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1—999
【介紹】:
宋大名宗城人,字君憲。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jìn)士。歷知桃源縣,通判潁州。淳化二年,以明練刑章,為審刑院評議官。李順起事時,受命充陜西至益州路轉(zhuǎn)運使。后歷知宋、潭、桂、涇諸州,所至以嚴(yán)明剛果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2—1011
【介紹】:
宋莫州清苑人,字繼明。孫行友子。以蔭補殿直。歷監(jiān)軍、都巡檢使。精悍知兵,嚴(yán)毅整眾,然性剛使氣,專任刑罰。真宗景德元年,帝至澶淵,命為駕前西面邢洺路馬步軍鈐轄兼天雄軍駐泊,兼管勾東南貝、冀等州鈐轄,駐魏城,拒契丹。大中祥符中,掌閤門、客省、四方館使。四年,為新城都巡檢,尋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92
【介紹】:
宋宗室,太宗次子。初名德明。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封廣平郡王。次年改名元佑,進(jìn)封陳王。雍熙三年改今名,為開封尹兼侍中。上表言趙普為開國功臣,愿復(fù)其相,太宗從之。端拱元年,進(jìn)封許王。性沉靜寡言,尹京五年,政事無失。卒謚恭孝,真宗時改謚昭成。
全宋文·卷二○九趙元僖(?——九九二),太宗次子,真宗之兄,初名德明。太平興國七年出閤,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廣平郡王。八年進(jìn)封陳王,改名元佑。雍熙二年,為開封尹兼侍中,改元僖。進(jìn)封許王,加中書令。尹京五年,政事無失。淳化三年薨,贈皇太子,謚恭孝。真宗末改謚昭成。《宋史》卷二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3—1028
【介紹】:
宋并州孟縣人,字垂范。李謙溥子。少有才略。以蔭補衙內(nèi)指揮使。歷知潭、滄等州,為鎮(zhèn)、定、高陽三路行營兵馬都監(jiān)。仁宗即位,領(lǐng)康州防御使。洞知人情,有訟面訊立斷。善撫士卒,皆得其用。在河北二十余年,事功最多。澶淵之盟后,對使臣往來儀制、費用等亦多所裁定。
全宋文·卷一三九李允則(九五三——一○二八),字垂范,并州盂縣(今山西盂縣)人。濟州團(tuán)練使謙溥子。少以蔭補衙內(nèi)指揮使,改左班殿直。擢閤門祗候,累遷供備庫副使、知潭州。后歷知滄、瀛、雄州,遷東上閤門使、獎州刺史。又歷四方館引進(jìn)使、高州團(tuán)練使。天禧二年,以客省使知鎮(zhèn)州,徙潞州。仁宗即位,領(lǐng)寧州防御使。天圣六年卒,年七十六。允則在河北二十馀年,事功最多。參見《宋史》卷三二四本傳,《隆平集》卷一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3—1016
【介紹】:
宋南劍州沙縣人,字光遠(yuǎn)。太宗雍熙二年進(jìn)士。歷衡州軍事推官、靜安軍節(jié)度推官。素善射,平李順軍,當(dāng)城一面,親射中數(shù)百人。以知州張雍薦,改掌書記。真宗大中祥符間歷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復(fù)失地四百余里,復(fù)置澧州武口等砦以控制之。仕終秘書少監(jiān)知廣州。
全宋詩陳世卿(九五三~一○一六),南劍沙縣(今屬福建)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進(jìn)士。調(diào)東川節(jié)度推官,歸為秘書郎,遷太常丞。歷兩浙、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累官秘書少監(jiān)。代知廣州。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七有傳。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5—1032
【介紹】:
宋人,字次仲。太宗端拱元年進(jìn)士。授郿縣主簿。歷知饒、蜀、福、鄧、成、澤諸州,轉(zhuǎn)都官郎中知絳州。善察獄,有訟無論細(xì)大,皆呼前面質(zhì)其罪,有冤者立辨出之,所至有治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5—996
【介紹】:
宋開封浚儀人,字世康。薛居正養(yǎng)子。少有勇力,與京師少年追逐,角抵蹴鞠,縱酒不謹(jǐn)。以蔭入官。太宗即位,為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居正卒,盡革故態(tài),涉獵書史。歷知澶州、揚州、河南、鳳翔府。輕財好施,所至有能聲。官終左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洛陽人,字德祖。趙普子。歷官羽林大將軍,知潭、鄆二州,皆有政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5或955—1009
【介紹】:
宋汾州孝義人,字仲謨,一作幼謨。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進(jìn)士。歷知青州、知制誥,預(yù)修《文苑英華》。累官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坐事貶崇信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復(fù)拜右諫議大夫。出知天雄軍,以治河功拜給事中、參知政事。王小波、李順起事,獨數(shù)論攻取之策,授川峽都部署前往鎮(zhèn)壓。又為太宗猜忌,事畢改戶部侍郎,罷政事。真宗初累官工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fù)遭貶。景德中拜刑部侍郎,歷知北邊州、軍,再遷戶部侍郎。臨事果斷、孤傲強力。李沅、王旦、王禹偁均為其所識拔。
全宋詩趙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謨,汾州孝義(今屬山西)人。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進(jìn)士,通判鄂州。雍熙三年(九八六)知天雄軍。四年除樞密副使(《宋宰輔編年錄》卷二)。端拱元年(九八八)貶崇陽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淳化二年(九九一)起知蔡州,四年召拜參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罷知鳳翔府。真宗即位,遷知陜州。咸平三年(一○○○),召知審官院。景德元年(一○○四)知河陽。徒鎮(zhèn)州。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東都事略》卷三六作五十五),謚景肅?!?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有傳。
全宋文·卷一○五趙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謨,汾州孝義(今山西孝義)人。太平興國三年進(jìn)士,累遷職方員外郎,知制誥,預(yù)修《文苑英華》。雍熙四年為樞密副使,遷工部侍郎。以黨胡旦貶行軍司馬。淳化二年,起知蔡州、天雄軍。四年,拜給事中、參知政事。改戶部侍郎,罷政事,知鳳翔府。徙澶、涇、延三州。真宗即位,遷兵部侍郎,知陜州,移知永興軍。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審官院,加工部尚書。復(fù)以事貶行軍司馬。后遷戶部、吏部侍郎。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宋史》卷二六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5—1018
【介紹】:
宋幽州盧龍人,字敏之。陳思讓孫。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jìn)士。歷知單州,以能政,就改太常丞,入為鹽鐵判官。累擢右諫議大夫,知永興軍、鳳翔府。入拜給事中、知澶州,勤于政事,秩滿,郡民列狀乞留。
全宋詩陳若拙(九五五~一○一八),字敏之,幽州盧龍(今屬河北)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jìn)士。歷知州府,累遷兵部郎中、河?xùn)|轉(zhuǎn)運使。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擢右諫議大夫、知永興軍府。又移知鳳翔府,入拜給事中,出知澶州。天禧二年卒,年六十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5—1010
【介紹】:
宋磁州武安人,字知禮。韓重赟子。以蔭補供奉官。從征河?xùn)|,權(quán)知麟州。屢敗西夏李繼遷。以功擢西上閤門使,邠、寧、環(huán)、慶、清遠(yuǎn)軍都巡檢使,徙鎮(zhèn)定、高陽關(guān)行營鈐轄,屯鎮(zhèn)州。契丹兵至威武軍,崇訓(xùn)陳兵唐河,扼其要路,迫敵遁去。移并、代鈐轄,權(quán)知并州,與大將王超襲破契丹于定州。真宗景德初,契丹兵南下,又與王超追襲至鎮(zhèn)州。大中祥符二年,授右龍武軍大將軍,領(lǐng)韶州防御使。以本官分司西京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5—1019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子元。馬全義子。太宗時以蔭補官。歷知梓州,鎮(zhèn)壓李順起事。除益、漢九州都巡檢使、內(nèi)園使,平劉旰起事。真宗時累除樞密副使,遇事敢言,鄙視樞密使王欽若,每廷議輒面詆之。后拜知樞密院事,以疾乞罷,除知貝州兼部署。卒謚正惠。
全宋詩馬知節(jié)(九五五~一○一九),字子元,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東都事略》卷四三本傳)。太宗時,以蔭補供奉官,監(jiān)彭州兵馬。歷知數(shù)州。真宗景德三年(一○○六),擢簽書樞密院事(《宋宰輔編年錄》卷三)。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出為潁州防御使,知潞州。天禧元年(一○一七),知天雄軍,召拜宣徽南院使,知樞密院事。明年罷,除彰德軍留后、知貝州。三年卒,年六十五。謚正惠。有文集二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八有傳。
全宋文·卷一六三馬知節(jié)(九五五——一○一九),字子元,幽州薊(今北京市)人。太宗時以父全義蔭補供奉官。累遷西京作坊使、西上閤門使,歷知定遠(yuǎn)軍、深、慶、梓、秦、益、延等州。景德中徙知定州,拜東上閤門使、樞密都承旨,擢拜簽書樞密院事。大中祥符七年出知潞州。天禧初,移知天雄軍,召拜宣徽南院使、知樞密院事。以疾乞罷,除彰德軍留后,知貝州兼部署。未幾卒,年六十五。謚正惠?!?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廣初。太宗太平興國初進(jìn)士。為大理評事、通判。歷兩浙東北路轉(zhuǎn)運副使,知明州。八年,召任庫部員外郎、知制誥,掌誥命甚不稱職。次年出知廣州。雍熙二年,遷比部郎中,充樞密直學(xué)士,仍知州事。與轉(zhuǎn)運使王延范不協(xié),奏其反狀已具,詔命與內(nèi)侍閻承翰同按劾之,延范竟抵法。端拱初,授左諫議大夫,召為戶部使。淳化元年,遷給事中,知青州,在任聚財殖貨。徙知潞州卒,年五十三。
全宋文·卷七九徐休復(fù),字廣初,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縣北)人。太平興國初舉進(jìn)士,累官著作郎、直史館,遷左拾遺。六年,加右補闕,充兩浙東北路轉(zhuǎn)運副使,移知明州。八年,授庫部員外郎、知制誥。九年,出知廣州。端拱初,召為戶部使。淳化元年,遷給事中,連知青、潞二州,卒,年五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9—1032
【介紹】:
名或作士衡。宋秦州成紀(jì)人,徙居京兆府,字天均。太宗太平興國間進(jìn)士。真宗時歷官至河北都轉(zhuǎn)運使、三司使等職,司財賦二十年,善理財,所至有余羨。官河北時,春時預(yù)付民戶帛錢,入夏民輸帛于官,足給軍需,而廣行于諸路。仁宗拜為尚書左丞。然性貪,積家資累巨萬。受其婿曹利用牽連降官。
全宋文·卷一六九李士衡(九五九——一○三二),或作仕衡,字天鈞,秦州成紀(jì)(今甘肅天水)人。后家京兆。第進(jìn)士,調(diào)鄠縣主簿,徙知彭山縣??軠?zhǔn)薦其才,通判邠州,徙知劍州。咸平三年春王均稱亂益州,士衡招降千馀人,擊殺數(shù)千。累遷度支員外郎,判三司鹽鐵勾院,歷荊湖北路、陜西轉(zhuǎn)運使、知益州、河北都轉(zhuǎn)運使、權(quán)知天雄軍、知青州,入為三司使。仁宗初拜尚書左丞,知陳州、潁州。前后管計事二十年,官終左衛(wèi)大將軍。天圣十年卒,年七十四,《宋史》卷二九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宋州寧陵人,字道民。劉蒙正弟。太祖乾德五年進(jìn)士第一。以薦拜監(jiān)察御史,徙知濟州,再遷屯田郎中,歷知廬、濠、滁、汝四州。直史館,獻(xiàn)《宋都賦》,改職方郎中。以太常少卿致仕。卒年七十三。有《五運甲子編年歷》。
全宋文·卷七九劉蒙叟,字道民,宋州寧陵(今河南寧陵)人,熙古子。好學(xué),善屬文,舉乾德五年進(jìn)士第一。歷岳、宿二州推官,知濟州。遷右補闕,轉(zhuǎn)起居舍人、戶部鹽鐵判官,再遷屯田郎中,歷知廬、濠、滁、汝四州,遷都官郎中,直史館。景德中,以太常少卿致仕,卒年七十三。著有《五運甲子編年歷》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三《劉熙古傳》有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