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jiǎn)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75
詞典
1
分類詞匯
674
共674,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19
20
21
2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韓張
仙華
白崖
銅井
陵門
箭括
磨笄
中南
嵇山
玉陽
閤皂
風(fēng)山
紫金山
烈山
錕铻
《漢語大詞典》:
韓張(韓張)
(1). 唐 代文學(xué)家 韓愈 和 張籍 的并稱。 唐
張籍
《祭退之》
詩:“公文為時(shí)帥,我亦有微聲。而后之學(xué)者,或號(hào)為 韓 張 ?!?br />(2).山名。在今 湖南 臨武 北。相傳 唐 韓愈 與 張署 同遭遷謫,于此處休憩,故名。參閱
《
明一統(tǒng)志
》
卷六四。
分類:
山名
湖南
張籍
《漢語大詞典》:
仙華(仙華)
(1). 南朝 齊 宮殿名。
《
南齊書·東昏侯紀(jì)
》
:“后宮遭火之后,更起 仙華 、 神仙 、 玉壽 諸殿……窮極綺麗?!?br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浦江縣 。又名 少女峰 。
《角山樓增補(bǔ)類腋·金華府·仙華山》
:“﹝ 仙華 在﹞ 浦江 。一名 少女峯 。相傳 黃帝 少女修真處?!?/div>
分類:
山名
宮殿
浙江
殿名
少女
《漢語大詞典》:
白崖
(1).城名。在 云南 鳳儀 東南。
《
新唐書·南蠻傳上
》
:“﹝ 望苴蠻 ﹞有十瞼,夷語瞼若州,曰…… 白崖瞼 ,亦曰 勃弄瞼 。”
(2).山名。亦名 朱圉山 。 唐
杜甫
《發(fā)同谷縣》
詩:“停驂龍?zhí)对?,回?白崖 石?!?宋
范成大
《中峰》
詩:“ 白崖 如負(fù)依,金界奠蒼麓。”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陜西八·鞏昌府》
:“ 朱圉山 ,俗名 白崖山 ?!?/div>
分類:
山名
城名
云南
東南
《漢語大詞典》:
銅井(銅井)
(1).山名。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zèng)》
詩:“ 銅井 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 荊山 前?!?王琦 注引
《
元和郡縣志
》
:“ 銅井山 ,在 南陵縣 西南八十五里,出銅。”
(2).用銅作井口的水井。 晉
陸機(jī)
《洛陽記》
:“ 河 南道宮墻西有二銅井。” 明
唐順之
《皇陵行》
:“銅井沉沉碧砌寒,綵霞隱映紅闌干?!?/div>
分類:
山名
用銅
井口
水井
《漢語大詞典》:
陵門(陵門)
(1).山名。 北魏
酈道元
《
水經(jīng)注·河水一
》
:“
《括地圖》
…… 河水 又出於 陽紆 陵門之山 ,而注於 馮逸之山 ?!?br />(2).指墓地陵寢的大門。 明
李東陽
《中元謁陵遇雨記》
:“出陵門數(shù)里,風(fēng)驟作,前后籠燭數(shù)十盡滅,晦不辨色,遂失道?!?/div>
分類:
山名
墓地
陵寢
大門
《漢語大詞典》:
箭括
(1).箭的末端。 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
卷三:“ 姜子發(fā) 云:‘曾聞 朱未孩 言,火砲中彈子,必于沙中磨之極圓,出砲門后,空中之氣,不能阻礙,其去必遠(yuǎn),搗蚯蚓成漿,以箭括淬之,其鋒之銛利,過於磨錯(cuò)?!?br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陜西省 岐山縣 東北,最高處曰 箭括嶺 ,嶺巔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華岳》
詩:“ 扶桑 萬里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馬鳴?!?/div>
分類:
山名
箭的末端
末端
岐山
陜西
岐山縣
東北
高處
《國語辭典》:
磨笄
拼音:
mó jī
笄,簪子。戰(zhàn)國時(shí)趙國代王的妻子,遙聞其夫被殺,磨尖發(fā)簪自盡。見《吳氏春秋。孝行覽。長(zhǎng)攻》。后比喻自殺。
分類:
山名
磨利
北方
束發(fā)
民族
簪子
勇敢
河北
頑強(qiáng)
張家口
東南
《漢語大詞典》:
中南
(1).山名。即 終南山 。
《
左傳·昭公四年
》
:“ 三涂 、 陽城 、 太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xiǎn)也?!?杜預(yù) 注:“在 始平 武功縣 南。”
《詩·秦風(fēng)·終南》
“ 終南 何有” 毛 傳:“ 終南 , 周 之名山 中南 也?!?span id="lbyczd6" class="book">《
初學(xué)記
》卷五引
《五經(jīng)要義》
:“ 終南山 , 長(zhǎng)安 南山也。一名 太一 。 潘岳
《關(guān)中記》
云:其山一名 中南 ,言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 中 南?!?br />(2).地區(qū)名。一般指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廣東 四省和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
分類:
中南
地區(qū)
山名
地區(qū)名
終南山
河南
湖北
湖南
《漢語大詞典》:
嵇山
(1).山名。在 安徽省 宿縣 西南。相傳 三國 魏 嵇康 居此。 北魏
酈道元
《
水經(jīng)注·淮水
》
:“又東逕 嵇山 北, 嵇 氏故居。 嵇康 本姓 奚 , 會(huì)稽 人也。先人自 會(huì)稽 遷於 譙 之 銍縣 ,故為 嵇氏 ,取‘稽’字以上以為姓,蓋志本也。 嵇 氏譜曰:‘ 譙 有 嵇山 ,家於其側(cè),遂以為氏。’”
(2).山名。在 河南省 修武縣 西北。亦以 嵇康 曾居此而得名。
分類:
山名
安徽
河南
宿縣
西北
嵇康
《漢語大詞典》:
玉陽(玉陽)
山名。在 河南省 濟(jì)源縣 西,有兩峰相對(duì),名 東玉陽 、 西玉陽 。相傳 唐睿宗 女 玉真公主 在 東玉陽 修道,常游憩于 西玉陽 。山上有 書谷 ,谷內(nèi)有 憩鶴堂 ,皆為名勝。 唐
張籍
《送吳煉師歸王屋》
詩:“ 玉陽 峯下學(xué)長(zhǎng)生,玉洞仙中已有名?!?/div>
分類:
山名
河南
濟(jì)源縣
兩峰
《漢語大詞典》:
閤皂
山名。在 江西省 樟樹市 東,周回綿亙二百馀里。道教以為七十二福地之一。
《
云笈七籤
》
卷二七:“七十二福地……第三十六 閤皁山 ,在 吉州 新淦縣 郭真人 所治處。” 宋
范成大
《清江臺(tái)在臨江郡圃西岡上張安國題榜》
詩:“ 蕭灘 曳長(zhǎng)煙, 閤皁 炯?xì)堁!?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江西五·臨江府》
:“ 閤皁山 ,府東三十里,形如閤,色如皁,有峯六、嶺四、巖二、原五,其餘泉石池塘之勝,參差不一,相傳為神仙之府?!?/div>
分類:
山名
江西
綿亙
二百
《漢語大詞典》:
風(fēng)山(風(fēng)山)
(1).謂如風(fēng)吹山。
《
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
:“揚(yáng)袂風(fēng)山,舉袖陰澤?!?張銑 注:“言侍從眾,揚(yáng)其衣袂,動(dòng)山上草木,如風(fēng)吹山也。舉袖則蔽川澤,乃成其陰矣。”
(2).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山有穴,風(fēng)從中出,故名。 晉
張華
《
博物志
》
卷九:“ 風(fēng)山 之首方高三百里,風(fēng)穴如電突深三十里,春風(fēng)自此出也?!?br />(3).山名。在今 山西省 吉縣 附近。 北魏
酈道元
《
水經(jīng)注·河水四
》
:“ 河水 南逕 北屈縣 故城西,西四十里有 風(fēng)山 ,上有穴如輪,風(fēng)氣蕭瑟,習(xí)常不止?!?
分類:
山名
謂如
風(fēng)吹
山西
吉縣
附近
風(fēng)從
從中
中出
《國語辭典》:
紫金山
拼音:
zǐ jīn shān
鐘山的別名。參見「鐘山」條。
分類:
紫金山
山名
一稱
鐘山
江蘇
南京
市區(qū)
《漢語大詞典》:
烈山
山名。又名“厲山”、“隨山”、“重山”、“麗山”。在 湖北省 隨州市 北。相傳上古 炎帝 神農(nóng)氏 生于此。 北魏
酈道元
《
水經(jīng)注·漻水
》
:“﹝ 漻水 ﹞分為二水,一水西逕 厲鄉(xiāng) 南。水南有 重山 ,即 烈山 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傳,云是 神農(nóng) 所在處也。故
《
禮
》
謂之 烈山氏 ?!?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780' target='_blank'>《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唐祭太社樂章》:“ 烈山 有子,后土有臣。播種百穀,濟(jì)育兆人?!眳⒁姟?烈山氏 ”。
分類:
山名
湖北
《漢語大詞典》:
烈山氏
傳說中 炎帝 神農(nóng)氏 的別稱。又名 厲山氏 。
《
國語·魯語上
》
:“昔 烈山氏 之有天下也,其子曰 柱 ,能殖百穀百蔬?!?韋昭 注:“ 烈山氏 , 炎帝 之號(hào)也,起于 烈山 。
《
禮·祭法
》
以 烈山 為 厲山 也。” 清 方苞
《
謚法
》
:“ 烈山氏 始為農(nóng)師,而民神之,因而號(hào)焉。” 郭沫若
《中國史稿》
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jié):“相傳古時(shí)有位 烈山氏 ,燒草木種田?!眳⒁姟?厲山氏 ”。
分類:
炎帝
神農(nóng)氏
《國語辭典》:
錕铻(錕鋙)
拼音:
kūn wú
古代的寶刀、寶劍。以昆吾山上的赤銅打造成?!读凶印珕枴罚骸钢苣峦醮笳魑魅?,西戎獻(xiàn)錕铻之劍,火浣之布。」也作「昆吾」。
分類:
山名
利劍
劍名
寶劍
天祜
《國語辭典》:
昆吾
拼音:
kūn wú
1.國名。位今河南省濮陽縣,曾為夏伯,后為商湯所滅。
2.正午時(shí)太陽所在的地方?!痘茨献?。天文》:「至于昆吾,是謂正中?!埂段倪x。張衡。思玄賦》:「躋日中于昆吾兮,憩炎火之所陶?!?br />3.古代的寶刀、寶劍。以昆吾山上的赤銅打造成?!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晉。郭璞。注:「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時(shí)西戎獻(xiàn)之,尸子所謂昆吾之劍也?!挂沧鳌稿K铻」。
分類:
山名
地名
美石
昆吾
掌管
正午
冶鑄
冶煉
長(zhǎng)安
部落
落名
刀劍
終南山
濮陽
上林苑
日
郭璞
盧文弨
中午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