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心活  拼音:xīn huó
謂心志容易動搖。如:「心活的人做事優(yōu)柔寡斷,無法獨當一面。」《紅樓夢》第七七回:「司棋亦曾求了迎春,實指望迎春能死保赦下的,只是迎春語言遲慢,耳軟心活,是不能作主的?!?/div>
《國語辭典》:心活面軟(心活面軟)  拼音:xīn huó miàn ruǎn
形容人沒主見,易受人左右。《紅樓夢》第七三回:「再者,放頭兒,還恐怕他巧言花語的和你借貸些簪環(huán)衣履作本錢,你這心活面軟的,未必不周濟他些?!?/div>
分類:主見
《國語辭典》:耳軟心活(耳軟心活)  拼音:ěr ruǎn xīn huó
心中沒有主見,容易聽信人家的話?!都t樓夢》第七七回:「司棋亦曾求了迎春,實指望迎春能死保赦下的,只是迎春語言遲慢,耳軟心活,是不能作主的?!埂剁R花緣》第一二回:「此皆耳軟心活,只重夫婦之情,罔顧父子之恩。」
《國語辭典》:變色(變色)  拼音:biàn sè
1.因恐懼或憤怒而面色失常?!蹲髠鳌Y夜辍罚骸腹珣?,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絕之也,蔡人嫁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主人見眾人有些變色,取了珠子,急急走到里邊,抬出一個緞箱來?!挂沧鳌缸冾仭埂?br />2.物的顏色改變。唐。駱賓王〈代徐敬業(yè)討武氏檄〉:「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吒則風云變色?!?/div>
《國語辭典》:心理  拼音:xīn lǐ
1.個體心智活動的總稱。亦用以泛指人的思想、情感等內心活動。
2.心和理。是宋儒心性論中的重點。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答顧東橋書》:「此區(qū)區(qū)心理合一之體,知行并進之功。」
《國語辭典》:腸肚(腸肚)  拼音:cháng dù
心意、心腸?!抖鲙肪砣骸缚嗌啡艘蔡觳还?,剛待拚了,爭奈煞腸肚?!乖o名氏《凍蘇秦》第二折:「蘇秦!我待不與你些茶飯吃,爭奈俺那夫妻腸肚,又過不去!」
《漢語大詞典》:賴耶(賴耶)
佛教語。“阿賴耶識”的略稱。意譯為“藏識”。大乘唯識宗把內心活動分為八類,阿賴耶識是第八識。佛教認為這第八識是世界一切的精神本原,它含藏著一切現象的“種子”(即潛能)。 清 龔自珍 《最錄八識規(guī)矩頌》:“師復念言法相宗大綱在八識,大緯在四分,乃製此頌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頌眼等識,次三頌意識,次三末那,次三賴耶。”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賴耶惟以自識見分,緣自識中一切種子以為相分。故其心不必現行,而其境可以常在。”參見“ 八識 ”。
《國語辭典》:八識(八識)  拼音:bā shì
佛教用語。瑜伽行派主張能認識外境或心境的八種功能。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中意識和眼、耳、鼻、舌、身五識并起外,并能對心境起認識作用。末那識是構成執(zhí)著的心理源頭。阿賴耶識主要功能是貯存過去所造的業(yè)力。八識一方面是生起認識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變現一切現象的主體?!冻晌ㄗR論》卷二:「等流習氣為因緣故,八識體相差別而生?!?/div>
《國語辭典》:蛔蟲(蛔蟲)  拼音:huí chóng
1.動物名。圓形動物門。成蟲長約四至八寸,形狀像蚯蚓,呈白色或米黃色。寄生于人的腸壁上及貓、狗等家畜體內,常隨糞便排出。蛔蟲在人體內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精神不振、腹痛等癥狀,并且會引起腸阻塞、闌尾炎、腸穿孔等疾病。
2.比喻瞭解詳情的人?!秲号⑿蹅鳌返谝弧鸹兀骸杆植皇沁@位姑娘肚子里的蛔蟲,如何能體貼得這么周到呢?」
《漢語大詞典》:毬子心腸(毬子心腸)
形容心活易變,像球一樣轉動無定。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四折:“一個毬子心腸到手滑,和賤妾勾勾搭搭?!?span id="vrhtfnl" class="book">《金瓶梅詞話》第二六回:“爹,你是箇人,你原説教他去,怎么轉了靶子,又教別人去?你乾浄是箇毬子心腸,滾下滾上;燈草拐棒兒,原拄不定。”
分類:心活轉動
《漢語大詞典》:球子心腸
1.形容心活易變,像球一樣轉動無定。
分類:心活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