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異端(異端)  拼音:yì duān
1.由本位角度指稱其他不同的學說、流派?!墩撜Z。為政》:「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弧固?。玄宗〈孝經(jīng)注序〉:「嗟夫!夫子沒而微言絕,異端起而大義乖。」
2.和傳統(tǒng)道德思想,尤指和儒家思想相違背的邪說?!都t樓夢》第五八回:「以后斷不可燒紙錢。──這紙錢原是后人的異端,不是孔子的遺訓?!?/div>
《國語辭典》:異端邪說(異端邪說)  拼音:yì duān xié shuō
異于正統(tǒng)思想的學說、主張。宋。蘇軾擬進士對御試策第一道〉:「臣不意異端邪說惑誤陛下,至于如此?!埂兑佰牌匮浴返谝灰话嘶兀骸该献又?,在指出五性之端,使異端邪說,無從置喙?!挂沧鳌感罢f異端」。
《國語辭典》:攻乎異端(攻乎異端)  拼音:gōng hū yì duān
原指攻讀六籍經(jīng)典以外的雜學。語出《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购蠓Q專治于非正道的事、物。
《國語辭典》:異端裁判所(異端裁判所)  拼音:yì duān cái pàn suǒ
中世紀以來羅馬天主教教廷的司法機關(guān)。用禱告禁食、抄家、坐牢、死刑等方式鎮(zhèn)壓異端邪說、煉丹術(shù)或巫術(shù)等。直至西元一九○八年才由教皇庇護十世廢除。
《國語辭典》:邪說異端(邪說異端)  拼音:xié shuō yì duān
異于正統(tǒng)思想的學說、主張。如:「世亂則邪說異端橫行。」也作「異端邪說」。
《國語辭典》:野狐禪(野狐禪)  拼音:yě hú chán
佛教用語。指錯解的佛法。由錯解佛法將墮「野狐身」的典故演變而來,見《五燈會元。卷三。百丈懷海禪師》。宋。蘇軾〈常州太平寺法華院薝卜亭醉題〉詩:「何似東坡鐵柱杖,一時驚起野狐禪。」后泛指胡說八道,邪道異端。《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么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
《漢語大詞典》:異行(異行)
(1).優(yōu)異的品行。《后漢書·順帝紀》:“其有茂才異行,若 顏淵 、 子奇 ,不拘年齒?!?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 后漢 尚書令 左雄 欲限年四十已上方可舉察, 胡廣 駮之:茂才異行者,不拘年限?!?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四:“然予旌者什一二……蓋奇節(jié)異行,事近矯飾,未可為天下恒典也?!?br />(2).指有優(yōu)異品行的人。 宋 秦觀 《任臣上》:“奇材異行實為時輩所見推者?!?br />(3).謂素質(zhì)不同。后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陽陰殊性,男女異行……男以彊為貴,女以弱為美?!?br />(4).異端或怪異的行為。 宋 曾鞏 《〈新序〉目錄序》:“當是之時,異行者有誅,異言者有禁,防之又如此其備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傾邪險怪,詭詐不情。敢為奇言異行,以欺惑愚眾。” 明 方孝孺 《任重齋記》:“世衰俗降,人自為學……詭言異行遍海內(nèi)?!?/div>
《漢語大詞典》:貶異(貶異)
(1).猶貶斥。周書·柳霞傳:“ 霞 導民務先以德,再三不用命者,乃微加貶異,示之恥而已?!?br />(2).貶斥異端。 宋 梅堯臣 《依韻和酬韓仲文昆季聯(lián)句》:“終日欣博約,貶異正則扶?!?宋 歐陽修 《鄭荀改名序》:“ 荀卿子 獨用之言,貶異扶正,著書以非諸子。”
分類:貶斥異端
三六異端
【佛學大辭典】
(雜語)小乘十八部之異計也。
異端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謂與我道不同者。指外道外教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