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49
【介紹】:
宋饒州馀干人,字立夫。趙崇憲子。寧宗嘉定七年進士。知崇安縣,興學校,行義役,革弊政,上下稱便。歷知全、處、臺等州,所至撥倉谷救荒,政績大著。理宗端平間,遷太府寺丞、右司郎中等職。累遷權戶部尚書,以直言迕宰臣論罷。淳祐五年,起知福州、福建安撫使,平易近民,忠信勤政,尤留意武備。
全宋詩趙必愿,字立夫,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汝愚孫,以祖蔭補承務郎。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進士,知崇安縣。歷湖廣總領所干辦,知全、常、處、泉、臺等州。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知婺州。召為宗正少卿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以事罷。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居官四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三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四六九趙必愿,字立夫,居馀干(今江西馀干),崇憲子。以大父汝愚遺表補承務郎,官至常熟丞。嘉定七年舉進士,知崇安縣。歷知全、常、處、泉、臺、婺等州。遷太府寺丞、度支郎中,兼右司郎中,再遷左司郎中、起居舍人、權吏部侍郎、戶部侍郎,權戶部尚書。淳祐五年,以華文閣直學士知福州、福建安撫使,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人。為四川制置使。理宗淳祐元年成都被圍,堅守彌旬,部將開門納敵,舉家數(shù)百口皆死。檻送至漢州,命喻守臣王夔降,隆之極呼毋降,遂見殺。謚忠安。
全宋詩陳隆之,號錦屏(《永樂大典》卷五七六九)。生平未詳?!?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九有陳隆之傳,事又見《平齋文集》,仕履未出川陜,似非一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12—1266
【介紹】:
宋越州馀姚人,字元實。理宗紹定五年進士。為吳江主簿,日詣學宮與諸生講論義理。知金壇縣,嚴保伍,厘經(jīng)界,結義役,賑流民,興學校。累遷浙西提刑兼知常州,平反冤獄,擊貪舉廉。移江東提刑。度宗時,兼知臨安府,以言罷。起知婺州卒。
全宋詩孫子秀(一二一二~一二六六),字元實,馀姚(今屬浙江)人。理宗紹定五年(一二三二)進士,調吳縣主簿。歷滁州教授,知金壇縣,通判慶元府,知衢州、常州、婺州。景定二年(一二六一),由浙西提刑遷安撫使(《寶慶會稽續(xù)志》卷二)。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以太常少卿兼知臨安府,尋罷。二年卒,年五十五。事見《咸淳臨安志》卷四九、《黃氏日抄》卷九六、《安撫顯謨少卿孫公行狀》。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八○二七孫子秀(一二一二——一二六六),字元實,馀姚(今浙江馀姚)人。紹定五年進士,調吳縣主簿,辟淮東總領所中酒庫,知金壇縣。通判慶元府,主管浙東鹽事。為左司兼右司,再兼金部,差知吉州。開慶初,為浙西提舉常平,擢浙東提刑兼知婺州,移浙西、江東提刑。度宗即位,進太常少卿兼右司,兼知臨安府,罷。起知婺州。咸淳二年卒,年五十五。見黃震《孫公行狀》(《黃氏日鈔》卷九六),《宋史》卷四二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53
【介紹】:
宋郢州人,字宋才。寧宗嘉定二年進士。歷知澧州、德安、江陵、真州,兼京湖制置副使,歷沿江制置使、淮西制置使。理宗淳祐七年累官至參知政事。
全宋文·卷七二六一別之杰(?——一二五三),字宋才,郢州(今湖北鐘祥)人。嘉定二年進士。歷官京西安撫司參議官,遷太常寺主簿、將作監(jiān)丞,知澧州、德安府、江陵府,遷湖北安撫使。為京湖安撫制置使陳賅論罷。起復,知真州、江寧府、太平州等。淳祐二年授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七年拜參知政事。乞歸,依前職知紹興府,論罷。寶祐元年卒,特贈少師?!?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寧府浦城人,字直翁,號德壹。徐應龍子。寧宗嘉定七年進士。累遷太常博士,奏疏欲裁抑史彌遠恤典,召用真德秀、魏了翁。復歷權兵部尚書兼侍讀等職。理宗淳祐九年,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遷禮部尚書。拜學士、同知樞密院事。十二年進參知政事。后被劾提舉宮觀。景定三年致仕。卒謚忠簡。
全宋詩徐清叟,字真翁(《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宋史》本傳作直翁),浦城(今屬福建)人。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進士。累官工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歷知泉州、靜江、廣州。淳祐九年(一二四九)擢簽書樞密院事。十二年,遷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以言者論罷。開慶元年(一二五九),知泉州。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致仕。有《四朝國史志傳》四十卷(清光緒《浦城縣志》卷三二),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七四七六徐清叟(?——一二六三),字直翁,號德壹,建寧府浦城(今福建浦城)人,應龍子。嘉定七年進士,歷籍田令,累遷太常博士,拜殿中侍御史,遷太常少卿,權工部侍郎。出知泉州、靜江府,召為戶部侍郎。出知溫、福、婺、袁、紹興、潭、廣等州府,召權兵部尚書。淳祐中遷禮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十二年拜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奉祠。起知泉州。景定三年致仕。次年卒,謚忠簡。見《宋史》卷四二○本傳、卷四五《理宗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53
【介紹】:
宋福州人,字幼學,號留耕。寧宗嘉定七年進士。知臨江軍,賑荒有法。理宗朝歷樞密副都承旨兼右司郎中,進對言天下大勢,請帝反省,改善朝政,又極論邊事。淳祐八年累官參知政事。尋罷知建寧府。
全宋詩王伯大(?~一二五三),字幼學,號留耕,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進士。歷主管戶部架閣文字(《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九),知臨江軍,知池州兼權江東提舉常平。理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為樞密副都承旨兼左司郎中。淳祐四年(一二四四),遷吏部侍郎兼權中書舍人兼侍讀。七年,擢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八年,出知建寧府。寶祐元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七四二○王伯大(?——一二五三),字幼學,號留耕,福州(治今福建福州)人,嘉定七年進士。歷知臨江軍、信陽軍、池州。端平中累遷樞密副都承旨兼左司郎中。以直寶謨閣出知婺州,遷秘書少監(jiān),進太常少卿,升起居郎兼權刑部侍郎,提舉宮觀。淳祐四年召還,授權吏部侍郎兼權中書舍人,擢吏部尚書。七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次年拜參知政事。后出知建寧府。寶祐元年七月卒。嘗修《秋浦新志》十六卷。見《直齋書錄解題》卷八,《淳熙三山志》卷三一,《宋史》卷四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13—1275
【介紹】:
宋臺州天臺人,字師憲,號秋壑。賈涉子。少時游博無行。以蔭補嘉興司倉。姊為理宗貴妃,遂詔赴廷對,擢太常丞、軍器監(jiān),益恃寵不檢。累遷京湖安撫制置大使,旋移鎮(zhèn)兩淮。理宗寶祐二年,加同知樞密院事。四年,拜參知政事。開慶初,元兵攻鄂州,領兵出援,私向元軍稱臣納幣,還,詐稱大捷。以右丞相入朝,由是權傾中外,排斥異己。行公田、推排諸法,民多破家。度宗立,以太師平章軍國事,更濫專朝政,窮侈極欲。咸淳十年,元兵破鄂,不得已出師,旋潰敗。被革職,貶徙婺州、循州,為監(jiān)送使臣鄭虎臣所殺。
全宋詩賈似道(一二一三~一二七五),字師憲,號秋壑,天臺(今屬浙江)人。涉子。以父蔭補嘉興司倉。姐為貴妃,獲寵理宗,遷知澧州。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改湖廣總領。五年,為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西路安撫使。再遷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九年,為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十年,移鎮(zhèn)兩淮。寶祐二年(一二五四),加同知樞密院事。四年,加參知政事,五年,加知樞密院事,六年,改兩淮宣撫大使。開慶元年(一二五九),進右丞相。景定元年(一二六○)授少師、二年加太傅。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除太師。三年,授平章軍國重事,賜第葛嶺,三日一朝。恭帝德祐元年,元兵破鄂州,被迫出督師,潰于魯港,謫高州團練使循州安置,途中為鄭虎臣殺,年六十三。輯有《促織經(jīng)》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七四有傳?!≠Z似道詩,以輯自《促織經(jīng)》者編為第一卷,輯自他書者編為第二卷。
全宋文·卷八○六四賈似道(一二一三——一二七五),字師憲,號秋壑,又號半閒老人,臺州天臺(今浙江天臺)人。賈涉子。少喜游博,不事操行,以父蔭補倉官。會其姊入宮,有寵于理宗,擢太常丞、軍器監(jiān)。淳祐元年改湖廣總領,加戶部侍郎,為沿江制置副使、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十年,以端明殿學士鎮(zhèn)兩淮。寶祐二年加同知樞密院事,進參知政事。開慶初率兵援鄂州,即軍中拜右丞相。遣使入元軍割地納幣乞和,詭以鄂州圍解上表奏聞。尋入朝,遂專大政。度宗立,除太師、平章軍國重事。買公田,行推排法,逐朝臣之異己者,肆行威福。恭宗德祐元年,元兵破鄂州,似道開都督府于臨安,率軍入淮。兵潰,單舟奔揚州,罷政奉祠。責高州團練使,循州安置。至漳州,為監(jiān)官鄭虎臣拉殺,年六十三。編有《悅生隨鈔》。《宋史》卷四七四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一二三朱祀孫(一二一四——一二八○),字杞材,號南山,閬中(今四川閬中)人。淳祐四年進士,寶祐中,歷太府寺簿、知瀘州、潼川路安撫。景定四年,授太府卿,知靜江府、廣西經(jīng)略使。咸淳六年,權兵部尚書、四川安撫制置,總領夔路轉運、知重慶府。十年,任京湖、四川宣撫使兼知江陵府。德祐元年四月,元兵攻江陵,以城降。除名,籍其家。至元十七年卒,年六十七。著有《南山遺集》。見《桐江續(xù)集》卷三二《宣撫朱參政南山遺集序》,《宋史》卷四四至四七,《宋史新編》卷一八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隆興豐城人,字伯高,號后林。李修己子。寧宗嘉定十三年進士。授大宗正,以言罷,出知吉州。后以湖南提舉攝帥曹,禁其地尚鬼之俗。官至中正大夫。有《后林遺稿》、《思過錄》。
全宋詩李義山,字伯高,號后林,豐城(今屬江西)人。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進士。理宗淳祐間為大宗正丞,以言事出知吉州。十一年(一二五一),召為國子司業(yè)。后為湖南提舉。寶祐間,為淮東運判(明隆慶《儀真縣志》卷四)。有《后林遺稿》、《思過錄》,已佚。事見《后村大全集》卷九八《李后林詩》、《宋元學案》卷七二。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七六七六李義山,字伯高,豐城(今江西豐城)人,修己子。嘉定十三年進士,授大宗正兼金部。出知吉州,淳祐九年以受贓罪削三秩,后葉夢鼎為之平反。以湖南提舉攝帥漕,禁尚鬼之俗。官至中正大夫。著有《后林遺稿》、《思過錄》。見《宋史》卷四三、四一四《葉夢鼎傳》,《宋史翼》卷二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臨江人,字則陽,一字陽山,號小山。理宗紹定二年進士。由起居郎出守隆興府。又嘗官御史。有《小山集》。
全宋詩蕭泰來,字則陽(一作陽山),號小山,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馀)人。崱弟。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進士。為撫州軍事推官(明弘治《撫州府志》卷八),知新昌縣(明正德《瑞州府志》卷六)。擢監(jiān)察御史,遷起居郎(《宋史》卷四一一《牟子才傳》)。寶祐元年(一二五三),出知隆興府(《宋史》卷四三《理宗本紀》三)。有《小山集》,已佚。明嘉靖《臨江府志》卷六有傳。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七八七三蕭泰來,字則陽,號小山,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蕭崱兄。紹定二年進士,明年任撫州軍事推官,除廣東經(jīng)干,改知新昌。淳祐中歷官監(jiān)察御史,遷右正言、起居郎,寶祐中出知隆興府。著者有《小山集》二十五卷。見《宋史》卷四三、四○九,隆慶《臨江府志》卷一二,《千頃堂書目》卷二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處州縉云人,字和仲。理宗淳祐十年進士。自秘書郎五遷至侍御史,皆兼講讀。遇災異,輒援據(jù)經(jīng)傳及累朝故實,隨時致戒。累官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嘗直言陳政弊而忤賈似道,然頗為度宗所重。后為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知時事不可為而歸,憂憤疾篤卒。學者稱格齋先生。有《四書纂疏》、《近思錄精義》、《中興名臣言行錄》、《格齋集》等。
全宋詩趙順孫(一二一五~一二七七),字和仲,學者稱格齋先生,縉云(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進士,調太平州學教授,改臨安府學教授。景定元年(一二六○),除秘書正字、累遷右正言(《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出知平江府。五年,召為吏部侍郎,遷尚書(清同治《蘇州府志》卷五二)。六年,拜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十年,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端宗景炎二年卒。有《近思錄》、《中興名臣言行錄》、《格齋集》。事見《蒙城趙氏宗譜》。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八一二○趙順孫(一二一五——一二七六),字仲和,號格齋,又號格庵,處州縉云(今浙江縉云)人。淳祐十年賜進士出身,調臨安府學教授,除秘書省正字兼景獻府教授,升校書郎,添差通判婺州。咸淳元年,入為秘書郎,擢監(jiān)察御史,歷右正言、右司諫,遂為殿中侍御史。進侍御史,除吏部侍郎,求去,以顯文閣待制知平江府、兼淮浙發(fā)運使。升吏部尚書。六年,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進簽書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八年,除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十年,依舊職知福州。時事不可為,憂懣成疾,以德祐二年四月卒,年六十二。著有《四書纂疏》二十六卷(存)及《近思錄精義》、《孝宗系年錄》、《中興名臣言行錄》、《格齋集》、《格庵奏稿》(存)等。見黃溍《格庵先生趙公阡表》(《文獻集》卷一○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六八七余天任,字子大,號退齋,慶元府昌國(今浙江定海)人,天錫弟。兄弟友愛,方貧時,率更衣以出,終歲同衾。淳祐十二年以兩浙轉運副使暫兼權臨安府,官至兵部尚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九《余天錫傳》有附傳。又見《咸淳臨安志》卷四九,《大德昌國志》卷六,《南宋制撫年表》卷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57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子由,一作子申。史彌忠子。寧宗嘉定十三年進士。累擢刑部侍郎。理宗端平元年,金亡,宋欲乘機收復河南,嵩之持不可,因請祠歸里。后師潰,復召用之,累拜參知政事,進右丞相兼樞密使。淳祐中封永國公。遭父喪起復,力主和議,為公論所不容,閑居十三年。卒謚忠簡,改謚莊肅。恭帝德祐初,奪謚。
全宋詩史嵩之(?~一二五六),字子由,一作子申,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進士。調光化軍司戶參軍。理宗寶慶三年(一二二七),通判襄陽府。歷知棗陽軍、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嘉熙三年(一二三九),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江淮京湖四川軍馬。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父喪起復,因力主和議,為公論所不容,閒居十三年。寶祐四年卒。有《野樂編》,已佚。事見《延祐四明志》卷五,《宋史》卷四一四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史嵩之(?——一二五六),字子申,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彌忠子。嘉定十三年進士,調光化軍司戶參軍。寶慶三年通判襄陽府。紹定元年以屯田功,權知棗陽軍,累遷至京西、湖北制置使兼知襄陽府。端平元年,金亡,出兵收復河北,力陳非計。嘉熙三年,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兩淮四川京西湖北兵馬。淳祐四年遭父喪,起復,以其力主和議,為公論所不容,閑居十三年。寶祐四年卒。見《宋史》卷四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曾穎茂,字仲實,號矩齋,南城(今屬江西)人。歷江西轉運使兼知隆興府(《后村大全集》卷七一《曾穎茂除寶章閣待制依舊江西轉運使兼知隆興府制》)。理宗寶祐元年(一二五三)權知臨安府(《咸淳臨安志》卷四九)。官至吏部侍郎(清同治《南城縣志》卷八之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19—1276
【介紹】:
宋隨州隨縣人,祖籍開封,字祥甫。淳祐元年進士。開慶初主管兩淮制置司事,屢敗蒙古江淮大都督李璮。度宗咸淳間,以督師援襄陽無功罷官,旋復淮東制置使兼知揚州。恭帝德祐元年,固守揚州,抵抗元軍,加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二年,守臨安,城陷,苦戰(zhàn)拒降,后突圍東入海,至泰州被俘,遇害于揚州。
全宋詩李庭芝(?~一二七六),字祥甫,祖籍汴(今河南開封),徙應山(今湖北廣水),又徙隨(今湖北隨州)。理宗嘉熙末以策干荊師孟洪,權知建始縣。淳祐初進士。寶祐中知真州(明隆慶《儀真縣志》卷五)。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累遷兩淮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揚州。六年,改京湖制置大使援襄陽,以襄陽城陷罷居京口。未幾,起制置兩淮。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加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宋亡,困守揚州,后被執(zhí)殉難?!?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一有傳。今錄詩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