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地租  拼音:dì zū
土地的租稅?!缎绿茣?。卷九七。魏徵傳》:「近皇甫德參上書言『修洛陽宮,勞人也;收地租,厚斂也;俗尚高髻,宮中所化也?!弧?/div>
《漢語大詞典》:玄道
大道,玄一之道。指道家所稱的道的本源或總體。 晉 葛洪 抱樸子·暢玄:“夫玄道者,得之乎內(nèi),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div>
《漢語大詞典》:公稅
官家所收賦稅。詩·魏風·園有桃“園有桃,其實之殽” 漢 鄭玄 箋:“ 魏 君薄公稅,省國用,不取於民?!?唐 劉長卿 《送青苗鄭判官歸江西》詩:“來問 周 公稅,歸輸 漢 俸錢?!?span id="namlwyb" class="book">《通典·食貨七》:“論曰:自 建中 初,天下編甿百三十萬,賴分命黜陟,重為案比,收入公稅,增倍而餘,遂令賦有常規(guī),人知定制?!?/div>
《漢語大詞典》:金汞
道家所煉丹藥名。 唐 戎昱 《送吉州閻使君入道》詩之一:“金汞封仙骨,靈津嚥玉池?!?span id="b24ecl9"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六六:“夫論還丹皆至藥而為之,即丹砂之玄珠,金汞之靈異,有仙自然還丹,生太陽背陰向陽之山?!?元 袁桷 《次韻善之雜興》之四:“丹熟抽金汞,窗明煉玉砂。”
《漢語大詞典》:公冢(公塚)
指公家所設埋葬無主尸骨的墓地。 明 徐渭 《義冢記》:“國家所在有公塚,以澤諸殤。塚亦曰義,初不虞客鬼之多如此也?!?/div>
《國語辭典》:奼女  拼音:chà nǚ
1.少女?!独m(xù)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河閒奼女工數(shù)錢,以錢為室金為堂?!固?。羅鄴〈自遣〉詩:「春巷摘桑喧奼女,江船吹笛舞蠻奴?!?br />2.道家所煉的丹汞。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九。金石部。水銀》:「釋名:汞,澒,靈液,奼女?!埂段饔斡洝返谝痪呕兀骸笅雰簥g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div>
《漢語大詞典》:國具(國具)
治理國家所需的人材。荀子·君道:“故人主必將有卿相輔佐足任者然后可,其德音足以鎮(zhèn)撫百姓,其知慮足以應待萬變?nèi)缓罂?,夫是之謂國具。”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擔任外交的人,古時叫作‘行人’。這種人當然也是很要緊的,假使借用 荀子 的話來表示,這種人就是三種‘國具’之一?!?/div>
《國語辭典》:喪居(喪居)  拼音:sāng jū
喪家所住的地方。為訃文中的用詞。
《漢語大詞典》:禮治(禮治)
儒家所提倡的一種統(tǒng)治方式。禮,指維護貴族等級秩序的一整套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包括政治制度、社會、家庭倫理道德規(guī)范、儀式等。儒家自 孔子 起即提倡禮治,要求統(tǒng)治階級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禮制,以便于鞏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統(tǒng)治人民。
《漢語大詞典》:赤熛怒
古代讖緯家所謂五帝之一,南方之神,司夏天。亦稱“ 赤帝 ”。《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 漢 鄭玄 注:“五帝……赤曰 赤熛怒 , 炎帝 食焉?!?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賈公彥 疏引《春秋緯文耀鉤》:“夏起赤受制,其名 赤熛怒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文:“ 唐 開元 禮:‘立夏祀 赤帝 ,祝文:敢昭告于 赤帝 赤熛怒 ?!?/div>
《漢語大詞典》:寶鏹(寶鏹)
皇家所賜的錢。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刑部·戊戌謗書:“或曰:‘五十寶鏹,四匹綵幣,十目所視,胡為而來?’曰:‘此賢妃敬賢之禮,卻之不恭,是當諒其心矣。’”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下:“ 濟寧 人 王士能 ,年百二十三歲。朝廷聞其老,嘗召見之,賜寶鏹以歸。”
分類:皇家家所
《漢語大詞典》:鳳傳(鳳傳)
指帝王之家所乘的車馬。 唐 張說 《安樂郡主花燭行》:“鸞車鳳傳王子來,龍樓月殿天孫出。”
《國語辭典》:私法  拼音:sī fǎ
1.私人所定的法則?!稌x書。卷六二。祖逖傳》:「『尚書稱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貶!』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弧?br />2.規(guī)定私人間權(quán)利、義務關系的法律。相對于公法而言。如民法、商法等。
《漢語大詞典》:香巷
指富豪之家所在的里弄。 唐 李賀 《綠章封事為吳道士夜醮作》詩:“ 金 家香衖千輪鳴, 揚雄 秋室無俗聲?!?/div>
《國語辭典》:不放逸  拼音:bù fàng yì
1.努力進德修業(yè),不放任自己。
2.佛家所說五十一種心理現(xiàn)象中的一種。對已斷的惡,防治它,使它不再生起;所修的善法,使它增長。《大乘百法明門論解。卷上》:「言不放逸者,精進三根,于所修斷,防修為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