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南北衙
(1). 唐 時皇宮禁衛(wèi)軍分為南衙、北衙,合稱“南北衙”。新唐書·兵志:“夫所謂天子禁軍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諸衛(wèi)兵是也;北衙者,禁軍也。”參見“ 南衙 ”。
(2). 唐 時謂宰相以下群臣為南衙,稱宮中宦官為北司,合稱“北司、南衙”,亦稱“ 南北衙 ”。參見“ 南衙 ”。
《漢語大詞典》:南衙
(1). 唐 代禁衛(wèi)軍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稱“南牙”,兵分隸十六衛(wèi),統(tǒng)屬宰相管轄。新唐書·尉遲敬德傳:“南衙北門兵與府兵尚雜鬭, 敬德 請帝手詔諸軍聽 秦王 節(jié)度,內外始定?!眳⒁姟?衙兵 ”。
(2). 唐代 宰相官署。因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均在皇宮之南,故稱。 唐 吳競 貞觀政要·論納諫:“ 太宗 乃謂 玄齡 曰:‘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門少有營造,何預君事?’”新唐書·高元裕傳:“ 元裕 諫曰:‘今西頭勢乃重南衙,樞密之權過宰相?!?br />(3). 宋 時稱 開封府 之官署為南衙。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熙陵獎拔郭贄:“一日﹝ 郭贄 ﹞方與僧對弈,外傳 南衙大王 至,以 太宗 龍潛日,嘗判 開封府 ,故有南衙之稱?!?宋 陸游 《記太子親王尹京故事》:“或問 太宗 以來尹京則謂之南衙,何也?曰: 開封府 治所本在 正陽門 南街東。然 太宗 為尹,乃就 晉 邸視事, 晉 邸又在大內乃府治之南,故曰南衙?!?/div>
《漢語大詞典》:屈揖
唐 宋 時百官于中書省見宰相之禮。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百官於中書見宰相,九卿而下,即省吏高聲唱一聲‘屈’,則趨而入。宰相揖,及進茶,皆抗聲贊唱,謂之‘屈揖’?!?/div>
《漢語大詞典》:宅引
宋 時,宰相于假日黎明赴中書省,有朱衣吏自私第前導,稱宅引。參閱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三、 宋 趙昇 朝野類要·宅引。
《漢語大詞典》:午橋泉石(午橋泉石)
唐 宰相 裴度 因不滿宦官擅權,于 洛陽 郊外建 午橋莊 別墅,日以泉石詩酒自娛。后因以“午橋泉石”為山林隱居之典實。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謝惠國坐亡:“ 謝方叔 惠國 ,自 寳祐 免相,歸 江西 寓第,從容午橋泉石凡一紀餘。”參見“ 午橋莊 ”。
《漢語大詞典》:午橋莊(午橋莊)
唐 宰相 裴度 的別墅名。至 宋 為 張齊賢 所有。其地在今 河南 洛陽 。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橋莊綠野堂即事〉》詩:“只添丞相閣,不改 午橋莊 ?!?span id="t5htblx" class="book">《宋史·張齊賢傳》:“歸 洛 ,得 裴度 午橋莊 ,有池榭松竹之盛,日與親舊觴詠其間,其意曠適。”亦省稱“ 午橋 ”。 唐 劉禹錫 《洛中春末送杜錄事赴蘄州》:“君過 午橋 回首望, 洛城 猶自有殘春。” 宋 陳與義 《臨江仙》詞:“憶昔 午橋 橋上飲,坐中都是豪英。”參見“ 午橋泉石 ”。
《漢語大詞典》:堂札(堂劄)
(1).猶堂帖。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曾見 唐 人堂帖,宰相簽押,格如今之堂札子也?!焙笠嘁苑悍Q下行公文。《六部成語·吏部·堂札》注:“堂官委派屬員差務所給之札付曰堂札。”
(2). 宋 時稱上宰相的公文。 宋 趙昇 朝野類要·文書:“堂札:上宰執(zhí)之公札也?!?/div>
《漢語大詞典》:養(yǎng)相體(養(yǎng)相體)
保養(yǎng)宰相的身體。比喻明哲保身。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南渡之后,朝廷近侍以諂諛成風……又,在位者臨事往往不肯分明可否,相習低言緩語,互推讓,號‘養(yǎng)相體’。吁!相體果安在哉?”參閱金史·完顏奴申傳。
《國語辭典》:相門有相(相門有相)  拼音:xiàng mén yǒu xiàng
1.良相的門下應有輔佐的賢者。《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br />2.宰相之家的后代必再出相才,意謂歷代都有賢才而顯貴。《南史。卷二二。王曇首傳》:「十六召見文德殿,應對爽徹,上目送久之,謂朱異曰:『可曰相門有相。』」三國魏。曹植 自誡令:「諺云:『相門有相,將門有將?!环蛳嗾呶牡抡眩瑢⒄呶涔α?。」也作「相門出相」。
《漢語大詞典》:相公鹺(相公鹺)
指 宋 末宰相 賈似道 所販的私鹽。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 賈似道 ﹞常差人販鹽百般,至 臨安 發(fā)賣。太學生有詩云:‘昨夜江頭長碧波,滿船都載相公鹺。雖然要作調羹用,未必調羹用許多?!?/div>
《國語辭典》:弄獐宰相  拼音:nòng zhāng zǎi xiàng
指李林甫。唐玄宗宰相李林甫誤將「弄璋」寫成「弄獐」,故稱。見《舊唐書。卷一○六。列傳。李林甫》。后用以稱沒有文化的權貴。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三:「弄獐宰相,伏獵侍郎有詩文世,職是故耳?!?/div>
《國語辭典》:摸棱宰相(摸棱宰相)  拼音:mó léng zǎi xiàng
唐宰相蘇味道。蘇味道為宰相,決事含糊不明確,世號「摸棱手」。見《新唐書。卷一一四。蘇味道傳》。
《國語辭典》:名動金甌(名動金甌)  拼音:míng dòng jīn ōu
唐玄宗任命宰相,先書寫姓名用金甌罩起。典出《新唐書。卷一○九。雀義玄傳》。后用以形容名聲很大,是國家選用的棟梁之材。宋。辛棄疾〈水調歌頭。上古八千歲〉詞:「快上星辰去,名姓動金甌?!挂沧鳌该步甬T」、「金甌藏名」。
《國語辭典》:良將賢相(良將賢相)  拼音:liáng jiàng xián xiàng
善于用兵的將領和有才德的宰相。如:「有良將賢相治國,必能使國家富強?!埂稌x書。卷一二一。李壽載記》:「每覽良將賢相建功立事者,未嘗不反覆誦之?!?/div>
《國語辭典》:歲豐年稔(歲豐年稔)  拼音:suì fēng nián rěn
農作物豐收,谷物充足。唐。陸長源〈上宰相書〉:「今歲豐年稔,谷賤傷農。誠宜出價以歛糴,實太倉之儲。」也作「歲稔年豐」。
《國語辭典》:牽絲娶婦(牽絲娶婦)  拼音:qiān sī qǔ fù
相傳唐代宰相張嘉貞欲納郭元振為婿,于是命五個女兒各執(zhí)一根絲線,躲藏在幔幕之后,由郭元振擇而牽之。郭元振牽一紅色絲線,而得大有姿色的第三女。見五代周。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卷上。牽紅絲娶婦》。后泛指擇婿、選妻,締結婚姻。
分類:宰相
《國語辭典》:紅絲待選(紅絲待選)  拼音:hóng sī dài xuǎn
唐宰相張嘉正欲納郭元振為婿,令五女各持紅絲線,隔幔使郭擇取,終挑得第三女。見五代周。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卷上。牽紅絲娶婦》。后比喻為女招婿。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二出:「紅樓此日,紅絲待選,須教紅葉傳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