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43詞典 5分類詞匯 438
共443,分30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交集
寄情
俗慮
大叫
含悲
鐘情
情文
衷腸
沖突
難為情
兩情
致辭
牽情
緣情
寄托
《國語辭典》:交集  拼音:jiāo jí
1.各種情緒、事物同時出現(xiàn),聚在一起。宋。蘇軾 與胡深夫書:「因循至今,疊辱書誨,感愧交集?!埂度龂萘x》第六回:「隨后曹仁、李典、樂進各引兵尋到,見了曹操,憂喜交集?!?br />2.數(shù)學(xué)上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集合中共同元素所成的集合。
《國語辭典》:寄情  拼音:jì qíng
寄托情懷。《北史。卷八八。隱逸傳。眭夸傳》:「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固啤@钤浮?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9940'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觀翟玉妓〉詩:「寄情搖玉柱,流眄整羅巾?!?/div>
《國語辭典》:俗慮(俗慮)  拼音:sú lǜ
世俗的思慮。唐。戴叔倫 又酬曉燈離暗室詩五首之四:「楚僧話寂滅,俗慮比虛空?!埂陡∩洝>硪?。閨房記樂》:「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fēng)生袖底,月到波心,俗慮塵懷,爽然頓釋?!?/div>
《漢語大詞典》:大叫
號叫,呼喊,發(fā)出大聲的叫喊或呼叫,通常表示強烈的感情(如激動、痛苦或害怕,高興或快樂)例如:這兩個小孩怕得大叫起來。
叫喊。例如:看臺上的觀眾高興地大叫大喊。
《國語辭典》:含悲  拼音:hán bēi
內(nèi)心懷著悲傷?!段倪x。謝靈運。道路憶山中詩》:「懷故叵新歡,含悲忘春暖?!埂段倪x。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對繁弱以流涕,望曲阜而含悲?!?/div>
《國語辭典》:鐘情(鍾情)  拼音:zhōng qíng
專情愛慕。如:「一見鐘情」。宋。陸游 暮春詩:「啼鶯妒夢頻催曉,飛絮鐘情獨殿春?!?/div>
《漢語大詞典》:情文
(1).質(zhì)與文。猶言內(nèi)容與形式。荀子·禮論:“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文代勝?!?楊倞 注:“情,謂禮意,喪主哀,祭主敬之類;文,謂禮物、威儀也。”
(2).指精神和物質(zhì)。 宋 岳飛 《辭例賜銀絹札子》:“臣遭遇圣眷,至厚至深,既擢任於樞庭,又錫賚以多物,內(nèi)外情文,靡所不盡?!?br />(3).謂情思與文采。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孫子荊 除婦服,作詩以示 王武子 。 王 曰:‘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覽之悽然,增伉儷之重。’” 清 趙翼 甌北詩話·吳梅村詩:“有意處則情文兼至,姿態(tài)橫生?!?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前年,蒙其在 西藏 軍中通書問訊,見懷四詩,情文雙美?!?br />(4).指傾注思想感情的詩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聲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span id="obrfric" class="book">《花月痕》第五回:“﹝ 韋癡珠 ﹞謄畢,想到這段情文,已極哀艷了!近來四六家,那有此副筆墨?”
《國語辭典》:衷腸(衷腸)  拼音:zhōng cháng
內(nèi)心的情意。唐。韓偓 天鑒詩:「神依正道終潛衛(wèi),天鑒衷腸競不違?!埂段饔斡洝返谌呋兀骸咐蠈O把你引到寺里,見師父,訴此衷腸,句句是實。」也作「衷曲」。
《國語辭典》:衷心  拼音:zhōng xīn
出自于內(nèi)心。如:「衷心祝?!埂!度龂尽>砣?。蜀書。龐統(tǒng)法正傳。法正》:「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div>
《漢語大詞典》:沖突(衝突)
向前突出。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古榆關(guān)》:“墩臺守望,雖鱗次櫛比,而柳柵沙溝,衝突道側(cè),行旅患之?!?/div>
《國語辭典》:難為情(難為情)  拼音:nán wéi qíng
1.羞慚,沒有面子。晉。石崇王明君辭〉:「傳語后世人,遠嫁難為情。」《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藩臺恐怕拆散場子,大家難為情,忙喝一聲道:『不準笑!』」也作「難以為情」。
2.人情上說不過去。《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如今久別相逢,難為情見面就抬杠,只得趁勢打住話頭,另談別事?!?/div>
《國語辭典》:難以為情(難以為情)  拼音:nán yǐ wéi qíng
羞慚、不好意思。《文明小史》第一三回:「現(xiàn)在沒別法,只好由我們公攤八千銀子送給他老人家去用,要他老人家當當,總難以為情的?!挂沧鳌鸽y為情」。
《漢語大詞典》:兩情(兩情)
(1).指雙方的心思、責(zé)任心。晉書·賀循傳:“今不明部分,使所在百姓與軍家雜其徼備,兩情俱墮,莫適任負,故所以徒有備名而不能為益者也?!?br />(2).指雙方的感情、情意。 唐 權(quán)德輿 《古離別》:“雞鳴東方曙,夙駕臨通逵。欲出強移步,欲留難致辭。兩情不得已,念此留何為。” 宋 秦觀 《鵲橋仙》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span id="rdw2hdi" class="book">《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那小員外與女兒兩情廝投,好説得著?!?/div>
《國語辭典》:致辭(致辭)  拼音:zhì cí
在集會時,發(fā)表祝頌、歡迎、勉勵或答謝等的言辭。如:「主席致辭」、「來賓致辭」。《宋史。卷一四二。樂志十七》:「樂工致辭,繼以詩一章,謂之『口號』,皆述德美及中外蹈詠之情。」也作「致詞」。
《國語辭典》:致語(致語)  拼音:zhì yǔ
宋、元時,樂人所進的祝頌詞?!端问?。卷一一三。禮志一六》:「八月,罷秋宴,以魏王出殯,翰林學(xué)士蘇軾不進教坊致語故也?!埂对?。卷七一。禮樂志五》:「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柳之曲。」
《漢語大詞典》:牽情(牽情)
觸動感情;動情。 唐 朱慶余 《中秋月》詩:“孤高稀此遇,吟賞倍牽情。” 唐 孫魴 《柳》詩之四:“春物牽情不奈何,就中楊柳態(tài)難過?!?宋 賀鑄 《木蘭花》詞之一:“更無方便只尊前,説盡牽情多少話?!?/div>
《漢語大詞典》:緣情(緣情)
(1).抒發(fā)感情。 唐 獨孤及 《送開封李少府勉自江南還赴京序》:“緣情者莫近于詩,二三子盍詠歌以為贈?”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后人陋《花間》《草堂》之惡習(xí),而并忘緣情托興之旨歸,豈非操選政者加之厲乎?” 朱自清 《文學(xué)的標準與尺度》:“載道或言志的文學(xué)以‘儒雅’為標準,緣情與隱逸的文學(xué)以‘風(fēng)流’為標準?!?br />(2).借指作詩。 唐 杜甫 《偶題》詩:“緣情慰漂蕩,抱疾屢遷移?!?王嗣奭 釋:“‘緣情’用 陸機 語,謂作詩也?!眳⒁姟?緣情體物 ”。
(3).因循人情;順乎人情。 唐 張九齡 《上姚令公書》:“曩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鑒,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舊唐書·文苑傳中·賈曾:“ 曾 奏議:‘請於南郊方丘,設(shè)皇地祇及從祀等坐,則禮惟稽古,義得緣情?!?宋 范仲淹 《〈賦林衡鑒〉序》:“緣古人之意者,謂之緣情?!?br />(4).緣分;情意。 明沈鯨《雙珠記·赴婚遇兄》:“涉水登山來路遠,緣情應(yīng)不淺。”
《國語辭典》:緣情體物(緣情體物)  拼音:yuán qíng tǐ wù
抒發(fā)情感,鋪陳事物。唐。王勃《平臺秘略論十首。文藝三》:「故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能事;而君子所役心勞神,宜于大者遠者,非緣情體物,雕蟲小技而已。」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九。杜少陵四》:「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見其刻削之痕?!?/div>
《國語辭典》:寄托(寄託)  拼音:jì tuō
1.委托、付托。《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李嚴》:「吾與孔明俱受寄托,憂身責(zé)重,思得良伴?!?br />2.依托、安身?!冻o。東方朔。七諫。謬諫》:「列子隱身而窮處兮,世莫可以寄托?!?br />3.文學(xué)家寄情托興,借題發(fā)揮。清。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學(xué)詞途徑》:「初學(xué)詞求有寄托,有寄托則表里相宣,斐然成章?!?br />4.法律上指當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他方允為保管之契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