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向往  拼音:xiàng wǎng
仰慕、神往。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埂读凝S志異。卷五。狐夢》:「畢每讀青鳳傳,心輒向往,恨不一遇?!挂沧鳌赶蛲?。
《國語辭典》:向往(嚮往)  拼音:xiàng wǎng
思慕而神往。如:「桃花源的生活令人向往?!挂沧鳌赶蛲?。
《漢語大詞典》:向方(嚮方)
(1).歸向正道。方,義方。文子·符言:“開道之于善,而民向方矣?!?徐靈府 注:“正道而可以誘民。”南史·梁始興忠武王憺傳:“ 憺 至州……又興學校,祭 漢 蜀郡 太守 文翁 ,由是人多向方者?!?明 歸有光 《送吳純甫先生會試序》:“自少年學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進之?!?br />(2).謂遵循正確方向。 明 高攀龍 《答何府尊書》:“卻如無舵之舟,莫知把握;無鍼之盤,莫知向方?!?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藉書園書目敘:“專門之業(yè)失傳,古職之失守,而學者無所向方故也。”
(1).崇尚正直,遵循正道。 唐 白居易 《田穎可亳州刺史制》:“故臨戎則士樂為用,撫下而眾知嚮方?!?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講書狀》:“士務稽古,人知嚮方?!?明 唐順之 《葛母傳》:“自是書院成而 揚 之士彬彬多嚮方者。”
(2).指方向,前進的目標。 元 揭傒斯 《送張都事序》:“天下郡縣不患無賢守令,患上之人不能正其好惡以示其嚮方?!?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上:“掇遺逸,抉隱幽,榷嚮方,樹懲勸。”
《漢語大詞典》:信向(信嚮)
亦作“ 信鄉(xiāng) ”。亦作“ 信嚮 ”。亦作“ 信響 ”。
(1).信賴。漢書·韓延壽傳:“歷召郡中長老為鄉(xiāng)里所信向者數十人,設酒具食,親與相對,接以禮意?!?漢 王充 論衡·量知:“夫胸中不學,猶手中無錢也。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嚮之,奈何也?!?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一:“ 筠 欲謀反,有僧素為人所信響, 筠 乃召見?!?span id="qqd7mqg" class="book">《明史·薛國觀傳》:“帝初頗信嚮之,久而覺其奸,遂及於禍?!?br />(2).謂信任歸向。資治通鑒·漢宣帝神爵元年:“於是諸降 羌 及 歸義羌侯 楊玉 等怨怒,無所信鄉(xiāng)?!?胡三省 注:“無所信嚮,不信 漢 ,不嚮 漢 也。”
《漢語大詞典》:信響(信響)
見“ 信向 ”。
《漢語大詞典》:愛向(愛向)
愛戴歸向。新唐書·吳湊傳:“ 湊 為人彊力劬儉,瞿瞿未嘗擾民,上下愛向?!?/div>
分類:愛戴歸向
《漢語大詞典》:合義(合義)
(1).謂以德義相親。國語·晉語四:“異德合姓,同德合義。” 韋昭 注:“合義,以德義相親?!?br />(2).歸向正義。荀子·強國:“君臣上下,貴賤長少,至于庶人,莫不為義,則天下孰不欲合義矣?!?楊倞 注:“天下皆來歸義也。”
(3).合于正義。《書·皋陶謨》“彊而義” 孔 傳:“無所屈撓,動必合義。”
(4).符合經義。后漢書·陳寵傳:“又律有三家,其説各異。宜令三公、廷尉平定律令,應經合義者,可使大辟二百,而耐罪、贖罪二千八百,并為三千。”
《漢語大詞典》:王面
謂歸向君王。《周禮·夏官·撢人》:“使萬民和説而正王面?!?鄭玄 注:“面猶鄉(xiāng)也,使民之心曉而正鄉(xiāng)王。”
分類:歸向君王
《漢語大詞典》:歸倚(歸倚)
歸向,依附。漢書·谷永傳:“百官庶事無所歸倚?!?/div>
分類:歸向依附
《漢語大詞典》:鄉(xiāng)意(鄉(xiāng)意)
謂心意歸向。鄉(xiāng),通“ 向 ”。管子·版法:“凡人君者,欲眾之親上鄉(xiāng)意也,欲其從事之勝任也。而眾者,不愛則不親,不親則不明,不教順則不鄉(xiāng)意?!?/div>
《漢語大詞典》:風趨(風趨)
紛紛趨附;紛紛歸向。舊唐書·令狐楚傳:“求請者詭黨風趨,妄動者羣邪云集。”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名子謗議:“且兩京常調,五千餘人,書判之流,亦有碩學之輩,莫不風趨 洛邑 ,霧委 咸京 ?!?清 吳敏樹 《記鈔本震川文后》:“蓋世常習於已成,風趨於眾慕,而當其人之時,未有不忽且笑者也?!?
《漢語大詞典》:皈心
誠心歸向。 明 袁宏道 《金太宜人墓銘》:“晚年得浄土書讀之,遂皈心蓮域,禮頌不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上·羅臺山:“雖遁而學禪,而皈心宗乘?!?傅敷 《館夜》詩:“空王肯示皈心法,且辦熏修習止觀。”
分類:誠心歸向
《國語辭典》:鄉(xiāng)方(鄉(xiāng)方)  拼音:xiàng fāng
歸向仁義之道?!抖Y記。樂記》:「樂行而民鄉(xiāng)方,可以觀德矣?!?/div>
分類:歸向仁義
《漢語大詞典》:環(huán)向(環(huán)嚮)
見“ 環(huán)嚮 ”。
亦作“ 環(huán)向 ”。
(1).四方歸向。 宋 蘇軾 《上劉侍讀書》:“非有君長之位,殺奪施與之權,而天下環(huán)嚮而歸之,此必有所得者矣。” 宋 葉適 《治勢上》:“能以其身為天下之勢,則天下之勢亦環(huán)向而從己?!?清 龔自珍 《御試安邊綏遠疏》:“亦懾我之聲靈,而環(huán)嚮以安?!?br />(2).團聚相對。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將士環(huán)向而泣,至有宵遁者?!?/div>
《漢語大詞典》:懷附(懷附)
歸向,歸附。后漢書·竇融傳:“伏惟將軍國富政修,士兵懷附。”宋書·殷琰傳:“ 琰 性和雅靜素……在 壽陽 被攻圍積時,為城內所懷附?!?span id="6s19a6s" class="book">《明史·吳亮傳》:“ 亮 姿貌魁梧,性寬簡,不喜殺戮,所至蠻人懷附?!?/div>
分類:歸向歸附
《漢語大詞典》:首鄉(xiāng)(首鄉(xiāng))
以首相向。猶歸向。荀子·王霸:“主之所極然帥羣臣而首鄉(xiāng)之者,則舉義志也。” 楊倞 注:“志,意也。主所極信率羣臣歸向之者,則皆義之志。謂不懷不義之意也?!?/div>
《漢語大詞典》:向服(嚮服)
仰慕佩服。 漢 袁康 越絕書·吳內傳:“ 管仲 張弓射 桓公 ,中其帶鉤, 桓公 受之,赦其大罪,立為 齊 相,天下莫不向服慕義?!?br />(1).謂對質其事。《楚辭·九章·惜誦》:“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與嚮服。” 王逸 注:“嚮,對也;服,事也。言己愿復令六宗之神對聽己言事可行與否也。”
(2).歸向順服。晉書·索綝傳:“ 綝 有威恩,華夷嚮服?!?span id="xvqcynr" class="book">《明史·楊寧傳》:“暇則詢民疾苦,境內嚮服。”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五:“﹝ 達賴三世 ﹞名益著, 青海 河套 諸 蒙古 罔不嚮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