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3詞典 1分類詞匯 62
《國語辭典》:拿問(拿問)  拼音:ná wèn
拘捕審問?!端疂G傳》第二六回:「知縣看了道:『你且起來,待我從長商議。可行時(shí)便與你拿問。』」
分類:捉拿審問
《漢語大詞典》:禽縛(禽縛)
捉拿捆綁。漢書·金日磾傳:“ 日磾 捽胡投 何羅 殿下,得禽縛之,窮治皆伏辜?!?/div>
分類:捉拿捆綁
《國語辭典》:拘拿  拼音:jū ná
逮捕捉拿。《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藺氏、丫環(huán)討保官賣,然后點(diǎn)起兵快,登時(shí)往各處拘拿?!挂沧鳌妇胁丁埂?/div>
分類:逮捕捉拿
《國語辭典》:英法聯(lián)軍(英法聯(lián)軍)  拼音:yīng fǎ lián jūn
清咸豐六年至十年(西元1856~1860),英法聯(lián)軍進(jìn)侵廣州,虜總督葉名琛,復(fù)入天津,犯北京,焚圓明園,清帝避于熱河,由俄使調(diào)停,訂北京條約,辟商埠,割九龍南端與英,并償英法軍費(fèi),聯(lián)軍始退。
《國語辭典》:通緝令(通緝令)  拼音:tōng qì lìng
法院為捉拿在逃嫌犯或受刑人所發(fā)出的通令。如:「法院發(fā)出通緝令全力搜捕在逃的嫌犯?!?/div>
《漢語大詞典》:繻紲(繻紲)
捉拿、綁縛。《平山冷燕》第五回:“若為臣妾一小女而繻紲廷臣,榜撻下士,是為詩文小愛而傷國家之大體也。”
分類:捉拿綁縛
《國語辭典》:十捉九著  拼音:shí zhuō jiǔ zháo
十次捉拿有九次逮到,比喻極有把握?!端疂G傳》第二四回:「老身那條計(jì)是個(gè)上著,雖然入不得武成王廟,端的強(qiáng)似孫武子教女兵,十捉九著。」
《國語辭典》:束身就縛(束身就縛)  拼音:shù shēn jiù fú
不加抵抗,讓人裍綁捉拿?!稌x書。卷四八。段灼傳》:「艾被詔書,即遣強(qiáng)兵,束身就縛,不敢顧望。」也作「束手就縛」、「束手就擒」。
《國語辭典》:束手就縛(束手就縛)  拼音:shù shǒu jiù fú
不加抵抗,讓人捆綁捉拿?!稏|周列國志》第七○回:「寡人待成然不薄,安敢叛吾?寧一戰(zhàn)而死,不可束手就縛?!埂度龂萘x》第五四回:「使劉備束手就縛,荊州反掌可得。」也作「束手就擒」、「束身就縛」。
《國語辭典》:擒虎拿蛟  拼音:qín hǔ ná jiāo
捉拿猛虎和蛟龍。比喻制服強(qiáng)敵?!豆卤驹麟s劇。暗度陳倉。第二折》:「準(zhǔn)備擒虎拿蛟計(jì),銀山鐵壁撞將來?!?/div>
《國語辭典》:擒奸摘伏  拼音:qín jiān tì fú
摘,揭發(fā)。擒奸摘伏指捉拿惡人,揭發(fā)隱藏的歹徒。《續(xù)古文苑。卷一九。碑志五。無名氏。唐莫州唐興軍都虞候兼押衙試鴻臚卿鄭府君墓志銘》:「擒奸摘伏,撫弱遏強(qiáng),井邑肅然。」也作「擒奸擿伏」。
《國語辭典》:擒龍縛虎(擒龍縛虎)  拼音:qín lóng fú hǔ
捉拿蛟龍,綁縛猛虎。比喻制服強(qiáng)敵。明。沈璟《義俠記》第二七出:「定下擒龍縛虎萬全計(jì),看他遭羅網(wǎng)怎生避?!挂沧鳌盖荦堊交ⅰ?。
《國語辭典》:紅字黑押(紅字黑押)  拼音:hóng zì hēi yā
舊時(shí)捉拿犯人的傳票?!缎咽酪鼍墏鳌返谝弧鸹兀骸改隳眉t字黑押的請(qǐng)將我來,往外砍人。」
《國語辭典》:密捉  拼音:mì zhuō
秘密捉拿盜賊、犯人。如:「刑警接獲情報(bào),正準(zhǔn)備動(dòng)身去密捉槍擊要犯?!?/div>
《國語辭典》:擒服  拼音:qín fú
捉拿制服。如:「經(jīng)過一陣追捕之后,警察終于將盜匪擒服?!?/div>
分類:捉拿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