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83
典故
1
詞典
7
分類詞匯
69
佛典
5
其它
1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得 → 淂得”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69,分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1
2
3
4
5
4
5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列真
靈真
兵解
練色
證果
真客
了道
凝虛
清理
昧道
果位
升玄
德道
識體
鶴驂
《漢語大詞典》:
列真
猶言眾仙人。道教稱得道之人為真人。 漢
馮衍
《爵銘》
:“富如江海,壽配列真?!?晉
左思
《魏都賦》
:“ 鉅鹿 、 河間 ,列真非一,往往出焉?!?清
黃周星
《楚州酒人歌》
:“愿假青鳥探 瀛洲 ,列真酣飲多如簇。”
分類:
眾仙
仙人
道教
得道
為真
真人
《漢語大詞典》:
靈真(靈真)
道教指修真得道。
《
漢武帝內(nèi)傳
》
:“又欲令悠悠者,知天地間有此靈真之事,足以卻不信之狂夫耳!” 唐
韋應物
《學仙》
詩之一:“昔有道士求神仙,靈真下試心確然。”
《
云笈七籤
》
卷七九:“滌蕩穢俗,許以更始,修心慎違,希企靈真?!?/div>
分類:
道教
修真
得道
《國語辭典》:
兵解
拼音:
bīng jiě
舊稱學道者死于兵刃因可借此解脫得道,故稱。藉此解脫軀殼而登仙。清。全祖望〈梅花嶺記〉:「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埂度辶滞馐贰返谒乃幕兀骸溉罩猩形刺颖?,世上人猶信葬書?!?/div>
分類:
舊稱
學道
道者
兵刃
解脫
得道
《漢語大詞典》:
練色(練色)
(1).美色。 漢
枚乘
《七發(fā)》
:“練色娛目,流聲悅耳?!?br />(2).指修練得道者的美好容色。
《
文選·左思〈魏都賦〉
》
:“ 昌容 練色, 犢 配眉連?!?李善 注:“
《
列仙傳
》
:‘ 昌容 者, 常山 道人也。自稱 殷王 女,食蓬累根二百餘年而顏色如年二十人?!试痪毶??!?br />(3).指白色。 前蜀
韋莊
《酒渴愛江清》
詩:“瀉甌如練色,漱齒作泉聲?!?宋
陸游
《夜賦》
:“練色亭皋月,江聲木杪風?!?/div>
分類:
美色
白色
修練
得道
道者
美好
容色
《國語辭典》:
證果
拼音:
zhèng guǒ
佛教謂修行者證悟真理,成為圣者,即佛教四果、十地、佛中的任一種境界都屬之?!洞筇莆饔蛴洝肪硭模骸笗r證果人憫而嘆曰:『枉殺無辜,毀滅佛法,隨無間獄,流轉(zhuǎn)未已?!弧?/div>
分類:
證果
佛教語
修行
得道
最后
佛教徒
取得
成就
過長
長期
悟入
妙道
回回
《漢語大詞典》:
真客
指修真得道的人。 前蜀
杜光庭
《題鶴鳴山》
詩:“五氣云龍下泰清,三天真客已功成。人間回首山川小,天上凌云劍佩輕。”
分類:
修真
得道
人
《漢語大詞典》:
了道
猶得道,悟道。 元 谷子敬
《城南柳》
第二折:“且教他酒色財氣里過,方可度脫他成仙了道。” 元
岳伯川
《鐵拐李》
第一折:“我教你人人成仙,個個了道?!?span id="mfzb4lp" class="book">《
鏡花緣
》第四十回:“我看 唐 兄此番來至海外,名雖游玩,其實并不為此,大約久有修行了道之意?!?/div>
分類:
得道
悟道
《漢語大詞典》:
凝虛
道家謂清虛無慮的得道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學賦》
:“遂乃凝虛斂一,守仙閉方,智寂術盡,魄兀心亡。”
《魏書·尉元傳》
:“夫大道凝虛,至德沖挹,故后王法玄猷以御世,圣人崇謙光而降美。”
分類:
道家
清虛
虛無
無慮
得道
道境
境界
《國語辭典》:
清理
拼音:
qīng lǐ
1.平治、平定?!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圣法初興,清理疆內(nèi),外誅暴彊?!?br />2.整理、處理。《文明小史》第四十二回:「但是這些書一齊出在上海,總得請制憲下個公事給上海道,叫他幫著清理清理才好?!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九十五回:「不料當?shù)降谌晟?,忽然來了個九省欽差,是奉旨到九省地方清理財賦?!?br />3.明白事理?!度龂尽>矶?。魏書?;鸽A等傳。評曰》:「臻毓規(guī)鑒清理,咸不忝厥職云。」《陳書。卷二十四。周弘正傳》:「觀汝神情穎晤,清理警發(fā),后世知名,當出吾右。」
分類:
清理
徹底
平治
事理
整理
懂得
得道
道理
《漢語大詞典》:
昧道
不懂得道理。 宋
王安石
《謝林肇長官啟》
:“學焉昧道,仕則曠官。”
分類:
不懂
懂得
得道
道理
《漢語大詞典》:
果位
佛教名詞。謂修行得道已證正果之位。與“因位”對言。 宋
蔡絳
《
鐵圍山叢談
》
卷五:“今人動自負道家真伯, 釋氏 果位,恐悉過矣,得不勉旃!”
《初刻拍案驚奇》
卷二八:“今生更復勤修精進,直當超脫玄門,上證大覺,后來果位,當勝前生,這是正理。” 清
魏源
《
圣武記
》
卷五:“且於 宗喀巴 微行解衣時,見有山神奉衣護衛(wèi),知已證果位,遂共禮拜稱弟子?!?/div>
分類:
果位
佛教
佛教名詞
教名
修行
得道
正果
《漢語大詞典》:
升玄(昇玄)
道教謂得道升天。 唐
黃滔
《白日上昇賦》
:“天上神仙,人間得焉;青囊有術,白日昇玄?!?/div>
分類:
道教
得道
升天
《漢語大詞典》:
德道
得道,獲道。德,通“ 得 ”。 漢
董仲舒
《
春秋繁露·深察名號
》
:“同而通理,動而相益,順而相受,謂之德道?!?/div>
分類:
得道
《漢語大詞典》:
識體(識體)
識知體要;懂得道理。
《
兒女英雄傳
》
第十二回:“若聽那個女孩子的那番仗義,這個女孩兒的這番識體,都叫人可感可疼?!?/div>
分類:
識知
體要
懂得
得道
道理
《漢語大詞典》:
鶴驂(鶴驂)
太子的車駕。亦謂得道者的車駕。 唐
玄奘
《慶皇太子彌月并進法服表》
:“所以紫殿慰懷,黔首胥悅,七眾歸怙,四門佇鑒,豈惟日索后言,鶴驂待馭而已?!?宋
陳著
《燭影搖紅·壽族叔父衡之八十銓》
詞:“吾菊山翁,鶴驂來自 蓬 云界?!?/div>
分類:
太子
車駕
得道
道者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