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5詞典 2分類詞匯 83
《國語辭典》:暮氣(暮氣)  拼音:mù qì
1.日落時的氣象。宋。陸游 訪毛平仲問疾與其子適同游柯山觀王質(zhì)爛柯遺跡詩:「林巒巉絕秋風瘦,樓堞參差暮氣昏?!?br />2.精神衰頹不能振作。如:「暮氣沉沉」。
《漢語大詞典》:疲薾
亦作“ 疲苶 ”。
(1).困憊。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始寧墅》詩:“緇磷謝清曠,疲薾慙貞堅?!?唐 杜甫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疲苶竟何人,灑涕 巴 東峽?!?宋 司馬光 《夏夜》詩:“欹傾依曲幾,暫爾蘇疲苶。” 繆荃孫 《藝風堂友朋書札·袁昶二七》:“弟二月中,病怔忡少寐,近餌 陳比部 藥,稍愈。然疲苶不能應(yīng)務(wù)?!?br />(2).不振作,無生氣。 唐 皮日休 《二游詩·任詩》:“以斯為思慮,吾道寧疲薾?!?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近體上:“然皆五言獨造,至七言俱疲薾不振矣?!?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下:“非有紅爐點雪之襟宇,則方欲馳騁,忽爾蹇躓;意在矜莊,祗成疲苶?!?/div>
《漢語大詞典》:振發(fā)(振發(fā))
(1).怒發(fā)。《素問·氣交變大論》:“東方生風,風生木……其變振發(fā),其災(zāi)散落?!?王冰 注:“振,怒也,發(fā),出也?!?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三:“ 坡翁 此志,筆力跌蕩振發(fā),風起水涌,真足以發(fā)揚之。”
(2).猶顯揚,發(fā)揚。 唐 劉禹錫 《送前進士蔡京赴學究科》詩:“耳聞戰(zhàn)鼓帶經(jīng)鋤,振發(fā)名聲自里閭?!?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正陽門廟》:“中間銷沮異謀,振發(fā)忠義,以助成圣紀者,其功不小也?!?br />(3).振作,奮發(fā)。 清 褚人穫 《堅瓠馀集·木刻孔明像》:“ 高宗 南渡之后,偏安 江 左,委靡頽墜,不能振發(fā)恢復疆土以雪仇?!?章士釗 《蘇報案始末記敘》:“然若言論長此奄奄無生氣,將見人心無從振發(fā)。”
(4).抒發(fā)。 明 李東陽 《〈南行稿〉序》:“覽形勝,玩境物,輸寫情況,振發(fā)其抑鬱,而宣其和平,亦豈非一時之樂哉!”
(5).賑濟發(fā)放。 宋 范仲淹 《奏災(zāi)后合行四事》:“雖民委溝壑,而倉廩空虛,無所振發(fā)。” 宋 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常平之粟,累經(jīng)振發(fā),所存無幾矣。”
《漢語大詞典》:振厲(振厲)
(1).凌厲;迅猛。 三國 魏 阮籍 《東平賦》:“云電相干,長風振厲,蕭條太原?!?唐 牛僧孺 《玄怪錄·岑順》:“俄然鼓角四起,聲愈振厲?!?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七:“國勢尊隆,兵威振厲。”
(2).亦作“ 振勵 ”。奮勉;振作。 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書》:“精擇一人之沉鷙有謀,開豁無他者,委以 荊 襄 之任,寬其文法,聽其廢置,撫摩振厲,于三數(shù)年之間,則國家之勢成矣?!?明 張居正 《請諭戒邊臣疏》:“亦以見皇上臨御之初,留心邊事,蓋鼓舞振勵之一機也。” 清 吳敏樹 《與朱伯韓書》:“是以區(qū)區(qū)思自振勵,將盡披其愚陋而求簡擇焉。”《“五四”愛國運動資料·青島潮附錄一》:“ 蔡先生 文章道德,中外推崇,自長大學,全國學界,始有發(fā)皇振厲之氣?!?/div>
《漢語大詞典》:鼓作
(1).形容聲音如鼓聲大作。文選·郭璞〈江賦〉:“砯巖鼓作,漰湱澩灂?!?呂向 注:“砯巖,江岸坎穴也。餘皆水激射聲?!?唐 趙冬曦 《三門賦》:“苞巒祕隒,砯其鼓作。”
(2).鼓舞振作。《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卷下:“夫含生稟血,鼓作鬪爭,雖死不省者,氣使然也。” 宋 李綱 《與趙相公書》:“重念某 靖康 間被命宣撫兩 河 ,得兵二萬,方欲有所設(shè)施,鼓作兩 河 之人,以捍大敵?!?span id="ksnxt5a" class="book">《朱子語類》卷一三三:“ 孝宗 即位,鋭意雪恥,然事已經(jīng)隔,與吾敵者,非親殺吾父祖之人,自是鼓作人心不上?!?/div>
《國語辭典》:重振  拼音:chóng zhèn
重新振作。如:「重振家風」。
分類:重新振作
《國語辭典》:提掇  拼音:tí duó
1.提拔、幫助。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七出:「多謝相公,正是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人在污泥中?!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五:「莫非娘子有扶助小生之處?望乞娘子提掇,指點小生一條路頭,真莫大之恩情也?!?br />2.提舉。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踏殘紅軟襯著鞋兒去,再提掇綺羅衣袂,重整頓珠翠冠梳?!?br />3.說起、提起?!缎咽酪鼍墏鳌返诎肆兀骸赋募业惯€是爺提掇提掇,叫聲『那個姓薛的』,或說『那姓薛的歪私窠子』;別也沒人提掇。」
4.提調(diào)、操縱。宋。羅燁《醉翁談錄。卷一。舌耕敘》引《小說開辟》:「冷淡處提掇得有家數(shù),熱鬧處敷演得越久長。」
《國語辭典》:打起  拼音:dǎ qǐ
1.掀起、揭起?!?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三回:「眾小廝退出,方打起車簾,邢夫人攙著黛玉的手,進入院中?!?br />2.振作起來。如:「打起精神來,努力工作?!?br />3.擊之使起。唐。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div>
分類:振作掀起
《漢語大詞典》:激作
猶激勵,振作。 宋 朱熹 《總論為學之方》:“若資質(zhì)平底,則如死水然,終激作不起?!?/div>
分類:激勵振作
《國語辭典》:答颯(答颯)  拼音:dā sà
1.失意的樣子?!赌鲜?。卷三三。鄭鮮之傳》:「今日答颯,去人遼遠,何不肖之甚!」
2.零亂、破舊。宋。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頭白齒牙缺〉詞:「坐堆豗,行答颯,立龍鐘。」也作「搭颯」、「搭圾」。
《漢語大詞典》:休囚
(1).猶言失時,失運。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七:“二人皆非以甲乙丙丁休囚旺相而求吉兇者也?!?清 翟灝 通俗編·祝誦:“論衡·命祿篇:‘春夏休囚,秋冬旺相,非能為之也,天道自然?!?,陰陽家書,五行遞旺于四時,凡動作宜乘旺相之氣,如春三月,則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夏三月,則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故俗語以凡得時為旺相,失時為休囚也?!?br />(2).委靡,不振作。 清 李漁 《風箏誤·請兵》:“軍氣休囚,武備多年偃不修,怎禁那禍生倉卒?!?span id="1ipidzu" class="book">《天雨花》第二六回:“如何這等休囚樣,令人不曉相公身?!?/div>
《國語辭典》:鼓勵(鼓勵)  拼音:gǔ lì
鼓舞、激勵?!陡;萑珪?。卷六。錢谷部。戶頭總催說》:「花紅鼓樂,分別獎賞,以鼓勵其馀。」
《國語辭典》:抖搜  拼音:dǒu sōu
1.振動、顫動。元。關(guān)漢卿《緋衣夢》第二折:「覺一陣地慘天愁,遍體上寒元抖搜。」元。李壽卿《度柳翠》第二折:「抖搜的寶釧鳴,僝僽的云髻松?!?br />2.奮發(fā)、振作?!段饔斡洝返诙兀骸肝蚩章?wù)f,抖搜精神,賣弄手段?!挂沧鳌付稊\」、「陡搜」。
《國語辭典》:抖擻(抖擻)  拼音:dǒu sǒu
1.奮發(fā)、振作。《三國演義》第五九回:「目射神光,威風抖擻。」《平妖傳》第九回:「腳穿一雙把滑的多耳麻鞋,手提一根檀木棍兒,抖擻精神,飛也似的一般奔去?!挂沧鳌付端选埂ⅰ付杆选?。
2.振動、拂開。唐。孟郊〈夏日謁智遠禪師〉詩:「抖擻塵埃定,謁師見真宗?!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嘶兀骸改菛|西抖擻身上的毛,發(fā)起威來。」
3.滌除煩惱。宋。王炎〈夜半聞雨再用前韻〉:「抖擻胸中三斗塵,強欲吟哦無好語。」也作「斗藪」。
《漢語大詞典》:震揚(震揚)
(1).振作,振奮。后漢書·臧宮傳:“震揚威靈,風行電照?!?span id="snpb5z0" class="book">《隋書·韓擒虎傳》:“﹝ 賀若弼 ﹞震揚威武,遂平 陳國 ?!?br />(2).震動,傳揚。 晉 袁宏 后漢紀·順帝紀下:“地動搖樽,所從來龍機發(fā)則吐丸,蟾蜍張口受之。丸聲震揚,伺音覺知?!?/div>
《漢語大詞典》:起痿
使衰頹之勢重新振作起來。 唐 陸龜蒙 《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至于千字再抒鄙懷用伸酬謝》詩:“十體免負贅,百家咸起痿?!?清 管同 《恩縣四女祠碑》:“ 陽湖 孫使君 ,督糧 山東 ,起痿瞭矇,百廢俱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