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回腸(回腸)  拼音:huí cháng
1.形容內心焦慮,好似腸子在回轉糾結。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吊影夔州僻,回腸杜曲煎?!埂抖鲙肪砹骸笭幠伟床幌戮徘啬c,合不定一雙業(yè)眼?!?br />2.小腸的一部分。上連空腸,下接大腸及盲腸。也作「回腸」。
《國語辭典》:回腸(迴腸)  拼音:huí cháng
小腸的末段。上接空腸,下連大腸的部分。也作「回腸」。
《國語辭典》:回腸蕩氣(回腸蕩氣)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形容音樂或文辭生動感人。清。龔自珍 己亥雜詩:「回腸蕩氣感精靈,座客蒼涼酒半醒。」也作「回腸蕩氣」。
《國語辭典》:回腸蕩氣(迴腸蕩氣)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形容音樂或文辭感人至深。如:「她的歌聲繞梁三日,令人回腸蕩氣?!挂沧鳌甘帤饣啬c」、「回腸蕩氣」、「回腸傷氣」。
《國語辭典》:二府  拼音:èr fǔ
1.宋時因中書省、樞密院分掌文武二權,故稱為「二府」。
2.明、清時俗稱各府同知為「二府」。《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安東做了二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轉了個二府,今年才升到這里?!?/div>
《國語辭典》:空腸(空腸)  拼音:kōng cháng
1.小腸的一段,上接十二指腸,下連回腸。
2.黃芩的別名。參見「黃芩」條。
《國語辭典》:六腑  拼音:liù fǔ
中醫(yī)上指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的特點是中空,具有受納、消化、排泄等功能。
《國語辭典》:腑臟(腑臟)  拼音:fǔ zàng
人體內臟器官的總稱?!度龂萘x》第四三回:「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后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div>
《漢語大詞典》:沙囊
(1).裝著沙的袋子。三國志·吳志·步騭傳“然時采其言”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后有 呂范 、 諸葛恪 為説 騭 所言,云:‘每讀 步騭 表,輒失笑。此 江 與開闢俱生,寧有可以沙囊塞理也!’”
(2). 楚 漢 相爭時, 韓信 與 楚 將 龍且 夾 濰水 作戰(zhàn), 信 令以沙囊堵 濰水 上流,待 楚 軍渡水時,撤囊放水沖淹,大敗 楚 軍。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后遂用為典實。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前鋒紛其易幟,后騎決其沙囊。” 宋 蘇轍 《寄題密州新作快哉亭》詩之二:“試問沙囊無處所,于今 信 怯定非真?!眳⒁姟?囊沙 ”。
(3).鳥類的消化器官。位于胃與小腸之間。
《漢語大詞典》:囊沙
指 韓信 囊沙破敵之計。 楚 漢 戰(zhàn)爭時 韓信 與 楚 將 龍且 隔 濰水 而陣。 韓信 夜令人以萬馀囊盛沙,壅水上流,然后引軍半渡,進擊 龍且 。既戰(zhàn),佯敗退走。 且 追 信 渡水, 信 使人決壅囊,水大至, 龍且 軍大半不得渡, 信 乘機擊殺 且 ,大破 楚 軍。見史記·淮陰侯列傳。舊唐書·鄭畋傳:“及至囊沙減灶,伐鼓揚旌,四兇方侈於獸心,一陣盡涂於 龍尾 ?!?/div>
《國語辭典》:外部  拼音:wài bù
1.物體的表面。如:「這棟建筑物的外部設計十分特殊,常吸引路人駐足欣賞?!?br />2.相對于內部,泛指在某一系統(tǒng)或范圍之外者,如:「外部評鑒」、「外部環(huán)境」、「外部連結」。
3.清時稱外交部。清。薛福成〈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臣當經(jīng)辦文照會英國外部,援照公法及各國常例,聲明中國可派領事官,分駐英國屬境?!?/div>
《國語辭典》:闌門(闌門)  拼音:lán mén
中醫(yī)指大小腸銜接的部位,是消化系統(tǒng)的一部分。明。王思九等撰《難經(jīng)集注》卷四:「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div>
《國語辭典》:絨毛(絨毛)  拼音:róng máo
1.物體表面上所披覆的柔細短毛。如:「絨毛玩具」。
2.小腸內壁無數(shù)纖細的小指狀突起絨毛,內有微血管、淋巴管,可增加小腸內壁的吸收面積。
《國語辭典》:大腸(大腸)  拼音:dà cháng
1.腸的下部。上接小腸,下連肛門,較小腸粗大而短,可依次分為盲腸、結腸與直腸三部分。大腸可吸收水分和一部分養(yǎng)分,并主宰排遺作用。
2.糯米腸的別名。參見「糯米腸」條。
《國語辭典》:疝氣(疝氣)  拼音:shàn qì
指的是臟器(如小腸、網(wǎng)膜等)離開正常的部位進入不正常的位置稱為疝氣。多伴有氣痛的癥狀,故稱為「疝氣」。大多好發(fā)于腹部,特別是腹股溝(又稱鼠蹊部),就叫腹股溝疝氣,即是俗稱的「脫腸」,好發(fā)于男性。其他還有橫膈裂孔疝氣、切口疝氣、臍疝氣等。也稱為「串氣」。
《國語辭典》:大腸告小腸(大腸告小腸)  拼音:dà cháng gào xiǎo cháng
大小腸子一起咕嚕咕嚕叫,像在互相控訴一樣。比喻非常饑餓。如:「你再不買餐點回來,我已經(jīng)大腸告小腸,支持不下去?!?/div>
《國語辭典》:腸泌素(腸泌素)  拼音:cháng mì sù
食糜進入小腸所引起的激素。能刺激小腸分泌腸液。
《國語辭典》:腸絨毛(腸絨毛)  拼音:cháng róng máo
小腸內壁黏膜。狀似絨毛的組織。內含小血管,有吸收養(yǎng)分的作用。
《國語辭典》:腸系膜(腸系膜)  拼音:cháng xì mò
懸吊或固著大小腸的腹膜。可分為小腸系膜、橫結腸系膜及乙狀結腸系膜三種。腸系膜雖薄,但甚堅韌,且有血管、淋巴結及神經(jīng)纖維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