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福州侯官人,徙居長樂,字震之。光宗紹熙五年進(jìn)士。知泰州,累官廣東轉(zhuǎn)運使、龍圖閣學(xué)士。寧宗嘉定九年使金賀正旦,不辱使命。
全宋詩陳伯震,字震之,長樂(今屬福建)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jìn)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四)。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主管吏部架閣文字(《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三)。七年,知泰州(清嘉慶《揚州府志》卷三六)。九年,為軍器監(jiān)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四)。十四年,知安慶府(同上書職官七五之二九)。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提舉廣東常平,遷廣東轉(zhuǎn)運副使(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六)。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四六○楊汝明,字叔禹,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登紹熙四年進(jìn)士第。歷官校書郎,嘉定八年官軍器少監(jiān),兼權(quán)左侍郎官、考功郎官。為起居舍人,禮部侍郎。歷瀘南帥,官至工部尚書。見魏了翁《瀘州贍軍田記》(《鶴山大全集》卷四八)、《哭楊尚書》(卷九一),《道命錄》卷八,《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宋代蜀文輯存作者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池州青陽人,字泰之。寧宗慶元五年進(jìn)士。累官知德安府,決數(shù)十年疑獄,擢淮東提刑兼知揚州。元兵至,力御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88—1262
【介紹】:
宋漳州龍溪人,字景正。顏耆仲弟。以蔭補(bǔ)官。歷寧化尉、西安丞,除知西安縣,皆有善政。理宗淳祐三年,以秘閣修撰兼福建提刑,減商稅,除盜賊,養(yǎng)孤老,掩骸骼,民甚德之。累遷吏部尚書,以寶章閣學(xué)士提舉玉隆萬壽宮歸。
全宋詩顏頤仲(一一八八~一二六二),字景正,自號員嶠,潭州龍溪(今福建漳州龍海市)人。以蔭授通仕郎,歷寧化尉,知西安縣,通判臨安府,知嚴(yán)州。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為兩浙轉(zhuǎn)運判官。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知泉州。四年,知溫州,尋遷知慶元府兼沿江制置使。十二年,知臨安府。以寶華閣學(xué)士致仕。景定三年卒,年七十五。事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三《寶學(xué)顏尚書神道碑》。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七六六二顏頤仲(一一八八——一二六二),字景正,號員嶠,龍溪(今福建漳州)人。以蔭補(bǔ)寧化尉,歷西安令、通判臨安府、兩浙運判、戶部郎兼知臨安府。嘉熙改元除廣西轉(zhuǎn)運判官、太府卿、司農(nóng)卿。四年兼權(quán)戶部侍郎。淳祐改元除浙東提刑,歷知泉州,兼福建提刑,知慶元府,兵部、刑部尚書。寶祐元年擢吏部尚書,以寶章閣學(xué)士提舉玉隆萬壽觀。景定三年卒,年七十五。見《寶學(xué)顏尚書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吉州吉水人,字伯大,一字詩之,號東山。楊萬里子。以蔭入仕。寧宗嘉定四年守湖州,有治績。擢經(jīng)略廣東,遷福建安撫使,以忤權(quán)貴去職。理宗紹定元年起判江西憲臺,尋以敷文閣直學(xué)士致仕。卒年七十九。謚文惠。
全宋詩楊長孺,原名壽仁,字伯子,號東山,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萬里子。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以蔭補(bǔ)永州零陵簿。寧宗嘉定間知湖州,尋改贛州(明嘉靖《贛州府志》卷八)。九年(一二一六),遷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一六)。十三年,改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九一)。理宗端平中以忤權(quán)貴致仕。卒年八十。有《東山集》,已佚。事見《誠齋集》卷二八《大兒長孺赴零陵簿示以雜言》注,清光緒《吉水縣志》卷三四有傳。今錄詩十九首。
全宋文·卷六七六四楊長孺,字伯子,晚號東山潛夫,又號農(nóng)圃老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萬里子。紹熙中,以蔭補(bǔ)永州零陵縣主簿。歷宗正寺主簿、通判道州。嘉定中歷知湖州、贛州、廣州,改福建安撫使、知福州。忤權(quán)貴,劾去,以直華文閣奉祠。紹定中,加敷文閣直學(xué)士致仕。卒年七十九,謚文惠。著有《東山文集》、《知止》、《休官》等集。長孺在官以清廉稱,彈壓豪貴,牧養(yǎng)小民,政聲赫然。嘗言:「士大夫清廉,便是七分人矣?!购荨V州民立祠祀之。見《宋史翼》卷二二,光緒《吉安府志》卷二七,《南宋制撫年表》卷下及本書所收長孺諸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89—1256
【介紹】:
宋宗室,字用父,號虛齋。寓居長樂。寧宗嘉定十年進(jìn)士。歷知邵武軍、漳州,皆有治績。理宗嘉熙初為樞密都承旨,次年拜同知樞密院事,淳祐初罷。尋加資政殿學(xué)士,進(jìn)吏部尚書兼侍讀,詔與劉克莊同纂修國史。有《易通》、《虛齋樂府》。
全宋詩趙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號虛齋。居長樂(今屬福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jìn)士。知監(jiān)利縣。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樞密都丞旨兼國史院編修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二年,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復(fù)除樞密都承旨(《寶慶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撫年表》卷上)。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寶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虛齋資政趙公神道碑》。
全宋文·卷七六七六趙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號虛齋,又號芝山老人、云泉野客,彥括子,居長樂(今福建長樂)。嘉定十年登進(jìn)士第,歷知邵武軍、漳州。嘉熙初為樞密都承旨,二年拜同知樞密院事,淳祐初罷。尋加資政殿學(xué)士,進(jìn)吏部尚書兼侍讀。寶祐四年卒,年六十八。著有《易通》、《虛齋樂府》(均存)。見劉克莊《虛齋趙公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名或作彥訥。宋宗室,居彭州,字敏若。登四川類試第。吳曦叛,彥吶殺其將,遂顯名。寧宗嘉定中經(jīng)理西和州,擊退來犯金兵。歷帥沔州、興元府,以力爭鄭損不當(dāng)棄四川罷歸。起為四川制置副使,升正使,與金兵戰(zhàn),大敗,貶衡州卒。
全宋詩趙彥吶,字敏若,彭州(今屬四川)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登四川類試第(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三)。寧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經(jīng)理西和州,在州五年,轉(zhuǎn)利州西路安撫使。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移利州東路安撫使。三年,罷。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興元府(《宋史》卷四一《理宗一》)。三年,為金兵所敗貶衡州,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三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龔基先,字平叔,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徙鎮(zhèn)江(今江蘇鎮(zhèn)江)。入太學(xué),登進(jìn)士,調(diào)宿松尉、廬江令、淮東安撫司干官。出入行陣,以功遷知淮安縣。累遷監(jiān)察御史、大理少卿。歷知和、滁、岳、鄂、廬、福等州,常德、寧國二府,曾兩知池州。遷樞密副都承旨,終太常卿。平生愛惜士類,率諸鄉(xiāng)達(dá)創(chuàng)淮海書院,以處淮士之流離者。見《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31
【介紹】:
宋邛州臨邛人,字興祖。第進(jìn)士。歷通判全州,知長寧軍、文州、嘉定府,所至皆著能聲。除太府寺丞,知興元府,兼利州路安撫使。理宗紹定四年,蒙古軍入犯,遂殉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南劍州將樂人,字德常。光宗紹熙四年進(jìn)士。知上高縣,斷事精明,抑強(qiáng)扶弱,奸豪屏跡。累官兵部侍郎。卒謚忠簡。
全宋詩黃伯固,字子堅,一字德常(《萬姓統(tǒng)譜》卷四七),將樂(今屬福建)人。光宗紹熙間進(jìn)士。寧宗嘉定二年(一二○九)知上高縣。累官兵部侍郎。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出為成都路安撫使。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移江西安撫使兼知江州(《南宋制撫年表》卷下、卷上),累遷至尚書致仕。清同治《上高縣志》卷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七七○黃伯固,字德常,南劍州將樂(今福建將樂)人。紹熙四年特奏名進(jìn)士。歷建昌尉,嘉定中知上高縣,有政績。紹定中累官成都路安撫使,加制置使。端平二年,任江西安撫使、知江州。終兵部侍郎。卒謚忠簡。見《八閩通志》卷六九,康熙《福建通志》卷四七,《南宋制撫年表》卷上、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32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固叔,一字開叔。史浩幼子。嘗從楊簡學(xué)。以軍器監(jiān)為臨安尹。兄史彌遠(yuǎn)入相,以嫌出為潭州、湖南安撫使,平湖寇羅孟傳。守建寧,行義倉法,有政績。以兄久在相位,數(shù)勸歸不聽,遂食祠祿于家。卒謚忠宣。
全宋詩史彌堅(?~一二三二),字固(《宋元學(xué)案補(bǔ)遺》卷七四作開)叔,慶元府(今浙江寧波)人。浩幼子。寧宗開禧二年(一二○六),為兩浙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權(quán)知臨安府。三年,除權(quán)兵部侍郎。兄彌遠(yuǎn)入相,以嫌出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歷知建寧、鎮(zhèn)江府。理宗紹定五年卒(《宋詩紀(jì)事補(bǔ)遺》卷六五)?!?a target='_blank'>延祐四明志》卷五有傳。
全宋文·卷六七○○史彌堅(?——一二三二),字固叔(一作開叔),號滄洲,鄞縣(今屬浙江寧波)人,史浩幼子。開禧中知臨安府,權(quán)兵部侍郎。嘉定初,韓侂胄敗,兄彌遠(yuǎn)入相,以嫌出知潭州、湖南安撫使。移知建寧府,行義倉法。六年,知鎮(zhèn)江府,薦劉宰于朝。以兄久居相位,數(shù)勸其歸,不聽,遂食祠祿于家十有六年。紹定五年卒,謚忠宣。見《延祐四明志》卷五,《南宋書》卷三二,《南宋制撫年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溫州瑞安人,字器遠(yuǎn)。少學(xué)于陳傅良。光宗紹熙元年進(jìn)士。為國子學(xué)錄,忤韓侂胄罷。通判涪州,后守遂寧,營卒莫簡稱亂,過境戢其徒無肆暴,曰“此江南好官員也”。入朝為工部郎,出知袁州。以太常少卿召,權(quán)禮部尚書,遇事獻(xiàn)替,多所裨益。終徽猷閣待制。卒謚文肅。有《周官講義》及《永嘉譜》。
全宋詩曹叔遠(yuǎn),字器遠(yuǎn),瑞安(今屬浙江)人。少學(xué)于陳傅良。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進(jìn)士,久之,薦為國子錄,忤韓侂胄,出通判涪州,遷知遂寧。入為工部侍郎,復(fù)出知袁州。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召為太常少卿(《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權(quán)禮部侍郎。事見清乾隆《瑞安縣志》卷八,《宋史》卷四一六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七○四曹叔遠(yuǎn),字器遠(yuǎn),溫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少學(xué)于陳傅良。登紹熙元年進(jìn)士第。李壁薦為國子學(xué)錄,迕韓侂胄,罷。通判涪州,后守遂寧。入朝為工部侍郎,出知袁州。以太常少卿召權(quán)禮部侍郎。終徽猷閣待制,謚文肅。著有《周官講義》、《永嘉譜》。見《宋史》卷四一六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寧建陽人,字勉之,一字禹成,號受齋先生。游九言弟。以蔭補(bǔ)官。累除兵部郎官,出知泉州。理宗端平初,召為司農(nóng)少卿,論沿邊夫役之弊。兼樞密副都承旨,知慶元府,以循吏稱。入權(quán)刑部侍郎,奉祠。清慎廉恪,與九言自為師友。卒年八十一。謚文清,或作莊簡。
全宋詩游九功,字勉之,一字禹成,號受齋,建陽(今屬福建)人。九言弟。以父任為臨??h主簿。寧宗開禧二年(一二○六),知咸寧縣。后知江陵縣。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知金州。十六年,除湖北運判兼知鄂州。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知泉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為司農(nóng)少卿,兼樞密院副承旨。俄出知慶元府。以權(quán)刑部侍郎召,力辭,閒居八年而卒,年八十一,謚文清。事見《永樂大典》卷八八四三引《建安志》。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七二五趙希凈(一一九四——一二五一),字無垢,號靜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宗室,師展子。嘉定十年進(jìn)士,歷永豐尉、邵武軍司戶、興國軍司理。官至福建安撫,右文殿修撰。淳祐十一年卒,年五十八。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五《趙公墓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君儀。曾用虎弟。寧宗開禧元年進(jìn)士。歷除直煥章閣、知廣州兼安撫使。愛惜公帑,不嗜殺戮。治亂不動用兵卒,諭降之。理宗端平二年進(jìn)直徽猷閣,改知建寧。罷歸卒。
全宋詩曾治鳳,字君儀,一字君輝,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進(jìn)士。嘉定間歷知富陽縣,通判漳州,知袁州,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建寧府。《宋史翼》卷二二有傳。
全宋文·卷六九七九曾治鳳,字君儀,晉江(今福建晉江)人。登開禧元年進(jìn)士第。歷知富陽縣、漳州通判、將作監(jiān)丞、知袁州。紹定中,直寶章閣,為江西運判,改直煥章閣、知廣州、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簡儉仁厚,不妄費公帑,不嗜殺戮。端平元年改知建康府;二年,進(jìn)直徽猷閣,改知建寧府。會戍卒亂,薄廣城,引咎丐罷,奉祠數(shù)年卒。見《宋史翼》卷二二,《南宋制撫年表》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