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261,分85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從容帷幄
容我醉時眠
仲容
誰適為容(又作:膏沐為誰容)
曼容祿(又作:曼容嫌祿厚 曼容自修)
那容鼻鼾存
黃祖不容
徽容
形容憔悴
茅容烹雞
潘岳儀容
熊魚不容兼
女為悅己容
形容變盡
仲容青云
典故
從容帷幄

相關人物
房琯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九〈房琯列傳·贊曰〉~4628~
贊曰:唐名儒多言琯德器,有王佐材,而史載行事,亦少貶矣。一舉喪師,訖不復振。原琯以忠誼自奮,片言悟主而取宰相,必有以過人者,用違所長,遂無成功。然盛名之下,為難居矣。夫名盛則責望備,實不副則訾咎深。使琯遭時承平,從容帷幄,不失為名宰。而倉卒濟難,事敗隙生,陷于浮虛比周之罪,名之為累也,戒哉!
典故 
醉欲眠
 
容我醉時眠
 
我眠君且去
 
君醉我且歸
 
卿去我欲睡
 
我眠君且歸
 
醉眠陶令

相關人物
陶潛


《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列傳·陶潛〉
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蛊湔媛嗜绱?。
典故   
相關人物
阮咸(始平)
 
阮籍


《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附《阮咸傳》
「咸字仲容。父熙,武都太守。咸任達不拘,與叔父籍為竹林之游?!?/span>

例句

我家小阮賢,剖竹赤城邊。 李白 送楊山人歸天臺

阮咸雖別巷,遙識此時心。 李端 寄上舍人叔

嗣宗諸子侄,早覺仲容賢。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東柯谷。佐出襄陽房。侍御史煒之子。官大理正。)

今日仲容修故業(yè),草堂焉敢更移文。 楊嗣復 題李處士山居

潯陽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楊巨源 春日送沈贊府歸潯陽覲叔父

道賢齊二阮,俱向竹林歸。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還國清寺覲師

今朝小阮同夷老,欲聞明年借幾年。 盧綸 送從叔牧永州

此時知小阮,相憶綠尊前。 錢起 送族侄赴任

林下不成興,仲容微祿牽。 錢起 送族侄赴任(一作之郡)

阮咸貧去田園盡,向秀歸來父老稀。 韋莊 鄠杜舊居二首之一

典故
誰適為容
 
首如蓬
 
膏沐為誰容


《毛詩正義》卷三之三〈國風·衛(wèi)風·伯兮〉~39~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漢·毛亨傳:「婦人夫不在無容飾。」
典故
曼容祿
 
官已六百石
 
曼容嫌祿厚
 
曼容自修

相關人物
邴丹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列傳·龔勝、龔舍〉~3083~
初,瑯邪邴漢亦以清行徵用,至京兆尹,后為太中大夫。王莽秉政,勝與漢俱乞骸骨。自昭帝時,涿郡韓福以德行徵至京師,賜策書束帛遣歸。詔曰:「朕閔勞以官職之事,其務修孝弟以教鄉(xiāng)里。行道舍傳舍,縣次具酒肉,食從者及馬。長吏以時存問,常以歲八月賜羊一頭,酒二斛。不幸死者,賜復衾一,祠以中牢?!褂谑峭趺б拦适拢浊矂?、漢。策曰:「惟元始二年六月庚寅,光祿大夫、太中大夫耆艾二人以老病罷。太皇太后使謁者仆射策詔之曰:蓋聞古者有司年至則致仕,所以恭讓而不盡其力也。今大夫年至矣,朕憫以官職之事煩大夫,其上子若孫若同產(chǎn)、同產(chǎn)子一人。大夫其修身守道,以終高年。賜帛及行道舍宿,歲時羊酒衣衾,皆如韓福故事。所上子男皆除為郎。」于是勝、漢遂歸老于鄉(xiāng)里。漢兄子曼容亦養(yǎng)志自修,為官不肯過六百石,輒自免去,其名過出于漢。
典故 
鼾睡他人
 
那容鼻鼾存
 
他人鼾無側

相關人物
徐鉉


《桯史》卷一〈徐鉉入聘〉~3~
其后,王師征包茅于煜,騎省復將命請緩師,其言累數(shù)千言,上諭之曰:「不須多言,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

簡釋

鼾睡他人:喻自己的利益被肆意侵犯。清黃遵憲《上黃鶴樓》:“鼾睡他人同臥榻,婆娑老子自登樓?!?/p>

典故
黃祖不憐
 
遭江夏
 
怨黃祖
 
黃祖不容

相關人物
禰衡
 
黃祖


《后漢書》卷八十下《文苑傳·禰衡傳》
禰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后復侮慢于表,表恥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祖亦善待焉。衡為作書記,輕重?密,各得體宜。祖持其手曰:「處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后黃祖在蒙沖船上,大會賓客,而衡言不遜順,祖慚,乃訶之,衡更熟視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將出,欲加箠,衡方大罵,祖恚,遂令殺之。

例句

黃祖不憐鸚鵡客,志公偏賞麒麟兒。 李山甫 赴舉別所知

遐思禰衡才,令人怨黃祖。 李群玉 漢陽春晚

禰衡實恐遭江夏,方朔虛傳是歲星。 杜甫 題鄭十八著作虔

黃祖不能容賤客,費祎終是負仙才。 羅隱 游江夏口

典故

《昭明文選》卷三十〈詩己·雜詩下·數(shù)詩〉~402~
九族共瞻遲,寡友仰徽容。唐·李善注引張載《送鐘參軍詩》曰:「善見理不拔,闡道播徽容。」
典故 
澤畔行吟
 
吟澤畔
 
形容憔悴
 
三閭憔悴
 
靈均澤畔
 
屈原行吟
 
憔悴湘濱
 
屈平憔悴
 
左徒行吟
 
抱恨湘流
 
楚大夫行吟澤畔
 
相關人物
屈原


《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2486~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jié)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楚辭補注》卷七〈漁父〉~80~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jié)O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jié)O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顾烊?,不復與言。

例句

計日西歸在,休為澤畔吟。 戎昱 送鄭煉師貶辰州

竹花不給口,憔悴清湘濱。 李群玉 送蕭綰之桂林

忽與朝中舊,同為澤畔吟。 賈至 岳陽樓宴王員外貶長沙

典故
茅容烹雞

相關人物
茅容


《后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郭太〉~2228~
茅容字季偉,陳留人也。年四十馀,耕于野,時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林宗行見之而奇其異,遂與共言,因請寓宿。旦日,容殺雞為饌,林宗謂為己設,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與客同飯。林宗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勸令學,卒以成德。
典故
美貌說潘安
 
潘岳儀容

相關人物
潘岳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容止〉~60~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丑,亦復效岳游遨,于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南朝梁·劉孝標注引《岳別傳》曰:「岳姿容甚美,風儀閒暢?!?/span>
典故
熊掌魚
 
難兼熊掌魚
 
取舍一熊掌
 
魚與熊蹯
 
熊魚不容兼
 
熊魚難兼
 
熊魚無雙得


《孟子注疏》卷十一下〈告子章句上〉~20~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span>
典故
女為悅己容


《戰(zhàn)國策》卷十八〈趙策一·晉畢陽之孫豫讓〉~597~
晉畢陽之孫豫讓,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說,去而就知伯,知伯寵之。及三晉分知氏,趙襄子最怨知伯,而將其頭以為飲器。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乃變姓名,為刑人,入宮涂?,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心動,執(zhí)問涂者,則豫讓也。刃其捍,曰:「欲為知伯報讎!」左右欲殺之。趙襄子曰:「彼義士也,吾謹避之耳。且知伯已死,無后,而其臣至為報讎,此天下之賢人也。」卒釋之。豫讓又漆身為厲,滅須去眉,自刑以變其容,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識,曰:「狀貌不似吾夫,其音何類吾夫之甚也。」又吞炭為啞,變其音。其友謂之曰:「子之道甚難而無功,謂子有志則然矣,謂子智則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乖プ屇诵Χ鴳唬骸甘菫橄戎獔蠛笾瑸楣示\新君,大亂君臣之義者無此矣。凡吾所謂為此者,以明君臣之義,非從易也。且夫委質(zhì)而事人,而求弒之,是懷二心以事君也。吾所為難,亦將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懷二心者?!?/span>
典故    
形容變盡
  
豫讓擊衣
 
豫讓聲消
 
炭欲吞
 
斬空衣

相關人物
豫讓
 
趙襄子


《戰(zhàn)國策》卷十八《趙策一》
晉畢陽之孫豫讓,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說,去而就知伯,知伯寵之。及三晉分知氏,趙襄子最怨知伯,而將其頭以為飲器。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鼓俗冃彰瑸樾倘?,入宮涂廁,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zhí)問涂者,則豫讓也。刃其捍,曰:「欲為知伯報讎!」左右欲殺之。趙襄子曰:「彼義士也,吾謹避之耳。且知伯已死,無后,而其臣至為報讎,此天下之賢人也?!棺溽屩Tプ層制嵘頌閰?,滅須去眉,自刑以變其容,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識,曰:「狀貌不似吾夫,其音何類吾夫之甚也?!褂滞烫繛閱?,變其音。其友謂之曰:「子之道甚難而無功,謂子有志則然矣,謂子智則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讓乃笑而應之曰:「是為先知報后知,為故君賊新君,大亂君臣之義者無此矣。凡吾所謂為此者,以明君臣之義,非從易也。且夫委質(zhì)而事人,而求弒之,是懷二心以事君也。吾所為難,亦將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懷二心者?!?居頃之,襄子當出,豫讓伏所當過橋下。襄子至橋而馬驚。襄子曰:「此必豫讓也?!故谷藛栔?,果豫讓?!遄幽肃叭粐@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為計,寡人不舍子?!故贡h(huán)之。豫讓曰:「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義,忠臣不愛死以成名。君前已寬舍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故伏誅,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雖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褂谑窍遄恿x之,乃使使者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呼天擊之曰:「而可以報知伯矣?!顾旆鼊Χ馈K乐?,趙國之士聞之,皆為涕泣。

例句

中夜自將形影語,古來吞炭是何人。 周匡物 及第后謝座主

豫讓斬空衣,有心竟無成。 李白 東海有勇婦

漆身恩未報,貂裘弊豈嫌。 雍裕之 四色

典故 
仲容青云

相關人物
阮咸(始平)
 
顏延年(延之)


《昭明文選》卷二十一〈詩乙·詠史·五君詠五首·阮始平〉~00~
仲容青云器,實稟生民秀。達音何用深?識微在金奏。唐·李善注:「青云,言高遠也?!妒酚洝诽饭唬骸悍蜷傁镏?,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于后代哉!』」

例句

仲容青云,叔夜玉山。 李瀚 蒙求

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 李端 奉和秘書元丞杪秋憶終南舊居

向者玉珂人,誰是青云器。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何為青云器,猶嗟濁水泥。 獨孤及 江寧酬鄭縣劉少府兄贈別作

君子道未長,深藏青云器。 獨孤及 酬梁二十宋中所贈兼留別梁少府

《國語辭典》:我醉欲眠  拼音:wǒ zuì yù mián
晉代陶淵明不論貴賤來訪,有酒則邀飲,淵明若先醉,則對客曰:「我醉欲眠,卿可去?!沟涑瞿铣骸J捊y(tǒng)〈陶淵明傳〉。后用以說明人的自然真率。
《漢語大詞典》:二阮
指 晉 阮籍 與侄 咸 。二人均為竹林七賢之一。 唐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還國清寺覲師》詩:“道賢齊二 阮 ,俱向竹林歸?!?明 何景明 《為隴州李舉人壽其伯尚書公》詩:“竹林仲子追隨地,二 阮 風流尚可攀?!?清 曹寅 《東署飲竹下喜上若自維揚耒》詩:“風流兼二 阮 ,秋被滿書帷?!?/div>
《漢語大詞典》:仲容
(1).古代相傳 高陽氏 八個有才德的人之一。左傳·文公十八年:“昔 高陽氏 有才子八人: 蒼舒 、 隤敳 、 檮戭 、 大臨 、 尨降 、 庭堅 、 仲容 、 叔達 ,齊圣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南朝 梁 劉峻 《辯命論》:“是使 渾敦 、 檮杌 ,踵武於 云臺 之上; 仲容 、 庭堅 ,耕耘於巖石之下?!眳⒁姟?八愷 ”。
(2). 晉 阮咸 的字。“竹林七賢”之一。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實稟生民秀?!?唐 杜甫 《示侄佐》詩:“ 嗣宗 諸子姪,早覺 仲容 賢?!?仇兆鰲 注引晉書:“ 阮咸 ,字 仲容 , 籍 之姪?!?明 何景明 《送范以載之南京》詩:“曾陪竹林醉,今識 仲容 才?!?/div>
《國語辭典》:八愷(八愷)  拼音:bā kǎi
相傳古代高陽氏的八位才子,以自己的才德治理百姓,使天下和樂?!蹲髠鳌N墓四辍罚骸肝舾哧柺嫌胁抛影巳耍荷n舒、隤敱、梼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齊圣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固?。楊夔 復宮闕后上執(zhí)政書:「舜承堯禪,當太平至理之后,猶且放四兇,舉八元八愷,而后百揆四門,方克調(diào)序。」
《漢語大詞典》:小阮
稱 晉 阮咸 。 咸 與叔父 籍 都是“竹林七賢”之一,世因稱 咸 為 小阮 。后借以稱侄兒。 唐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詩之一:“三杯容小阮,醉后發(fā)清狂。” 宋 楊萬里 《戲贈子仁侄》詩:“小阮新來覓句忙,自攜破硯汲寒江?!?清 秦朝釪 《消寒詩話》:“ 乾隆 甲午夏五,家小阮以試士抵 滁州 。”
分類:阮咸叔父
《國語辭典》:阮咸  拼音:ruǎn xián
1.人名。字仲容,生卒年不詳,三國時魏國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東南)人,阮籍之侄。性任達不拘,長于音律。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峽流泉〉相傳為他的作品。擅長彈奏直項琵琶。為竹林七賢之一。
2.樂器名,彈撥樂器。古稱秦琵琶或月琴。圓形音箱,直柄,四弦,原為十二品位。晉人阮咸善于彈奏此種樂器,故稱為「阮咸」。唐代武則天時發(fā)展為十三品位,今增為二十四品位,有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之分??勺鰹楠氉?、合奏之用。
《漢語大詞典》:臥榻之側(臥榻之側)
床鋪旁邊。比喻距離很近或在自己的管轄范圍之內(nèi)。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所以雖然這個寨位置在‘臥榻之側’,相離很近,但 闖王 決定暫不攻打?!眳⒁姟?臥榻之側,豈容鼾睡 ”。
《漢語大詞典》:徽容
(1).美好的風范;美好的容貌。 晉 張載 《送鍾參軍》詩:“善見理不拔,闡道播徽容?!?南朝 宋 鮑照 《數(shù)詩》:“九族共瞻遲,賓友仰徽容?!?br />(2).用為畫像的美稱。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狀》:“今祖行有期,泉穸無遠。素旂望路,綵旌思歸。所以垂宣徽容,仿佛金石者,謹詳牒行狀,具以申言。” 宋 周邦彥 《法曲獻仙音》詞:“翠幙深中,對徽容、空在紈素?!?/div>
《漢語大詞典》:吟魂
(1).詩人的靈魂。 五代 齊己 《經(jīng)賈島舊居》詩:“若有吟魂在,應隨夜魄迴?!?宋 蔣捷 《探芳信·菊》詞:“料應 陶令 吟魂在,凝此秋香妙?!?br />(2).指詩人的夢魂。 元 馬臻 《旅夜》詩:“睡薄吟魂冷,西風亦屢驚。”
(3).詩情;詩思。 唐 李咸用 《雪》詩:“高樓四望吟魂斂,卻憶 明皇 月殿歸?!?宋 蘇舜欽 《師黯以彭甘五子為寄》詩:“枕畔冷香通醉夢,齒邊餘味滌吟魂?!?元 葉颙 《日暮江村雜興》詩:“孤舟中夜笛,感慨動吟魂。”《水滸傳》第三九回:“消磨醉眼,倚青天萬疊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煙水?!?/div>
《漢語大詞典》:澤畔吟(澤畔吟)
《楚辭·漁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焙蟪0阎喒偈б鈺r所寫的作品稱為“澤畔吟”。 唐 李白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詩:“空將澤畔吟,寄爾 江 南管?!?/div>
分類:失意作品
《國語辭典》:吞炭  拼音:tūn tàn
比喻不惜犧牲性命以報效主恩。參見「漆身吞炭」條。唐。周匡物 及第后謝座主詩:「中夜自將形影語,古來吞炭是何人。」
《國語辭典》:吞炭漆身  拼音:tūn tàn qī shēn
比喻不惜犧牲性命以報答主恩。參見「漆身吞炭」條。《三國志。卷二八。魏書。毋丘儉傳》南朝宋。裴松之。注:「斯義茍立,雖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div>
分類:豫讓
《漢語大詞典》:擊衣(擊衣)
春秋 末 晉 人 豫讓 事 智伯 , 智伯 甚尊寵之。及 智伯 為 趙襄子 等所滅, 豫讓 立志必為報仇而死,以報 智伯 。乃變名姓為刑人,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兩次行刺 趙襄子 ,未成而自殺。自殺前,要求 趙襄子 給衣服而擊之,以示報仇之意。“ 襄子 大義之,乃使使持衣與 豫讓 。 豫讓 拔劍三躍而擊之,曰:‘吾可以下報 智伯 矣!’”事見史記·刺客列傳。后因以“擊衣”為報仇的典實。 清 吳兆騫 《贈孔叟》詩:“擊衣不得心自哀,置鉛無成目空矐?!?/div>
分類:豫讓尊寵
《漢語大詞典》:漆身
(1).以漆涂身。 戰(zhàn)國 晉 豫讓 為 智伯 復仇事。戰(zhàn)國策·趙策一:“ 豫讓 又漆身為厲,滅鬚去眉,自刑以變其容。”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為厲披髮為狂不足以為臣恥?!?司馬貞 索隱:“﹝厲﹞音賴,癩病也。言漆涂身,生瘡如病癩?!?明 陸垹 《簣齋雜著》:“知同漆身,義比采薇?!?清 劉震 《易水歌》:“報仇更比漆身苦,兩人后先得死所。”
(2).以漆涂尸。為保存尸體的方法之一。太平廣記卷九六引《紀聞錄》:“﹝ 僧伽大師 ﹞至 景龍 四年三月二日,於 長安 薦福寺 端坐而終。 中宗 即令於 薦福寺 起塔,漆身供養(yǎng)。俄而大風歘起,臭氣徧滿於 長安 ?!?/div>
《國語辭典》:漆身吞炭  拼音:qī shēn tūn tàn
戰(zhàn)國時豫讓為了刺殺趙襄子替主報仇,漆身以改變?nèi)菝?,吞炭將嗓子弄啞,使人不能辨認。典出《戰(zhàn)國策。趙策一》。后比喻不惜性命以報答主恩。明。朱鼎《玉鏡臺記》第一二出:「我自愿漆身吞炭,嘗膽臥薪,同心協(xié)力期雪恥,須歃血為誓,歃血為誓?!挂沧鳌竿烫科嵘怼?。
《漢語大詞典》:豫讓橋(豫讓橋)
即 汾橋 。 豫讓 為 智伯 報仇,欲刺 趙襄子 于 汾橋 畔,故亦稱 汾橋 為 豫讓橋 。 汾橋 ,在 并州 晉陽縣 (今 太原 )東一里。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詩之五:“既窺 豫讓橋 ,復瞰 軹深井 ?!?柳亞子 《吊劉烈士炳生》詩:“ 田橫島 上人如夢, 豫讓橋 邊淚如泉?!眳⒁姟?豫讓 ”。
分類:豫讓報仇
《國語辭典》:豫讓(豫讓)  拼音:yù ràng
人名。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晉人。初事范中行氏,不為重用,又事知伯,知伯以國士待之。后知伯為趙襄子所滅,讓漆身為癩,吞炭為啞,使人不復識其形狀,欲刺趙襄子,為知伯復仇,事不成而死。
分類:豫讓家臣
《漢語大詞典》:青云器(青雲(yún)器)
指胸懷曠達、志趣高遠的人才。文選·顏延之〈五君詠·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實秉生民秀?!?李善 注:“青云,言高遠也。” 李周翰 注:“青云器,高大者也。” 唐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嚮者玉珂人,誰是青云器?” 仇兆鰲 注:“ 顏延之 《五君詠》‘ 仲容 青云器’,言其器之高遠;此云‘誰是青云器’,嘆貴者未必賢也?!?span id="4ai4amo" class="book">《警世通言·蔣淑真刎頸鴛鴦會》:“嘗嫌 武生 粗悍,非青云器也。” 清 董樵 《劉旅皇半剌》詩:“嗟爾青云器,徘徊將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