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掉文  拼音:diào wén
賣弄文詞。如:「他喜好掉文,自以為是?!?/div>
《國語辭典》:掉書袋(掉書袋)  拼音:diào shū dài
譏笑人喜歡引經據典,咬文嚼字的毛病?!妒畤呵铩>砣?。南唐。彭利用傳》:「對家人稚子,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譚,俗謂之掉書袋。」也作「調書袋」。
《漢語大詞典》:掉文袋
同“ 掉書袋 ”。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畫船紀艷》:“語甫罷,而 繡云 自艙內出,轉詢可作詩詞否, 繡云 曰:‘兒是俗人,不解掉文袋?!?魯迅 《華蓋集·我的“籍”和“系”》:“譬如,假使要掉文袋,可以說說‘桃紅柳綠’,這些事是大家早已公認的,誰也不會說你錯?!?/div>
《漢語大詞典》:調文(調文)
猶掉文。 明 沈鯨《雙珠記·纊衣寄詩》:“[丑]這小丫頭倒會調文。[浄]既會調文,必能通今博古?!?瞿秋白 《論大眾文藝·大眾文藝的問題》:“至于勞動民眾仍舊只能夠應用一下紳商文字的渣滓--那種測字先生的調文腔調的舊小說的白話?!?/div>
分類:掉文
《漢語大詞典》:拽文
方言。掉文。賣弄口才辭藻。 歐陽山 《三家巷》三二:“秀才嘛!什么時候都要拽文的?!?/div>
《漢語大詞典》:文語(文語)
(1).精辟的話。 漢 王充 論衡·謝短:“二尺四寸,圣人文語,朝夕講習,義類所及,故可務知?!?漢 王充 論衡·自紀:“蓋賢圣之材鴻,故其文語與俗不通。”
(2).掉文的語言。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值一 回鶻 問卜, 子忠 以文語應之,為 回鶻 所毆。” 元 劉致 《端正好·上高監(jiān)司》套曲:“排的文語呼為綉,假鈔公然喚做殊?!?/div>
《國語辭典》:閹割(閹割)  拼音:yān gē
1.割除睪丸或卵巢。
2.比喻抽掉文章或理論的精華,使失去原有作用或變更性質。
《漢語大詞典》:泥中之對(泥中之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鄭玄 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説。 玄 怒,使人曳箸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眱涉咀訂柎鸾栽?span id="vvkzkmo" class="book">《詩經》。后用為掉文之典實。 清 珠泉居士 《續(xù)板橋雜記·麗品》:“每一掉文,如 匡 説解頤,不數 鄭 家婢泥中之對也?!?/div>
分類:掉文典實
《漢語大詞典》:句抹
謂去掉文辭中的某些字句。 清 黃宗羲 《答張爾公論茅鹿門批評八家書》:“ 鹿門 八家之選,其旨大略本之 荊川 、 道思 ,然其圈點句抹,多不得要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