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詶應(詶應)
應對。南史·王惠傳:“ 陳郡 謝瞻 才辯有風氣,嘗與兄弟羣從造 惠 ,談論鋒起,文史間發(fā)。 惠 時相詶應,言清理遠, 瞻 等慚而退。”
分類:應對
《國語辭典》:豈敢(豈敢)  拼音:qǐ gǎn
怎么敢。意謂不敢?!蹲髠鳌Y夜吣辍罚骸膏崒⒏餐鲋幌?,豈敢不懼?」《紅樓夢》第六五回:「如今既做了夫妻,我終身靠你,豈敢瞞藏一字?!?/div>
《漢語大詞典》:然諾(然諾)
然、諾皆應對之詞,表示應允。引申為言而有信。文選·宋玉〈神女賦〉:“含然諾其不分兮,喟揚音而哀嘆?!?李善 注:“言神女之意雖含諾猶不當其心?!?span id="fr56fho" class="book">《史記·游俠列傳序》:“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此亦有所長,非茍而已也?!?唐 張謂 《題長安壁主人》詩:“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謂重然諾也?!?/div>
《漢語大詞典》:專對(專對)
(1).謂任使節(jié)時獨自隨機應答。《論語·子路》:“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何晏 集解:“專,猶獨也?!?span id="i2zsp8i" class="book">《漢書·王吉傳》:“光祿勛 匡衡 亦舉 駿 有專對材。” 顏師古 注:“謂見問即對,無所疑也?!?span id="7xmoq56" class="book">《明史·劉定之傳》:“今宜擇內藴忠悃,外工專對,若 陸賈 、 富弼 其人者,使備正介之選,庶不失辭辱國。”
(2).單獨應對。后漢書·馬援傳:“ 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歲,能應接諸公,專對賓客?!?唐 元稹 《翰林學士承旨記》:“大凡大誥令、大廢置,丞相之密畫,內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專對,他人無得而參?!?/div>
《漢語大詞典》:中大夫
(1).古代官名。 周 王室及諸侯各國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荀子·大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吉事尚尊,喪事尚親?!?span id="n6sdkdo" class="book">《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晉國 之法,上大夫二輿二乘,中大夫二輿一乘,下大夫專乘?!?br />(2). 漢 官名。備顧問應對。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文帝 由是奇 釋之 ,拜為中大夫?!?/div>
《漢語大詞典》:善應(善應)
(1).善于應對。老子:“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br />(2).猶吉兆。北史·隋滕穆王綸傳:“ 綸 以 穆王 故,當 文帝 世,每不自安, 煬帝 即位,尤被猜忌, 綸 憂懼,呼術者 王琛 問之, 琛 答曰:‘王相祿不凡。滕,即騰也,此字足為善應?!?/div>
《國語辭典》:酬應(酬應)  拼音:chóu yìng
1.交際、應酬。元。吳師道〈目疾謝柳道傳張子長惠藥〉詩:「從來不解飲,杯勺強酬應?!?br />2.應對、應答?!赌鲜?。卷五一。梁宗室傳上。吳平侯景傳》:「劉顯執(zhí)卷策勱,酬應如流,乃至卷次行數亦不差失?!?/div>
《國語辭典》:酬對(酬對)  拼音:chóu duì
應答、對答?!逗鬂h書。卷五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申屠蟠》:「唯南郡一生與相酬對?!埂端问?。卷四四五。文苑列傳七。熊克》:「尤淹習宋朝典故,有問者酬對如響?!?/div>
《漢語大詞典》:妙解
(1).精通。晉書·王珉傳:“時有外國沙門,名 提婆 ,妙解法理?!?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六章:“五年之中,強敏者既聽兼通數學,中才者亦得以妙解一門?!?br />(2).善于說解,善于應對。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八:“子之妙解,無為不可。”
(3).精妙的解釋。 唐 梁肅 《天臺法門議》:“贊 龍樹 之遺論,從 南岳 之妙解。” 宋 秦觀 《次韻奉酬丹元先生》:“二景入妙解,元氣含煙詞?!?/div>
《國語辭典》:辭令(辭令)  拼音:cí lìng
應對的言語?!抖Y記。冠義》:「服備而后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博聞彊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挂沧鳌冈~令」。
《漢語大詞典》:拙訥(拙訥)
亦作“拙吶”。 謂才疏口拙,不善應對。多用作謙詞。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伊余秉微尚,拙訥謝浮名。” 宋 蘇軾 《謝賜對衣金帶馬表》之一:“伏念臣少而拙訥,老益疎愚?!?明 方孝孺 《益齋記》:“余驚駭其為奇士,而惜余拙吶不能與之往復詰難也。” 清 陳確 《氣稟清濁說》:“聰明材辨者,或多輕險之流;遲鈍拙吶者,反多重厚之器。”
《漢語大詞典》:詞命(詞命)
(1).詞令,聘問應對之詞。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 周 監(jiān)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詞命,語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習為詞命,童子入小學則教以應對。” 劉師培 《〈文章學史〉序》:“然協詞命者屬行人,讀誓禁者屬訝士,則使臣之職,首重修辭?!眳⒁姟?詞令 ”。
(2).詞翰策命。 宋 汪藻 《奏論宋晦落職不當行詞狀》:“臣以為如 宋晦 輩治之不勝其多,何足一一煩朝廷詞命。”遼史·文學傳上·李澣:“且 澣 富於文學,方今少有倫比,若留掌詞命,可以增光國體?!?明 王瓊 《雙溪雜記》:“翰林學士專掌詞命代草,然亦有預議朝政者?!?/div>
《國語辭典》:詞令(詞令)  拼音:cí lìng
應對的言語。如:「我希望聽到的是真心話,而不是那些好聽的外交詞令?!挂沧鳌皋o令」。
《國語辭典》:否否  拼音:fǒu fǒu
表示不同意?!妒酚洝>硪蝗?。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分類:應對
《漢語大詞典》:參對(參對)
參見和應對。后漢書·陳忠傳:“入則參對而議政事,出則監(jiān)察而董是非?!?宋 蘇軾 《謝監(jiān)司啟》:“煩歊尚熾,參對未期?!?/div>
分類:和應應對
《國語辭典》:詞令(詞令)  拼音:cí lìng
應對的言語。如:「我希望聽到的是真心話,而不是那些好聽的外交詞令?!挂沧鳌皋o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