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43,分30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心聲
托興
同情
哀情
靈通
蘊蓄
七情
鐵心
靈魂
哀感
托意
情禮
火種
含識
情誼
《國語辭典》:心聲(心聲)  拼音:xīn shēng
發(fā)自心中的言語。漢。揚雄《法言。問神》:「故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菇稹?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7610' target='_blank'>元好問 論詩詩三○首之六:「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挂喾褐竷?nèi)心的意見、想法。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是國人共同的心聲?!?/div>
《漢語大詞典》:托興(託興)
因外物而觸動感情;借外物以抒寫感情。 唐 李白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詩:“心中與之然,託興每不淺;何當造幽人,滅跡棲絶巘?!?宋 劉攽 《雕蟲小技壯夫不為賦》:“若乃託興禽鳥,致情芻蕘,上則恢張乎宮室,下則吟詠其笙簫。” 明 宋濂 《謝翱傳》:“每慕 屈平 ,託興遠游,自號 晞髮子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七:“古人詞大率無題者多。 唐 五代 人多以調為詞,自增入《閨情》、《閨思》等題,全失古人託興之旨?!?/div>
《國語辭典》:同情  拼音:tóng qíng
1.同一心思。指好惡觀念、意見相同?!俄n非子。揚榷》:「參名異事,通一同情?!埂妒酚洝>硪弧鹆?。吳王濞傳》:「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br />2.同謀、同夥。宋。蘇軾 乞醫(yī)療病囚狀:「若死者稍眾,則所差衙前曹司醫(yī)人,與岳子同情。使囚詐稱疾病,以張人數(shù)?!埂抖鲙肪矶骸鸽m被賊掠,皆我開門迎賊所致,執(zhí)作同情,何辭以辯?」
3.一種情緒。指對于他人的遭遇,在情感上發(fā)生共鳴,或是對他人的行為表示理解。如:「他的遭遇,令人同情?!?/div>
《漢語大詞典》:哀情
悲傷的感情。 漢武帝 《秋風辭》:“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誄碑:“至於序述哀情,則觸類而長。”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哀情逢吉語,惝怳難為雙。”
分類:悲傷感情
《國語辭典》:靈通(靈通)  拼音:líng tōng
1.精神上的感應相通?!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干w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br />2.快速豐富。如:「他的消息特別靈通,是班上的包打聽?!?br />3.巧妙便利。如:「這玩意兒看來不起眼,用起來倒挺靈通的。」
4.機靈、伶俐?!秲号⑿蹅鳌返谝话嘶兀骸钢皇撬牡仉m然靈通,性情卻欠淳靜,才略略有些知覺,便要搭駁先生。」
5.靈活。清。袁枚《子不語。卷二一。抬轎郎君》:「自言兩肩負重,則筋骨靈通,眠食俱善?!?/div>
《國語辭典》:蘊蓄(蘊蓄)  拼音:yùn xù
積藏于內(nèi),未顯露出來。
《國語辭典》:七情  拼音:qī qíng
1.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感情。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明詩》:「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顾?。蘇軾〈睡鄉(xiāng)記〉:「昏然不生七情,茫然不交萬事?!?br />2.中醫(yī)上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精神狀態(tài),為內(nèi)傷病因。
《國語辭典》:鐵心(鐵心)  拼音:tiě xīn
1.心如鐵硬。比喻無情。如:「鐵心郎君」。
2.意志堅定。宋。蘇軾與李公擇〉二首之二:「雖兄之愛我厚,然仆本以鐵心石腸待公。」
《國語辭典》:靈魂(靈魂)  拼音:líng hún
1.附在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非物質成分,一旦脫離軀體,人便死亡。也指人死后的鬼魂?!冻o。屈原。九章。哀郢》:「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jié)h。蔡邕陳留太守胡公碑〉:「靈魂徘徊,靡所瞻逮;惟其傷矣,胸肝摧碎?!?br />2.心靈、精神。如:「靈魂深處」?!冻o。屈原。九章。抽思》:「何靈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與吾心同?!?br />3.指人格、良心。如:「他為了眼前利益,不顧大局而出賣靈魂?!?br />4.比喻居關鍵地位,具主導作用的因素。如:「他是班上的靈魂人物?!?、「總教練是整個球隊的靈魂,成敗的關鍵?!?/div>
《漢語大詞典》:哀感
(1).謂悲傷感動他人。 晉 張華 《元皇后哀策文》:“孰云不懷,哀感萬夫?!?span id="tj6bdf6" class="book">《南史·劉杳傳》:“﹝ 劉杳 ﹞十三丁父憂,每哭,哀感行路?!?br />(2).悲傷的感情。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喪家朔望,哀感彌深?!?唐 韓愈 《憲宗崩慰諸道疏》:“伏惟攀慕永痛,哀感難勝?!?葉圣陶 《線下集·潘先生在難中》:“生離死別的哀感涌上心頭?!?/div>
《漢語大詞典》:托意(託意)
寓意;寄情。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本事:“外者,非一人所作,頗相覆載,或非其事,引類以託意?!?金 王丹桂 《望蓬萊·寄桃林口王都監(jiān)》詞:“切恐靈機迷愛欲,不辭荒拙綴狂篇。綴意在毫牋。” 明 陳子龍 《歲暮遣懷》詩之一:“惟應勉寂寞,託意丘中琴?!?/div>
《漢語大詞典》:情禮(情禮)
感情與禮儀。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君親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禮兼到。” 唐 元稹 《姚文壽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知內(nèi)侍省事誥》:“朕方藉良能,奪其情禮,起自哀疚,命為監(jiān)臨?!?span id="ihap6hn" class="book">《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jiān)元年》:“ 澄 待以客禮, 寳寅 請喪君斬衰之服, 澄 遣人曉示情禮,以喪兄齊衰之服給之?!?/div>
分類:感情禮儀
《漢語大詞典》:火種(火種)
火耕。 唐 劉長卿 《送州人孫沅卻歸句章新營所居》詩:“火種山田薄,星居海島寒?!?宋 王禹偁 《畬田調》:“莫言火種無多利,林樹明年似亂麻?!?/div>
分類:火種火耕
《漢語大詞典》:含識(含識)
佛教語。謂有意識、有感情的生物,即眾生。 南朝 梁簡文帝 《馬寶頌》:“愍含識,資惠命,引蒼生,歸法性。” 隋煬帝 《寶臺經(jīng)藏愿文》:“開發(fā)含識,濟渡羣生?!?span id="ev6aprp" class="book">《南史·梁紀上·高祖武帝》:“於是祈告天地宗廟,以去殺之理,欲被之含識。”
《國語辭典》:情誼(情誼)  拼音:qíng yì
友誼、交情?!队魇烂餮?。卷十。滕大尹鬼斷家私》:「只有兄弟們,生于一家,從幼相隨到老,有事共商,有難共救,真像手足一般,何等情誼!」《文明小史》第二十三回:「也罷!添此一重情誼,我們格外親熱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