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5詞典 1分類詞匯 674
共674,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白鹽
繡嶺
銅梁
外方
湛盧
赤岸
閼氏
云嶺
魚山
之罘
松嶺
鳴皋
鉛山
云頂
五松
《漢語大詞典》:白鹽(白鹽)
(1).即食鹽。南史·周颙傳:“衛(wèi)將軍 王 儉 謂 顒 曰:‘卿山中何所食?’ 顒 曰:‘赤米白鹽,緑葵紫蓼。’”
(2).山名。在 四川省 奉節(jié)縣 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一:“山上有神淵,淵北有白 鹽崖 ,高可千餘丈,俯臨神淵。土人見其高白,故因名之。” 唐 杜甫 《入宅》詩:“奔峭背 赤甲 ,斷崖當(dāng) 白鹽 ?!?清 吳偉業(yè) 《哭志衍》詩:“ 白鹽 古戍烽, 赤甲 嚴(yán)關(guān)柝?!?/div>
《漢語大詞典》:繡嶺(繡嶺)
山名。在今 陜西省 臨潼縣 驪山 上,有 東繡嶺 、 西繡嶺 。以山勢高峻,如云霞繡錯,故名。 唐 杜牧 《華清宮三十韻》:“ 繡嶺 明珠殿 ,層巒下繚墻?!?清 陳維嵩 《念奴嬌·寄董玉虬侍御秦中》詞:“我去 汴 城君 繡嶺 ,一樣前朝陵闕?!?/div>
《漢語大詞典》:銅梁(銅梁)
(1).產(chǎn)銅的山。 南唐 陳陶 《旅次銅山途中先寄溫州韓使君》詩:“束馬過銅梁,苕華坐堪老。”
(2).山名。在 四川省 合川縣 南。山有石梁橫亙,色如銅。古文苑·揚雄〈蜀都賦〉:“ 銅梁 金堂 ,火井龍湫?!?章樵 注:“ 銅梁山 在 宕渠縣 ?!?北周 庾信 《上益州上柱國趙王》詩之一:“ 銅梁 影棠樹,石鏡寫褰帷?!?倪璠 注:“ 銅梁 影棠樹者,言 趙王 出鎮(zhèn) 益州 巴 蜀 , 銅梁 是聽政之所,若 召伯 《甘棠》矣?!?/div>
《國語辭典》:外方  拼音:wài fāng
1.外面。
2.遠(yuǎn)方、外地?!赌鲜?。卷三二。王弘傳》:「外方小郡,當(dāng)乞寒賤,省官何容復(fù)奪之?!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溉f雪齋請諸位吃著說道:『像這樣?xùn)|西,也是外方來的?!弧?/div>
《國語辭典》:湛盧(湛盧)  拼音:zhàn lú
古代的名劍,相傳為歐冶所鑄造。漢。袁康《越絕書。卷一一。越絕外傳記寶劍十三》:「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唐。杜甫將適江陵漂泊有詩〉:「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div>
《漢語大詞典》:赤岸
(1).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楚辭·東方朔〈七諫·哀命〉》:“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沒身而不反?!?王逸 注:“ 楚 有高丘之山,其岸峻嶮,赤而有光明?!?br />(2).傳說中的地名。文選·枚乘〈七發(fā)〉:“凌 赤岸 ,篲 扶桑 ,橫奔以雷行。” 李善 注:“此文勢似在遠(yuǎn)方,非 廣陵 也。”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馀外傳:“於是周行寓內(nèi),東造絶跡,西延 積石 ,南踰 赤岸 ,北過 寒谷 ?!?唐 杜甫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赤岸 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
(3).山名。在 江蘇 六合 東南。南齊書·高帝紀(jì)上:“治 新亭 城壘未畢,賊前軍已至……自 新林 至 赤岸 ,大破之?!?宋 王象之《輿地紀(jì)勝·淮南東路·真州》:“ 赤岸 ,其山巖與江岸數(shù)里土色皆赤?!?br />(4).山名。在 四川 新都 南。文選·郭璞〈江賦〉:“﹝ 長江 ﹞源二分於 崌 崍 ,流九派乎 潯陽 ;鼓洪濤於 赤岸 ,淪餘波乎 柴桑 ?!?于光華 注引大清一統(tǒng)志:“ 赤岸山 ,在 成都府 新都縣 南一十七里, 中江 支流經(jīng)此?!?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后余道 江 右, 貴溪 , 弋陽 之山無不丹者,遠(yuǎn)望之如霞焉。因思 楚 有 赤壁 , 越 有 赤城 , 蜀 有 赤岸 ,北塞外有 燕支山 ,想當(dāng)爾耳。”
(5).古水澤名。在 陜西 大荔 西南,今湮。 北周 庾信 《同州還》詩:“ 赤岸 繞新村, 青城 臨 綺門 。” 倪璠 注:“周書·宣帝紀(jì)云:‘幸 同州 ,自 應(yīng)門 至於 赤岸澤 ,十里間幡旗相蔽。’是 同州 有 赤岸澤 也?!?/div>
《國語辭典》:閼氏(閼氏)  拼音:yān zhī
漢時匈奴君長的嫡妻稱為「閼氏」。元。馬致遠(yuǎn)《漢宮秋》第二折:「世間那有如此女人,若得他做閼氏,我愿足矣?!?/div>
《國語辭典》:云嶺(雲(yún)嶺)  拼音:yún lǐng
山脈名。位于云南省麗江西北,為寧靜山脈的南支,主峰在云南省大理西北。此嶺為金沙、瀾滄二江的分水嶺。也稱為「雪嶺」、「雪山」。
《漢語大詞典》:魚山(魚山)
(1).法苑珠林卷四九:“﹝ 陳思王 曹植 ﹞賞游 魚山 ,忽聞空中梵天之響,清雅哀婉,其聲動心,獨聽良久……乃摹其聲節(jié),寫為梵唄,撰文製音,傳為后式。梵聲顯世,始於此焉?!焙笏煊脼樵伔鸾惕髥h的典實。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jīng)師論:“既通般遮之瑞響,又感 魚山 之神製?!?清 曹寅 《西村師教予導(dǎo)引卻病》詩之二:“堂策蕭蕭一衲溫, 魚山 清梵許同論?!?br />(2).山名。即 魚條山 ,在 河北 滿城 西北。形如巨魚,故名。
(3).山名。在 山東 東阿 西。《史記·河渠書》“ 吾山 平兮 鉅野 溢” 裴駰 集解引 晉 徐廣 曰:“ 東阿 有 魚山 ?!?span id="91hvrtj"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初, 植 登 魚山 ,臨 東阿 ,喟然有終焉之心,遂營為墓?!?金 張子羽 《壽張和滑》詩:“ 魚山 早有終焉計,少日應(yīng)容解印章?!?/div>
《漢語大詞典》:之罘
山名。也作 芝罘 ,在今 山東 煙臺市 北。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始皇 ﹞登 之罘 刻石?!?宋 蘇軾 《虔州八境圖》詩之七:“相見 之罘 觀海市,絳宮明滅是 蓬萊 ?!焙笠嘀?秦始皇 所立的 之罘 刻石。 明 何景明 《觀石鼓歌》:“《之罘》《詛楚》幾埋沒,此石照耀垂千春?!?/div>
分類:山名山東
《國語辭典》:松嶺(松嶺)  拼音:sōng lǐng
山名。在內(nèi)蒙古、河北、遼寧邊境,其脈起于陰山,斜貫河北省北部、內(nèi)蒙古東南部,入遼寧,盡于遼河西岸。
《漢語大詞典》:鳴皋(鳴皋)
山名。在今 河南省 嵩縣 東北。 唐 王昌齡 《送狄宗亨》詩:“秋在水清山暮蟬, 洛陽 樹色 鳴皋 煙。”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若有人兮思 鳴皋 ,阻積雪兮心煩勞。” 王琦 注:“《河南通志》: 鳴皋山 ,在 河南府 嵩縣 東北五十里,一名 九皋山 ,昔有白鶴鳴其上,故名?!?唐 劉禹錫 《和牛相公南溪醉歌見寄》:“脫屣將相守沖謙,唯於山水獨不廉。枕 伊 背 洛 得勝地, 鳴皋 少室 來軒簷?!?/div>
《漢語大詞典》:鉛山(鉛山)
山名。在 江西省 鉛山縣 西南。舊名 桂陽山 ,又名 楊梅山 。 唐 、 五代 時產(chǎn)鉛,故改稱“鉛山”。
《漢語大詞典》:云頂(雲(yún)頂)
(1).山名。在 四川 境內(nèi)。 前蜀 貫休 《游云頂山晚望》詩:“ 云頂 聊一望,山靈草木奇。 黔 南在何處,堪笑復(fù)堪悲?!?宋 陸游 《自小云頂上云頂寺》詩:“躍馬上 云頂 ,欲呼飛仙人?!?錢仲聯(lián) 校注引 曹學(xué)佺 《蜀中名勝記·金堂縣》:“《名山志》云:‘ 金堂 三學(xué)山 ,乃 漢州 北山,一名 云頂 ,一名 石城 ,亦名 棲賢 、 開照 ,其實一山也。’”
(2).山名。在 浙江省 瑞安縣 東。 元 倪瓚 《送僧游天臺次張外史韻》:“坐尋 云頂 千峰石,歸趁江頭八月潮?!?br />(3).高山頂上。 宋 陳著 《念奴嬌·獻(xiàn)再一兄成室大任》詞:“笑指舊隱逍遙,分猿鶴地,云頂栽花木?!?明 高啟 《題瀑布泉》詩:“千山云頂一泉飛,仰面時驚雨溼衣?!?/div>
《漢語大詞典》:五松
(1). 秦始皇 登 泰山 ,避雨松樹下,因封為五大夫松。后人誤以為是五株松樹,故稱五松。 唐 李白 《奉錢二翁尋桃花源序》:“雖五松受職,草木有知,而萬象乖度,禮刑將弛?!?金 元好問 《送仲梁出山》詩:“五松平頭白日靜,千山萬山如亂云。”《秦并六國平話》卷下:“ 始皇 等待霧開,見五松遮蓋車駕。 秦始皇 遂封為五大夫?!痹敗?五大夫 ”。
(2).山名。在今 安徽 銅陵縣 東南。 唐 詩人 李白 曾筑室居此。 唐 李白 《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詩:“我來五松下,置酒窮躋攀,徵古絶遺老,因名 五松山 。” 明 嘉靖 《銅陵縣志·地理志》:“ 五松山 ,在縣南四里,山舊有松,一本五枝,故名。 唐 李白 筑室于上,為 五松書院 ?!?/div>
《國語辭典》:五大夫  拼音:wǔ dà fū
1.授賞有功者的爵位。戰(zhàn)國時楚魏始設(shè),秦漢因之,為二十等爵的第九級。《戰(zhàn)國策。楚策一》:「楚杜赫說楚王以取趙。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jié)h。晁錯論貴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fù)一人耳?!?br />2.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風(fēng)雨,在松樹下休息,因而封此松為五大夫。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后借指松樹。也稱為「大夫松」。
3.越王句踐的五大夫。為舌庸、苦成、大夫種、范蠡、皋如。
4.戰(zhàn)國時魏的五大夫。為吳起、西門豹、北門可、樂羊、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