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孝感
舊謂孝行的感應。晉書·王祥傳:“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 祥 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炙,復有黃雀數十飛入其幙,復以供母。鄉(xiāng)里驚嘆,以為孝感所致焉?!?span id="dszktxc" class="book">《北史·孝行傳·王頒》:“﹝ 頒 ﹞夜中睡,夢有人授藥,比寤而瘡不痛。時人以為孝感?!?span id="bzf1xvr" class="book">《宋史·孝義傳·易延慶》:“ 延慶 居喪摧毀,廬於墓側,手植松柏數百本,旦出守墓,夕歸侍母。紫芝生於墓之西北,數年又生玉芝十八莖。本州將表其事, 延慶 懇辭?;虍嬈渲砭?,朝士多為詩賦,稱其孝感?!?/div>
分類:孝行感應
《國語辭典》:應感(應感)  拼音:yìng gǎn
1.文藝創(chuàng)作過程中因外物而產生靈感的現象?!抖Y記。樂記》:「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后心術形焉。」《文選。陸機。文賦》:「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br />2.特指天人感應。北魏。張淵〈觀象賦。序〉:「尋其應感之符,測乎冥通之數,天人之際,可見明矣?!?/div>
《國語辭典》:靈通(靈通)  拼音:líng tōng
1.精神上的感應相通?!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干w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2.快速豐富。如:「他的消息特別靈通,是班上的包打聽。」
3.巧妙便利。如:「這玩意兒看來不起眼,用起來倒挺靈通的?!?br />4.機靈、伶俐?!秲号⑿蹅鳌返谝话嘶兀骸钢皇撬牡仉m然靈通,性情卻欠淳靜,才略略有些知覺,便要搭駁先生?!?br />5.靈活。清。袁枚《子不語。卷二一。抬轎郎君》:「自言兩肩負重,則筋骨靈通,眠食俱善?!?/div>
《漢語大詞典》:神應(神應)
謂神靈感應。《淮南子·原道訓》:“物至而神應,知之動也?!?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神應休臻,屢獲嘉祥。”北史·齊紀上·高祖:“﹝ 神武皇帝 ﹞嘗乘驛過 建興 ,云霧晝晦,雷聲隨之,半日乃絶,若有神應者。”
《國語辭典》:靈感(靈感)  拼音:líng gǎn
1.靈驗有感應?!段饔斡洝返诹兀骸冈挶砟虾F胀勇滟ど酱蟠却蟊瓤嗑入y靈感觀世音菩薩,自王母娘娘請赴蟠桃大會,與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寶閣瑤池。」《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弟子有恨在心,望菩薩靈感報應則個。」
2.思考活動中,忽然出現且超越平時思考層面的想法。如:「作文不能只靠靈感,要多方面充實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修辭技巧,才會有進步?!?/div>
《漢語大詞典》:合應(合應)
理應,應該。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枖M》:“其所犯例與律俱無正條,則用比照法,合應比照某律,比照某例定擬。”
分類:理應應該
《漢語大詞典》:感夢(感夢)
(1).謂受夢的啟發(fā)。 漢 王充 論衡·吉驗:“ 伊尹 命不當沒,故其母感夢而走。”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卷目:“ 許察院 感夢擒僧, 王氏 子因風獲盜?!?br />(2).謂感應于夢中。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 子良 啟進沙門於殿戶前誦經, 世祖 為感夢,見優(yōu)曇鉢華。”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誦佛經論:“又言誦經有益于死者,佛以金人感夢,達於 漢 帝?!?/div>
《漢語大詞典》:和應(和應)
猶應和。相呼應。爾雅·釋樂“大鼓謂之鼖,小者謂之應” 郝懿行 義疏引 三國 魏 孫炎 云:“和應大鼓也?!?/div>
《國語辭典》:顯應(顯應)  拼音:xiǎn yìng
已亡的人顯靈或托夢有所兆示?!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九:「小娥連得了兩夢,便道:『此是亡靈未泯,故來顯應?!弧?/div>
《漢語大詞典》:無向(無嚮)
亦作“ 無響 ”。 沒有聲音,沒有感應。道家所稱寂靜虛無的境界。莊子·在宥:“處乎無嚮,行乎無方?!币槐咀鳌盁o響”。 成玄英 疏:“無感之時,心如枯木,寂無影響也?!?晉 張華 《女史箴》:“忽謂幽昧,靈監(jiān)無象;勿謂玄漠,神聽無響?!?/div>
《漢語大詞典》:玄感
冥冥中的感應、感覺。文選·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風云玄感,蔚為帝師。” 李周翰 注:“云:‘云從龍,風從虎?!松罡袘?。玄,深;蔚,盛也?!?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六:“玄感非象識,誰能測沉冥?” 章炳麟 《感舊》詩:“風云有玄感,人倫知景附。”
分類:感應感覺
《漢語大詞典》:幽感
(1).微妙的感應。南史·臧燾傳:“古先哲王莫不致肅恭之誠心,盡嚴崇乎祖考,然后能流淳化於四海,通幽感於神明。” 唐 張九齡 《月夜聞雁》詩:“空聲兩相應,幽感一何深?!?br />(2).深沉的感慨。 清 黃景仁 《把酒》詩:“把酒意如何?深宵幽感多?!?/div>
《漢語大詞典》:神感
(1).神靈感應。 唐 許敬宗 《賀洪州慶云見表》:“自非工侔造化,道格上玄,光含六幽,恩流四海,安能致茲神感,式彰靈貺,玄黃間起,朱紫相輝,千載合符,如斯之盛也!”
(2).心神感應。文選·張華〈勵志詩〉:“ 養(yǎng)由 矯矢,獸號于林。 蒲盧 縈繳,神感飛禽。” 李善 注:“ 蒲且子 見雙鳬過之,其不被弋者亦下,故言感也?!?晉 杜預 《上黜陟課法略》:“臣聞上古之政,因循自然。虛己委誠,而信順之道應;神感心通,而天下之理得?!?唐 孟郊 《贈別殷山人說〈易〉后歸幽墅》詩:“秋月吐白夜,涼風韻清源,旁道忽已遠,神感寂不喧?!?/div>
《國語辭典》:誘導(誘導)  拼音:yòu dǎo
勸誘開導。如:「心理輔導人員多以誘導的方式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
《漢語大詞典》:潛感(潛感)
謂無形的感應。 晉 郭璞 《磁石》:“磁石吸鐵,瑇瑁取芥,氣有潛感,數亦冥會。” 宋 蘇轍 《中秋夜八絕》之二:“暗添珠百倍,潛感兔多生?!?宋 岳珂 桯史·冰清古琴:“腹有銘,稱 晉陵子 題,銘曰:‘……雪夜敲冰,霜天擊磬,陰陽潛感,臧否前鏡?!?/div>
分類:無形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