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6,分12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參觸
碰觸
關門
深居
近人
不親
接物
交道
接踵
涉獵
觸物
觸類
間隙
薰陶
見識
《漢語大詞典》:參觸(參觸)
猶接觸。 唐 黃滔 《御試曲直不相入賦》:“俾有家而有國,不與混同;令自高而自卑,靡相參觸?!?/div>
分類:接觸
《國語辭典》:碰觸(碰觸)  拼音:pèng chù
接觸、碰撞。如:「剛洗完手未擦乾,不要碰觸電源開關,以免觸電?!?/div>
《國語辭典》:關門(關門)  拼音:guān mén
1.把門關上。如:「請隨手關門!」宋。蘇軾 北寺詩:「畏虎關門早,無村得米遲?!?br />2.商業(yè)機構倒閉。如:「那家商店因資金周轉不靈,已經關門了?!?br />3.關隘、關口的門。如:「過了這個關門,就是另一個縣了?!?/div>
《漢語大詞典》:深居
幽居,不跟外界接觸。《淮南子·人間訓》:“圣人深居以避辱。” 唐 周賀 《送僧還南岳》詩:“自説深居后,鄰州亦不行。”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刑部·熱審之始:“至 宣德 二年七月,上諭三法司,今盛暑,朕與卿等,深居靜處,猶覺可畏?!?span id="pnljgdw" class="book">《清史稿·簡親王喇布傳》:“上諭曰:‘ 簡親王 喇布 自至 江西 ,無尺寸之功,深居會城,虛糜廩餉?!?/div>
《國語辭典》:近人  拼音:jìn rén
1.泛指近代人?!墩f文解字。缶部》「罃」字清。段玉裁。注:「近人謂罌、罃一字。依許則劃然二物二字也。罌大,罃小,用各不同?!?br />2.和自己較親近的人?!度龂萘x》第四八回:「徐庶當晚密使近人去各寨中暗布謠言?!?br />3.靠近人。如:「我感冒了,不敢近人。」唐。孟浩然 宿建德江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div>
《漢語大詞典》:不親(不親)
(1).不親近;不親睦。《書·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史記·楚世家:“夫弒共主,臣世君,大國不親;以眾脅寡,小國不附?!?明 劉基 《郁離子·道術》:“上罔下則不親,下罔上則不孫?!?br />(2).不接觸;不接近。孟子·離婁上:“ 淳于髡 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孟子 曰:‘禮也?!?清 王韜 《淞隱漫錄·王蓮舫》:“惟是男女授受不親,雖周旋于患難之間,不敢不謹。” 郁達夫 《遲桂花》:“但因這許多年數的不看報,不識世務,不親筆硯的緣故,終于下了好幾次決心,而仍不敢把這心愿來實現。”
(3).不親身力行。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曰:不躬不親,庶民不信?!?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99'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詩·小雅·節(jié)南山》作“弗躬弗親”。
《國語辭典》:接物  拼音:jiē wù
1.交接人物,與人交際。《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曩者辱賜書,教以順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
2.接觸外物。《淮南子。氾論》:「今夫盲者行于道,……目無以接物也?!?/div>
《國語辭典》:交道  拼音:jiāo dào
1.朋友相處的道理。《后漢書。卷二七。王丹傳》:「交道之難,未易言也?!固?。駱賓王詠懷〉詩:「少年識事淺,不知交道難。」
2.交叉的道路。《晉書。卷一○七。石季龍載記下》:「火滅,取灰,分置諸門交道中?!?/div>
《國語辭典》:接踵  拼音:jiē zhǒng
后面的人的腳尖與前面的人的腳后跟相接續(xù)。形容相繼不絕?!度龂萘x》第九三回:「黃巾之后,董卓、催、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div>
《國語辭典》:涉獵(涉獵)  拼音:shè liè
1.粗略的看過而不深入鉆研?!逗鬂h書。卷四七。班超傳》:「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埂段拿餍∈贰返谒摹鸹兀骸缚梢娺@些人還不心虛,自己不曾涉獵過的學問,就不愿意聽?!挂沧鳌斧C涉」。
2.經歷閱世。如:「他每年均到世界各地旅游,涉獵廣博,見多識廣?!?/div>
《漢語大詞典》:觸物(觸物)
接觸景物、事物。 晉 張載 《七哀詩》之二:“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唐 盧綸 《上巳日陪齊相公花樓宴》詩:“持杯凝遠睇,觸物結幽情。”
《漢語大詞典》:觸類(觸類)
(1).接觸相類事物。 晉 葛洪 抱樸子·祛惑:“雖圣雖明,莫由自曉。非可以歷思得也,非可以觸類求也?!?唐 杜甫 《上水遣懷》詩之四:“善知應觸類,各藉穎脫手?!?清 王夫之 《雪賦》:“汾云空白,眄江漢以無方;塞草不青,睠關山而奚至。莫不俯仰同情,悲生觸類。”參見“ 觸類旁通 ”。
(2).遇事。梁書·侯景傳:“ 澄 天性險忌,獨類猜嫉,諂諛迭進,共相搆毀?!?br />(3).各種;每項。 唐 白行簡 《李娃傳》:“﹝姥﹞乃命娃出。明眸皓腕,舉步艷冶。生遽驚起,莫敢仰視。與之拜畢,敘寒燠,觸類妍媚,目所未覩。” 宋 文瑩 《續(xù)湘山野錄》:“未周歲,而公主告卒。國主傷悼悲泣曰:‘吾不欲再覩 劉生 之面。’勑執(zhí)政削其官籍,一簪不與,卻送還 洪州 。生恍若夢覺,觸類如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蕙芳:“已而以手探入,壺盛酒,柈盛炙,觸類熏騰。”
《國語辭典》:觸類旁通(觸類旁通)  拼音:chù lèi páng tōng
理解此一事物的知識或原理,進而推知其他同類的事理。如:「他才思敏捷,往往老師才一提出前提,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國語辭典》:間隙(間隙)  拼音:jiàn xì
1.空隙?!短綇V記。卷四○○。雩都縣人》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彈丸正著穴上石,徑六尺許,下垂蔽穴,猶有間隙,不復容人。」也作「閒隙」。
2.可利用的時機。唐。李絳 論鎮(zhèn)州事宜狀:「兵連之后,勢不得休,北狄西戎,素多奸狡,忽乘間隙,侵犯邊疆,又須興兵,以事防遏,首尾應敵,則內外憂危。」也作「閒隙」。
3.怨嫌。宋。司馬光上英宗乞因降逐任守忠詣皇太后閤陳謝〉:「(任守忠等)故于皇太后之處,則言陛下與中宮之短;于陛下、中宮之處,則言皇太后之失,遂使兩宮之心互相猜忌,間隙一開,猝難復合?!挂沧鳌搁f隙」。
《國語辭典》:薰陶  拼音:xūn táo
被一種思想、品行、習慣等所濡染而漸趨同化?!端问贰>硭亩?。道學列傳一。程頤》:「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薰陶成性?!?/div>
《國語辭典》:見識(見識)  拼音:jiàn shì
1.接觸事物、增廣見聞。《紅樓夢》第二九回:「倒要將哥兒的這玉請了下來,托出去給那些遠來的道友并徒子徒孫們見識見識?!埂段拿餍∈贰返谝话嘶兀骸纲Z家三兄弟也要同去見識見識?!?br />2.經驗、知識?!度龂萘x》第一七回:「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見識,大是不同,將來名位不在你我之下。」
3.計謀、手段?!段饔斡洝返谌寤兀骸改悄Р恢莻€見識,只道是句老實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