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鷹鞴
1.亦作"鷹鞲"。
2.豢鷹者所用的皮臂套。打獵時用以保護手臂,停立獵鷹。
《漢語大詞典》:劄青
在手臂上刺上圖案花紋,用顏色涂之。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二·張安貧兒鏤臂文:“鏤臂或謂之札青?!?/div>
《漢語大詞典》:札青
同“劄青”。
在手臂上刺上圖案花紋,用顏色涂之。
《漢語大詞典》:劄青
在手臂上刺上圖案花紋,用顏色涂之。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二·張安貧兒鏤臂文:“鏤臂或謂之札青?!?/div>
《漢語大詞典》:灼臂落發(fā)(灼臂落髮)
燒炙手臂,剃去頭發(fā)。佛教徒表示自我懺悔的一種方式。宋史·蔡襄傳:“ 開寳 浮圖災,下有舊瘞佛舍利,詔取以入,宮人多灼臂落髮者?!?/div>
《漢語大詞典》:揎拳裸臂
伸出拳頭,露出手臂。一種粗野蠻橫的姿態(tài)。《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先把棺木放在一門廂房里,然后揎拳裸臂,跨入房中,教 玉英 姊妹走開?!?/div>
《國語辭典》:偏袒扼腕  拼音:piān tǎn è wàn
形容憤慨不平的樣子?!稇?zhàn)國策。燕策三》:「樊于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弧挂沧鳌钙欢笸蟆埂?/div>
分類:憤慨不平
《國語辭典》:攘臂一呼  拼音:ráng bì yī hū
揮動手臂,高聲呼喊。宋。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劄子〉:「皆能攘臂一呼,聚眾千百?!挂沧鳌刚癖垡缓簟?。
《國語辭典》:割臂盟公  拼音:gē bì méng gōng
割破手臂,歃血為盟。語出《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初,公筑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后用以比喻男女相愛,私自訂立婚約盟誓。也作「割臂盟」、「割臂以盟」。
《國語辭典》:單火輪(單火輪)  拼音:dān huǒ lún
揮動一只手臂如車輪般的旋轉。元。無名氏《黃花峪》第四折:「我這一對拳剪鞭哩,你著我單火輪?!?/div>
《國語辭典》:掉臂不顧(掉臂不顧)  拼音:diào bì bù gù
手臂一揮,連頭也不回。形容毫無眷顧。《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日暮之后,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div>
《國語辭典》:諾普蘭(諾普蘭)  拼音:nuò pǔ lán
一種長效性的荷爾蒙避孕劑。將藥劑植入婦女手臂皮下,藥效可達五年。在此期間隨時將藥劑取出,即可恢復受孕機會。
《國語辭典》:藕棒兒(藕棒兒)  拼音:ǒu bàng ér
1.藕的稍粗圓的各段。
2.形容小兒或婦女的手臂,言其肥白圓潤。如:「面對藕棒兒的小手,你忍心出手這么重嗎?」
《漢語大詞典》:斷臂燃身(斷臂燃身)
斷手臂、燃肉身燈。 明 李贄 《詠古》之二:“斷臂燃身未足夸,何當垂老問年華。” 明 李贄 《復鄧石陽書》:“雖至于斷臂燃身,亦祗為喪身失命之夫耳,竟何補也!”參見“ 燃肉身燈 ”。
分類:斷手手臂
《漢語大詞典》:燃肉身燈(燃肉身燈)
用鐵鉤鉤皮膚,鉤上遍掛燈盞,貯油燃點。一種假借或誤解佛教的“無義苦行”。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斷手足、煉指、掛燈、帶鉗之類幻惑流俗者” 元 胡三省 注:“掛燈者,裸體,以小鐵鉤徧鉤其膚,凡鉤皆掛小燈,圈燈盞,貯油而燃之,俚俗謂之燃肉身燈?!?/div>
《國語辭典》:手長的(手長的)  拼音:shǒu cháng de
手臂使得很遠。比喻手腳快或善于謀取私利的人?!豆賵霈F形記》第四回:「若是個手長的,弄上一底一面,誰能管他呢?」
《國語辭典》:三折肱為良醫(yī)(三折肱為良醫(yī))  拼音: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多次折斷胳膊,體會到有效的治療方法,進而成為這一方面的良醫(yī)。語本《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yī)。」后比喻對某種事情有豐富的閱歷,自然造詣精深?!犊讌沧?。嘉言第一》:「夫三折肱為良醫(yī),梁丘子遇虺毒而獲瘳,諸有與之同疾者,必問所以已之之方焉。」也作「三折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