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危而不持
國有危急之事,不須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例如: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論語
《國語辭典》:無憂無慮(無憂無慮)  拼音:wú yōu wú lǜ
毫無憂慮。形容心情怡然自得?!豆卤驹麟s劇。群仙朝圣。第三折》:「俺出家兒無憂無慮樂醄醄,到處隨緣任逍遙?!挂沧鳌笩o慮無憂」。
《國語辭典》:恬不知恥(恬不知恥)  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
犯了過錯卻安然不以為羞恥。《明史。卷二二○。曾同亨傳》:「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陽假名義,視呈身進取、恬不知恥者,孰愈哉?」也作「恬然不恥」。
分類:安然
《國語辭典》:恬不知怪  拼音:tián bù zhī guài
對于不合理的事情,視之不以為怪?!睹魇贰>矶?。海瑞傳》:「執(zhí)一二之不當,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于過舉,而恬不知怪,諸臣之罪大矣?!挂沧鳌柑癫粸楣帧?。
《國語辭典》:甘之若素  拼音:gān zhī ruò sù
在反常或危困的情況中,依然能安然處之,毫不在意?!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八九回:「少奶奶卻從來沒有過半句怨言,甘之若素?!挂沧鳌赴仓羲亍?。
《國語辭典》:恬淡寡欲  拼音:tián dàn guǎ yù
心境安然淡泊,沒有世俗的欲望。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也作「恬淡無欲」。
《國語辭典》:恬淡無欲(恬淡無欲)  拼音:tián dàn wú yù
心境安然淡泊,沒有世俗的欲望。漢。王充《論衡。道虛》:「世或以老子之道為可以度世,恬淡無欲,養(yǎng)精愛氣?!顾?。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四○。初真十戒》:「恬淡無欲是一藥,仁順謙讓是一藥?!挂沧鳌柑竦延?。
《國語辭典》:不識斤兩(不識斤兩)  拼音:bù shì jīn liǎng
不知輕重、不知分量、不知利害。形容一個人安然無知。如:「你這不識斤兩的小子,竟然說出這種話來!」
《國語辭典》:安于泰山(安于泰山)  拼音:ān yú tài shān
如泰山一樣安然不動。形容安然穩(wěn)固。「泰」文獻異文作「太」。《漢書。卷五一。枚乘傳》:「易于反掌,安于太山?!?/div>
《國語辭典》:從容自在(從容自在)  拼音:cōng róng zì zài
沉著鎮(zhèn)定,安然自得。《文明小史》第二五回:「為什么不把他捉住,倒隨他從容自在的觸槐而死呢?」
《國語辭典》:高枕而臥(高枕而臥)  拼音:gāo zhěn ér wò
墊高枕頭安心睡覺。比喻太平無事,無所顧慮?!稇?zhàn)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也作「高枕安寢」、「高枕安臥」、「高枕而眠」。
《漢語大詞典》:安于盤石(安於盤石)
象盤石一樣安然不動。形容安定穩(wěn)固。荀子·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於盤石,壽於旗翼?!?楊倞 注:“磐石,盤薄,大石也?!?/div>
《國語辭典》:東山高臥(東山高臥)  拼音:dōng shān gāo wò
晉謝安隱居東山,不肯出仕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后用以比喻隱居不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四折:「我趕不上龐居士海內沉舟,晉孫登蘇門長嘯,我可什么謝安石東山高臥?!挂沧鳌父吲P東山」。
分類:安然隱居
《國語辭典》:東山(東山)  拼音:dōng shān
1.日觀峰的別名。參見「日觀峰」條。
2.《詩經(jīng)。豳風》的篇名。共四章。根據(jù)〈詩序〉:「東山,周公東征也?!够蛞嘀笘|征之士既歸而述懷之詩。首章二句為:「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國語辭典》:壽終正寢(壽終正寢)  拼音:shòu zhōng zhèng qǐn
1.人享盡天年,在家中自然死亡。《封神演義》第一一回:「你道朕不能善終,你自誇壽終正寢,非侮君而何!」
2.引申指事物消亡。如:「每次整頓交通的計畫,由于執(zhí)行不力,沒多久,便都壽終正寢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