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序幕  拼音:xù mù
1.指某些多幕劇在第一幕前的一場戲。用以介紹劇中人物的歷史和劇情發(fā)生的遠因,或預示全劇的主題。后泛指某些敘事性文學作品,在矛盾沖突尚未充分展開前,對人物的背景、時代、環(huán)境,及主要人物間的關系所作的交代或提示。
2.比喻重大事件的開端。如:「盧溝橋事變是中日戰(zhàn)爭的序幕?!?/div>
《漢語大詞典》:戰(zhàn)幕(戰(zhàn)幕)
指戰(zhàn)斗或競賽活動的序幕。
《國語辭典》:阡陌  拼音:qiān mò
田間用來區(qū)分田界的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另有一說為東西為阡,南北為陌?!妒酚洝>砦?。秦本紀》:「為田開阡陌?!顾抉R貞索隱引《風俗通》:「南北曰阡,東西曰陌。河東以東西為阡,南北為陌?!埂稘h書。卷四九。晁錯傳》:「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鼓铣?。江淹雜體詩。陶徵君〉:「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购蠓褐感÷??!斗ㄔ分榱帧肪硪凰模骸福▋麸埻酰┘从谄鋰扰_城四門之外,并衢道頭街巷阡陌有人行處,安大無遮義會之施所。」
《國語辭典》:宵旰  拼音:xiāo gàn
比喻勤于政事。為「宵衣旰食」的省文,參見「宵衣旰食」條?!缎绿茣>硪黄甙?。劉蕡傳》:「終任賢之效,無宵旰之憂矣。」清。蔣士銓《冬青樹》第二九出:「囑囑囑,囑咐他宵旰勤勞?!?/div>
《國語辭典》:宵衣旰食  拼音:xiāo yī gàn shí
天未明就披衣起床,日暮才進食。形容勤于政事。《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傳下。劉蕡傳》:「任賢惕厲,宵衣旰食。」唐。陸贄 興元論解姜公輔狀:「矧又時運方屯,物情猶郁,乃是陛下握發(fā)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也作「旰食宵衣」、「昃食宵衣」。
《國語辭典》:登場(登場)  拼音:dēng cháng
1.登臨舞臺。引申為上場?!都t樓夢》第一回:「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骨濉eX泳《履園叢話。卷七。臆論。立志》:「有某公子最愛度曲,每登場,必妝束小旦,驚艷絕人,觀者贊服?!?br />2.臨考場。唐。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應制舉不敏啟〉:「登場應對、刺繆經(jīng)旨,不可以言乎學?!?br />3.當時、當場?!端疂G傳》第一二回:「差兩員相官,帶了仵作行人,監(jiān)押楊志并眾鄰舍一干人犯,都來天漢州橋邊,登場檢驗了,疊成文案?!?br />4.五谷成熟。宋。孔平仲 禾熟詩:「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明史。卷六三。樂志三》:「勤樹藝,歲年豐穰,九十月禾黍登場?!?/div>
《國語辭典》:地獄(地獄)  拼音:dì yù
多數(shù)宗教所描述的死后極苦的世界。在佛教中地獄屬于六(五)道之一,有八大地獄。它是造惡者投生的場所,投生此處的眾生,將受到種種極端的折磨。在基督教、猶太教、祆教、回教等宗教里,都認為地獄是亡靈經(jīng)過最后審判而受處罰的最終場所。在中國民間觀念將地獄分作十八層,每層地獄各有閻王,執(zhí)行審判和處罰的責任?!段饔斡洝返谌兀骸甘种心前?,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挂卜Q為「泥犁」。
《國語辭典》:軋軋(軋軋)  拼音:yà yà
擬聲詞:(1)形容車行聲。宋。劉克莊 運糧行:「縣符旁午催調(diào)發(fā),大車小車聲軋軋。」(2)形容紡織機的聲音。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讀,咿唔之聲,與軋軋相間?!?3)形容船櫓聲?!度辶滞馐贰返谖逡换兀骸改菋D人不見鳳四老爹解衣,耳朵里卻聽得軋軋的櫓聲?!?4)形容飛機的響聲。
《漢語大詞典》:一小
方言。從小。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娘家也沒有錢,可一小就養(yǎng)成千金小姐的脾氣!” 曹禺 《原野》序幕:“我知道, 金子 ,你一小就是個規(guī)矩人。”
《漢語大詞典》:石巖(石巖)
巖石。 唐 孟浩然 《宿立公房》詩:“何如石巖趣,自入戶庭間?!?唐 胡曾 《詠史詩·四皓廟》:“四皓忘機飲碧松,石巖云殿隱高蹤?!?曹禺 《原野》序幕:“他象征著嚴肅,險惡,反抗與幽郁,仿佛是那被禁梏的 普饒密休士 ,羈絆在石巖上?!?/div>
分類:巖石序幕
《國語辭典》:詭異(詭異)  拼音:guǐ yì
奇特怪異。《文選。張衡。西京賦》:「闬庭詭異,門千戶萬?!埂逗鬂h書。卷四九。王充傳》:「充好論說,始若詭異,終有理實?!?/div>
《國語辭典》:心口  拼音:xīn kǒu
1.胸部的中央。《?;萑珪?。卷一二。刑名部。問擬》:「習舉手一鎗,刺中東振心口。」《儒林外史》第五回:「過了燈節(jié)后,就叫心口疼痛?!?br />2.心與口,指心中想的與口里說的。如:「心口如一」、「心口不一」。
《國語辭典》:涼亭(涼亭)  拼音:liáng tíng
供人休憩、避雨或觀賞的亭子。如:「午后突然下起一陣雷雨,涼亭里擠滿了避雨的游人。」《醒世姻緣傳》第八回:「晁大舍正在西邊涼亭晝寢,聽得這院里嚷鬧,愕愕睜睜扒起來,趿了鞋來探問?!?/div>
《國語辭典》:遠親(遠親)  拼音:yuǎn qīn
1.住得較遠的親戚。元。秦??夫《東堂老》第四折:「豈不聞遠親呵不似我近鄰,我怎敢做的個有口偏無信?!?br />2.關系較疏遠的親戚。《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元普心下著疑,想道:『我那里來這樣遠親?』」也稱為「遠房」。
《國語辭典》:叫囂(叫囂)  拼音:jiào xiāo
1.大聲喊叫、吵嚷。唐。柳宗元 捕蛇者說:「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2.口出狂言。如:「對方一再叫囂,揚言這次球賽要奪得冠軍?!?/div>
《國語辭典》:白癡  拼音:bái chī
譏諷缺少智慧或行為愚蠢的人。如:「他常莫名其妙的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事來,因此大家都笑他白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