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形素
性靈;情愫。《古詩源·水仙操》:“移形素兮 蓬萊山 ,歍欽傷宮仙不還。” 明 陳子龍 《思歸操》:“懷形素兮溯流湍,逞極目兮忘朝餐?!?/div>
分類:性靈情愫
《漢語大詞典》:靈根(靈根)
(1).神木的根。 晉 孫拯 《贈陸士龍》詩:“制動以靜,祕景在陰,靈根可棲,樂此隈岑?!?br />(2).植物根苗的美稱。 唐 柳宗元 《種術》詩:“戒徒斸靈根,封植閟天和?!?宋 司馬光 《和昌言官舍十題·石榴花》:“靈根逐 漢 臣,遠自 河 源至?!?明 陳所聞 《懶畫眉·月下劉中明招賞牡丹》曲:“一叢凝露在沉香,移得靈根傍錦堂?!?清 秋瑾 《白梅》詩:“淡到羅浮忘色相,謫來塵世具靈根?!?br />(3).指才德修養(yǎng)。 漢 揚雄 《太玄·養(yǎng)》:“藏心於淵,美厥靈根?!?范望 注:“靈根,道德也?!?宋 黃庭堅 《柳閎展如蘇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作詩贈之》:“ 咸池 浴日月,深宅養(yǎng)靈根?!?br />(4).指有才德的人。 宋 葉適 《祭徐文子侍郎文》:“于時侍郎,卓爾靈根,有光厥師,兼華眾門?!?br />(5).對祖先的敬稱。文選·張衡〈南都賦〉:“固靈根於 夏 葉,終 三代 而始蕃?!?李周翰 注:“ 劉累 自 夏 而遷於此,故云‘固靈根於 夏 葉’,終于 殷 周 秦 三代,然后 漢 興乃蕃盛?!?span id="0igs8ce" class="book">《文選·陸機〈嘆逝賦〉》:“痛靈根之夙殞,怨具爾之多喪。” 劉良 注:“靈根,靈木之根,喻祖考也?!?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 李公 ,天子之舊族,朝廷之夙將也。靈根自遠,圣族多奇。”
(6).指佛祖。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二:“ 龍樹 靈根派別三,家家楖栗不能擔。” 劉逸生 注:“靈根,指佛祖,這里具指 龍樹 ?!?br />(7).性靈,智慧。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chuàng)民主政體》:“ 中國 經(jīng)二十餘朝之獨夫民賊,閉塞其聰明,鉗制其言論,靈根盡去,錮疾久成?!?br />(8).道教指舌根。黃庭內(nèi)景經(jīng)·上有章:“灌溉五華植靈根?!?務成子 注:“靈根,舌本也?!?宋 陸游 《病中作》詩:“不憂豎子居肓上,已見真人出面門。力守誰能發(fā)底火?深潛自足美靈根?!?br />(9).借指人的身體。《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宴安消靈根,酖毒不可恪?!?呂延濟 注:“《黃庭經(jīng)》云:‘玉池清水灌靈根,靈根堅固老不衰。’然靈根喻身也?!?唐 吳筠 《覽古》詩之六:“荒淫伐靈根,金膏恃延期?!?br />(10).仙緣。 明 屠隆 《綵毫記·游玩月宮》:“天子與貴妃塵中雖已造業(yè),靈根尚未消盡?!?/div>
《漢語大詞典》:無靈(無靈)
(1).沒有性靈。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雖羣品萬殊,精粗異貫,統(tǒng)極而言,唯有靈與無靈耳。有靈則有情於化,無靈則無情於化?!?br />(2).猶無效,無用。 葉圣陶 《窮愁》:“始則金錢無靈,今乃課罰綦薄。”
《漢語大詞典》:人靈(人靈)
(1).人的性靈。后漢書·張衡傳贊:“三才理通,人靈多蔽?!?李賢 注:“言人雖與天地通為三才,而性靈多蔽,罕能知天道也。”北齊書·文宣帝紀:“代終之跡斯表,人靈之契已合?!?br />(2).生靈,百姓。人為萬物之靈,故稱。文選·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侍游曲阿后湖作〉詩:“人靈騫都野,鱗翰聳淵丘。” 李善 注:“都野,民靈所居?!?span id="aae8s0w" class="book">《文選·文孝標〈廣絕交論〉》:“比黔首以鷹鸇,嫓人靈於豺虎?!?李善 注:“尚書曰:‘惟人萬物之靈。’”舊唐書·外戚傳·武延基:“豈不固宗社之基,允人靈之愿?”
《漢語大詞典》:陶性
陶冶性靈。 唐 馬戴 《同州冬日陪吳常侍閑宴》詩:“陶性聊飛爵,看山忽罷棋?!?/div>
分類:陶冶性靈
《漢語大詞典》:資靈(資靈)
(1).資質(zhì)性靈。 唐 謝偃 《正名論》:“稟氣沖和,資靈杰秀。”
(2).涵育性靈。 唐 溫大雅 《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卷三:“伏惟陛下資靈種德,稟慶至真。”
《漢語大詞典》:鵲靈(鵲靈)
即喜鵲。俗謂喜鵲性靈,能感知喜事,故稱。 清 徐釚 《水龍吟·七夕壽冶湄大令用辛稼軒韻》:“鵲靈此夕填橋,支機不畔經(jīng)綸手?!?/div>
《國語辭典》:賊性(賊性)  拼音:zéi xìng
邪曲、機詐的個性。如:「賊性難改」、「賊性不改」。
《漢語大詞典》:會性(會性)
會通性靈。《宋書·謝靈運傳》:“援紙握管,會性通神。詩以言志,賦以敷陳,箴銘誄頌,咸各有倫?!?span id="c8gg6ug" class="book">《宋書·符瑞志下》:“三極協(xié)神,五靈會性。理感冥符,道實玄圣?!?/div>
分類:會通性靈
《國語辭典》:隨園詩話(隨園詩話)  拼音:suí yuán shī huà
書名。清袁枚撰,十六卷,補遺十卷。其論詩主性靈之說,反對崇古模仿。
《國語辭典》:紅姨(紅姨)  拼音:hóng yí
1.擔任陽間與陰間溝通的女性靈媒。讓亡魂附身,使生者與死者溝通。
2.出殯行列的牽亡陣中,聽命于紅頭道士的女巫。藉吹號角,唱牽亡歌來告示神意。
《國語辭典》:調(diào)弓號猿(調(diào)弓號猿)  拼音:tiáo gōng háo yuán
春秋時,楚王有白猿,性靈敏。一日王欲射猿,猿奪弓與之戲,王令養(yǎng)由基射之。白猿見他拉弓調(diào)弦,即擁柱哀號,懼怕不已。典出《淮南子。說山》。后比喻箭術高超、技藝精妙。也作「虛引猿泣」。
《國語辭典》:獨抒性靈(獨抒性靈)  拼音:dú shū xìng líng
性靈,性情。獨抒性靈指文學作品以抒發(fā)作者性情為主,不受成法所限,講究真實、自然,以具有獨創(chuàng)性為上。明。袁宏道〈敘小修〉詩:「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
《國語辭典》:形式美  拼音:xíng shì měi
合乎形式法則的美。與描寫心情、表現(xiàn)性靈的內(nèi)容美相對。如:「這件時裝雖具形式美,但質(zhì)感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