召拜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3—1004
【介紹】:
宋大名人,字玄圭。太宗居晉邸,以善應對為給事。太宗太平興國初,授供奉官。七年,告秦王趙廷美陰謀,擢樞密副使。雍熙二年,太宗惡其交通宰相宋琪,出知滄州。在任勤于政治。歷知潞州、永興軍。淳化四年,知樞密院事。至道元年,以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知涇州,移貝、陜二州。真宗景德初還鎮(zhèn),未幾卒。
全宋文·卷一○三柴禹錫(九四三——一一○四),字玄圭,大名府大名(今河北大名)人。給事太宗于晉邸,太平興國初授供奉官,累遷宣徽北院使。七年,擢樞密副使。次年轉(zhuǎn)南院使。雍熙二年罷,出知滄、潞州、永興軍。淳化四年再召為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至道初罷,以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知涇州,移貝州、陜州。景德元年卒,年六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4—1010
【介紹】:
宋河南人,字秉陽。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為大理評事,通判吉州。端拱中遷樞密直學士。淳化二年拜樞密副使,改同知樞密院事。四年,罷知秦州,歷按諸寨,撫定羌戎,民感恩畫其像祠之。至道三年,參知政事。真宗咸平初,罷政出知河陽。大中祥符中進戶部尚書。卒謚恭肅。
全宋文·卷一○四溫仲舒(九四四——一○一○),字秉陽,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登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第。端拱初拜右正言。淳化二年擢樞密副使,改同知樞密院事。四年,罷知秦州,開渭南之地。連知鳳翔、興元、江陵等府。至道三年,拜戶部侍郎,參知政事。咸平初,出知河陽,歷知開封府、天雄軍、河南府。景德中判審官院。大中祥符中官至戶部尚書、判昭文館大學士。三年卒,年六十七,謚恭肅。仲舒敏于應務,與寇準同進,人稱「溫、寇」?!?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六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