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毗梨耶波羅密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法界次第云:「毗梨耶秦言精進,欲樂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謂之精進?!咕M有二種:一者身精進,二者心精進。
一、若身勤修善法,行道禮誦講說勸助開化,是為身精進。
二、若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續(xù),是為心精進。
復(fù)次:
一、勤修施戒善法,是為身精進。
二、勤修忍辱禪定智慧,是為心精進。
如是等種種分別身心精進之相不同,今不具辯,若菩薩以質(zhì)直清凈心,修是二種精進,故名為毗梨耶,「波羅密」波羅密翻名如前。若菩薩能于精進具足修五種心者,是時毗梨耶名波羅密。何等五?一者菩薩知精進實相,身心雖不可得,而能勤修一切善法。馀四心如檀中分別。菩薩若能于精進中,具此五心者,隨所勤修善法,因中說果,皆具三義。是以菩薩精進,名為行毗梨耶波羅密。若至無上菩提佛果,方是毗梨耶波羅密具足成就。
禪波羅密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法界次第云:「禪秦言思惟修,一切攝心系念,學(xué)諸三昧,皆名思惟修也?!苟U有二種:一者世間禪,二者出世間禪。
世間禪 世間禪者,謂根本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即是凡夫所行禪。
出世間禪 出世間禪者,復(fù)有二種:一出世間禪,二出世間上上禪。
一、出世間禪 出世間禪者,謂六妙門、十六特勝、通明、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勝處、十一切處、練禪、十四變化,愿智頂禪、無諍三昧、三三昧、師子奮迅三昧、乃至三明、六通、如是等禪,皆是出世間禪,亦名二乘共禪。
二、出世間上上禪 出世間上上禪者,謂自性等九種大禪,首楞嚴(yán)等百八三昧,諸佛不動等百二十三昧,皆出世間上上禪,一名不共禪,不與凡夫二乘共也。
若菩薩以質(zhì)直清凈心,修如是等禪,名之為禪。
「波羅密」波羅密者,翻名如前。若菩薩能于諸禪中,具修五種心,是時禪定名波羅密。何等五?一者知禪實相,不亂不昧,而能遍修諸禪。馀四心如檀中分別。菩薩若能如是,于所得禪中,具修此五心者,隨所入禪,因中說果,皆具三義。是以菩薩所修禪定,皆名行禪波羅密。若至無上菩提佛果,方是禪波羅密具足成就。
般若波羅密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法界次第云:「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達一切無礙,名為智慧?!怪腔塾腥N:一者、聲聞智慧。二者、辟支佛智慧,三者,佛智慧。
一、求聲聞智慧有三種:學(xué)、無學(xué)、非學(xué)非無學(xué)。
「一」非學(xué)非無學(xué)智慧 非學(xué)非無學(xué)智慧者,如乾慧地、不凈觀、安那般那、欲界系、四念處、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等。
「二」學(xué)智 學(xué)智者,苦法忍慧,乃至阿羅漢第九無間中金剛?cè)粱邸?br />「三」無學(xué)智 無學(xué)智者,阿羅漢第九解脫智,從是已后,一切無學(xué)無盡智,無生智等。
是為聲聞智慧。
二、求辟支佛智慧亦如是。但以是人無漏善根純熟,雖生無佛之世,不從他聞,自然覺悟得禪定,三界漏盡。所得三明六通等,為德小勝聲聞,是為辟支佛智慧。又以觀十二因緣智慧深利,能侵除習(xí)氣,勝于聲聞,從四諦觀門斷結(jié),此為異也。
三、求佛道智慧者,菩薩從初發(fā)心已來,行六波羅密,破魔軍眾,及諸煩惱,得一切智,成佛道,乃至入無馀涅槃。隨本愿力,從是中間,所有智慧,總相別相,一切盡知,是為佛智。
若菩薩以質(zhì)直清凈心,修此三種智慧,故名為般若。
「波羅密」波羅密者,翻名如前。若菩薩隨所修智慧中,能具足五種心者,是時般若名波羅密也。何等五?一者了知智慧實相,非境非智,心無所得,而能遍學(xué)三乘智慧,及一切世間知見。馀四心如檀中分別。菩薩能如是,于所修智慧中,具此五心者,隨所得智慧,因中說果,皆具三義。是以菩薩所修智慧,皆名行般若波羅密。若至無上菩提道果,方是般若波羅密具足成就。
今六波羅密,即菩薩正行之本,是以法華經(jīng)云:「為求菩薩道,應(yīng)說六波羅密?!?/div>
三密(二)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三密相應(yīng),速得成佛,密教之獨義也。
一、身密 手結(jié)印契也。
二、語密 口誦真言也。
三、意密 心作觀也。
就于真言行者之大途而說,雖當(dāng)以身口意三密具行而成佛,然根機萬差,或行二密,行一密而成佛。
三密──佛三密
【三藏法數(shù)】
(出大智度論)
密即秘密。謂如來身口意三業(yè),或現(xiàn)通,或說法,或思惟,皆非諸菩薩等之所思議,故名三密。
〔一、身密〕,謂如來處大會中,眾見佛身,或黃金色,或白銀色,或雜寶色,或長丈六,或長一里十里,乃至現(xiàn)大神變,皆不可思議,故名身密。
〔二、語密〕,語密即口密也。謂佛說法之時,或一里外聞佛音聲,或十里、或百千萬里外聞佛音聲。又一會中,或聞?wù)f布施,或聞?wù)f持戒等,各各隨心所聞,皆不可思議,故名語密。
〔三、意密〕,謂佛常處寂定,凡所思惟觀察,皆不可思議,故名意密。
十門敘密咒功德深廣
【三藏法數(shù)】
(出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一、護持國王,安樂人民門〕,寶星陀羅尼經(jīng)云:一切國土中,所有陀羅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擁護,勢力自在;亦能擁護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斷滅。復(fù)令財谷豐饒,人民安樂也。(梵語陀羅尼,華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滅罪障,遠離鬼神門〕,菩提場莊嚴(yán)陀羅尼等經(jīng)云:若書寫陀羅尼,置佛像中、塔中、杵中,或書在幢上、紙素竹帛等上,有眾生得睹視者,或身手觸者,或頂戴之者;乃至?xí)阽姽拟忚I之上,有聞聲者,縱有五無間罪,悉皆滅盡;鬼神天魔悉皆馳散,無能侵害也。(五無間者,一趣果無間、二受苦無間、三時無間、四命無間、五形無間也。)
〔三、除身心病,增長?;坶T〕,圣六字陀羅尼等經(jīng)云:行人持誦陀羅尼,能除種種身心病苦,及一切貪瞋癡心,自然消滅。凡所出言,人皆信受。一切經(jīng)論并世間典籍,自然通曉??v其自身不作福業(yè),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增長一切?;垡病?br />〔四、凡所求事,皆不思議門〕,觀自在儀軌等經(jīng),皆說行人欲求所愿成就時,用四種物,一者弓箭及數(shù)珠、袈裟等,二者雌黃等種種藥物,三者河岸上土作獅子、孔雀等禽獸之形,四者或塑畫雕刻佛、菩薩、明王等像,置于壇中,如法誦咒,若得火焰出時,或手執(zhí),或涂身等,即得飛騰虛空,游諸世界,供養(yǎng)諸佛,隨心所樂,悉皆成就,不可思議也。
〔五、利樂有情,救脫幽靈門〕,大寶樓閣等經(jīng),皆說若有眾生,得見持咒人身者,或聞?wù)Z音者,或影中過者,盡滅十惡五逆之罪,來世生諸佛國。又無垢凈光等經(jīng),皆說若人廣造惡業(yè),死墮三涂,得持咒人,稱亡人名字,專心誦尊勝隨求等咒,亡者即離惡趣,生于天上也。(十惡者,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四妄語、五兩舌、六惡口、七綺語、八貪欲、九瞋恚、十邪見也。五逆者,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三涂者,刀涂、血涂、火涂也。)
〔六、是諸佛母,教行本源門〕,樓閣經(jīng)云:真言是諸佛之母,成佛種子。若無真言,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又三藏教盡從陀羅尼所出。又儀軌經(jīng)云:唵字即是無相法界,無相法界全是真言。是知真言總含萬行,即三藏之本源也。(三藏教者,即經(jīng)藏、律藏、論藏也。)
〔七、四眾易修,金剛守護門〕,謂一切四眾,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易于誦習(xí),不假備通教典,所以曼荼羅疏云:念如來之神咒,心心暗契如來心;諷菩薩之密言,愿愿冥符菩薩愿。何生死之不逃?何涅槃而不得?又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云:誦持陀羅尼者,是無畏藏善神、龍王、金剛密跡,常隨衛(wèi)護,不離其側(cè)也。(四眾者,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也。)
〔八、令凡同佛,如來歸命門〕,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云:誦持陀羅尼者,口中所出言音,若善若惡,一切天龍聞?wù)撸允乔鍍舴ㄒ?。又偈云:譬如靈丹藥,點鐵成金寶,誦持陀羅尼,變凡作賢圣。又佛頂偈云:十方世界諸如來,護念歸念受持者。是也。
〔九、具自他力,現(xiàn)成菩提門〕,十住論云:一自力門,謂修六度萬行等,如人陸地步行千里,其到則遲。二他力門,謂念佛等,如人水路船行千里,其到則疾。今真言中密具自他二力。又諸經(jīng)中說真言行者,現(xiàn)世能成無上菩提。故樓閣經(jīng)云:我于無量百千劫,雖行苦行,猶不得菩提。由才聞陀羅尼故,加行相應(yīng),便成正覺。是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
〔十、諸佛如來,尚乃求學(xué)門〕,大乘莊嚴(yán)寶王經(jīng)云:諸佛亦求神咒,何況凡夫而不持誦耶?
令入秘密
【三藏法數(shù)】
聲聞之人,執(zhí)著空法,謂一切法皆空。如來為說大乘之法,破其執(zhí)空之見,令生勝解,得入圣教,是名令入秘密。
相秘密
【三藏法數(shù)】
如來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為破諸外道、凡夫邪執(zhí)著有之相,是名相秘密。
能知如來密藏
【三藏法數(shù)】
謂聞是大涅槃微妙之法,則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乃至造極惡業(yè)、謗法、闡提,悉得成于佛道,如是等義,秘密甚深,今悉能了,是為能知如來密藏也。(闡提,梵語具云一闡提,華言信不具。)
密事相告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見諸眾生,本性圓明,眾德元具。無始以來,為一切客塵煩惱之所隱覆,不能顯現(xiàn)。故委曲相告,令其斷除,開發(fā)本性,是為密事相告。(客塵者,謂無明之惑,暫自外至,名之為客;以能染污真性,名之為塵也。)
羅睺羅,密行第一
【三藏法數(shù)】
梵語羅睺羅,華言宮生。是佛親子。佛出家時,以手指其妃腹,因而有娠。佛已出家,在宮而生,因名宮生。佛弟子中能行密行,故稱密行第一。(密行者,微密之行,人所不能知者也。)
諸佛秘密法
【三藏法數(shù)】
謂法華經(jīng)唯談一乘實相之理,此法甚深,唯佛能知,故名諸佛秘密法。
諸佛秘密處
【三藏法數(shù)】
謂法華經(jīng)唯談一乘實相之理,佛以善根未熟眾生,非是受法之器,不即為其演說,故名諸佛秘密處。
金剛密跡天
【三藏法數(shù)】
謂此天手執(zhí)金剛寶杵,識達如來一切秘密事跡也。往昔有王,生一千有二子,千兄同詣佛所,發(fā)心修道;而二弟不知。一弟發(fā)愿,若千兄成道,我則為魔惱害之;一弟發(fā)愿,我為力士,護千兄法,即金剛也,領(lǐng)五百藥叉神,皆是大菩薩等,居妙高峰,于賢劫千佛中,俱護其法也。(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賢,劫名,以此劫中多賢人故也。)
齒白齊密相
【三藏法數(shù)】
謂四十齒皆白凈齊密,根復(fù)深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