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同三品
唐 代任宰相者之銜名。 唐 不設(shè)宰相之名,以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掌宰相之權(quán)。以他官居宰相之職者,亦假以他名,如參議得失、參知政事。后 李勣 以太子詹事同中書門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書令?!巴贰敝w起于此。 高宗 以后,為宰相者必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雖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師、中書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 張文瓘 以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同三品”入銜自此始。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一
《漢語大詞典》:樞揆(樞揆)
指宰相之位。舊唐書·岑文本傳:“ 文本 既久有樞揆,當(dāng)涂任事,賞賜稠疊,凡有財物出入,皆委季弟 文昭 ,一無所問?!?/div>
《國語辭典》:丁董  拼音:dīng dǒng
南宋時擅權(quán)的宰相丁大全和太監(jiān)董宋臣的合稱。后人常藉敲擊樂器發(fā)出類似聲音以影射、諷刺二人。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卷二。帝王都會》:「一日內(nèi)宴,一人專打鑼,一人撲之曰:『今日排當(dāng),不奏他樂,丁丁董董不已,何也?』曰:『方今事皆丁董,吾安得不丁董?』」
《漢語大詞典》:鼎府
宰相府。 南朝 宋 顏延之 《家傳銘》:“內(nèi)辭鼎府,外秉邦閭?!?/div>
分類:宰相相府
《漢語大詞典》:麻辭(麻辭)
亦作“ 麻詞 ”。 委任宰相的詔書。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五:“ 陳恭公 初相, 張安道 為學(xué)士, 仁宗 召至幄殿,面諭曰:‘善為草麻辭,無使外人得有言?!?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九:“近世……至拜宰相麻詞,姓名之下,率以五字為句,循習(xí)如此,竟不知起於何人?!眳⒁姟?麻制 ”。
《漢語大詞典》:麻制
唐 宋 委任宰執(zhí)大臣的詔命。因?qū)懺诎茁榧埳希史Q。 唐 康駢 劇談錄·劉相國宅:“是時 昇道 鄭相國 在內(nèi)庭,夜草麻制。”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札子》:“乞下中書編機房,合要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除改麻制文字照會。”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學(xué)士,以文章侍從,而本朝因之。翰林學(xué)士司麻制、批答等,為內(nèi)制。中書舍人六員,分房行詞,為外制?!?/div>
《國語辭典》:將相器(將相器)  拼音:jiàng xiàng qì
具有為大將宰相的才能,今泛稱能擔(dān)當(dāng)大任的人才。語本《晉書。卷六五。王導(dǎo)傳》:「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挂沧鳌笇⑾嗑摺?。
《國語辭典》:秉臺衡(秉臺衡)  拼音:bǐng tái héng
臺,指臺衡或臺輔,均為漢代宰相的名稱?!副_衡」指握有宰相之權(quán)柄,即做宰相。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我闡河圖,陳洛范,秉臺衡。」
《漢語大詞典》:宰錄
宰相的名位。晉書·慕容暐載記:“ 慕容恪 、 慕容評 并稽首歸政,請遜位還第,曰:‘臣以朽闇,器非經(jīng)國,過荷先帝拔擢之恩,又蒙陛下殊常之遇,猥以輕才,竊位宰録?!?/div>
分類:宰相名位
《漢語大詞典》:徹坐(徹坐)
撤去座位。舊時宰相見天子議大政事,必賜坐面議。及 宋 范質(zhì) 執(zhí)宰,懼面議倉卒有失,每議事則具札子進呈。坐論之禮遂廢。見宋史·范質(zhì)傳。 清 龔自珍 《撰四等十儀》之一:“ 范質(zhì) 尸位於 北宋 ,宰相有徹坐之辱?!?/div>
《漢語大詞典》:辰衡
君主與宰相。《宋書·沈懷文傳》:“昔天官正紀(jì),六典序職,載師掌均,七府成務(wù),所以翼平辰衡,經(jīng)贊邦極?!?/div>
分類:宰相帝王
《漢語大詞典》:負(fù)公鼎(負(fù)公鼎)
謂擔(dān)任宰相職務(wù)。用 殷 相 伊尹 故事。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四:“如何負(fù)公鼎,被奪笑時人。”參見“ 負(fù)鼎 ”。
《國語辭典》:負(fù)鼎(負(fù)鼎)  拼音:fù dǐng
傳說商時的伊尹原來是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為一庖人。他背負(fù)鼎俎,以滋味游說湯,湯因而任以為相。后來伊尹助湯滅了夏桀。見《史記。卷三。殷本紀(jì)》。
《漢語大詞典》:崔四入
指 唐 代 崔胤 。 昭宗 時借 朱溫 之力,曾四次拜為宰相,故稱。 宋 王禹偁 《送趙令公西京留守》詩:“永佐千年運,重頒九錫功。不同 崔四入 ,正在亂離中。”參閱新唐書·奸臣傳下·崔胤。
分類:朱溫宰相
《漢語大詞典》:調(diào)鵠(調(diào)鵠)
《楚辭·天問》“緣鵠飾玉” 漢 王逸 注:“言 伊尹 始仕,因緣烹鵠鳥之羹,修玉鼎,以事於 湯 。 湯 賢之,遂以為相也?!焙笠蛞浴罢{(diào)鵠”指出任宰相。 宋 宋庠 《寄長安端明王左丞》詩:“才包 揚馬 思,政續(xù) 趙 張 神,鼎餁終調(diào)鵠,天文尚翦鶉。”參見“ 鵠鼎 ”。
《漢語大詞典》:鵠鼎(鵠鼎)
楚辭·天問“緣鵠飾玉,后帝是饗” 漢 王逸 注:“后帝,謂 殷湯 也。言 伊尹 始仕,因緣烹鵠鳥之羹,脩玉鼎以事 湯 。 湯 賢之,遂以為相也?!焙笠蛞浴谤]鼎”指佳肴。 南朝 梁簡文帝 《卦名詩》:“豐壺要上客,鵠鼎命嘉賓?!?/div>
分類:佳肴
《漢語大詞典》:調(diào)元制(調(diào)元制)
任命宰相的制詔。 宋 張元干 《點絳唇·生朝》詞:“報道玉堂,已草調(diào)元制。華夷喜,繡裳貂珥,便向東山起?!?/div>
分類:任命宰相
《漢語大詞典》:南北司
“南司”與“北司”的合稱。 唐 代宰相辦公地在宮禁之南,宦官辦公地在宮禁之北,故有此稱。詳“ 南司 ”、“ 北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