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6詞典 9分類詞匯 167
共167,分12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涉獵
觸物
觸類
間隙
薰陶
見識
刺眼
逃避
感觸
一著
正面
交接
一接
近署
交綏
《國語辭典》:涉獵(涉獵)  拼音:shè liè
1.粗略的看過而不深入鉆研?!逗鬂h書。卷四七。班超傳》:「為人有大志,不修細(xì)節(jié)。然內(nèi)孝謹(jǐn),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埂段拿餍∈贰返谒摹鸹兀骸缚梢娺@些人還不心虛,自己不曾涉獵過的學(xué)問,就不愿意聽。」也作「獵涉」。
2.經(jīng)歷閱世。如:「他每年均到世界各地旅游,涉獵廣博,見多識廣?!?/div>
《漢語大詞典》:觸物(觸物)
接觸景物、事物。 晉 張載 《七哀詩》之二:“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唐 盧綸 《上巳日陪齊相公花樓宴》詩:“持杯凝遠(yuǎn)睇,觸物結(jié)幽情?!?/div>
《漢語大詞典》:觸類(觸類)
(1).接觸相類事物。 晉 葛洪 抱樸子·祛惑:“雖圣雖明,莫由自曉。非可以歷思得也,非可以觸類求也?!?唐 杜甫 《上水遣懷》詩之四:“善知應(yīng)觸類,各藉穎脫手?!?清 王夫之 《雪賦》:“汾云空白,眄江漢以無方;塞草不青,睠關(guān)山而奚至。莫不俯仰同情,悲生觸類?!眳⒁姟?觸類旁通 ”。
(2).遇事。梁書·侯景傳:“ 澄 天性險(xiǎn)忌,獨(dú)類猜嫉,諂諛迭進(jìn),共相搆毀。”
(3).各種;每項(xiàng)。 唐 白行簡 《李娃傳》:“﹝姥﹞乃命娃出。明眸皓腕,舉步艷冶。生遽驚起,莫敢仰視。與之拜畢,敘寒燠,觸類妍媚,目所未覩。” 宋 文瑩 《續(xù)湘山野錄》:“未周歲,而公主告卒。國主傷悼悲泣曰:‘吾不欲再覩 劉生 之面?!瘎袌?zhí)政削其官籍,一簪不與,卻送還 洪州 。生恍若夢覺,觸類如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蕙芳:“已而以手探入,壺盛酒,柈盛炙,觸類熏騰?!?/div>
《國語辭典》:觸類旁通(觸類旁通)  拼音:chù lèi páng tōng
理解此一事物的知識或原理,進(jìn)而推知其他同類的事理。如:「他才思敏捷,往往老師才一提出前提,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div>
《國語辭典》:間隙(間隙)  拼音:jiàn xì
1.空隙?!短綇V記。卷四○○。雩都縣人》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彈丸正著穴上石,徑六尺許,下垂蔽穴,猶有間隙,不復(fù)容人?!挂沧鳌搁f隙」。
2.可利用的時(shí)機(jī)。唐。李絳 論鎮(zhèn)州事宜狀:「兵連之后,勢不得休,北狄西戎,素多奸狡,忽乘間隙,侵犯邊疆,又須興兵,以事防遏,首尾應(yīng)敵,則內(nèi)外憂危。」也作「閒隙」。
3.怨嫌。宋。司馬光上英宗乞因降逐任守忠詣皇太后閤陳謝〉:「(任守忠等)故于皇太后之處,則言陛下與中宮之短;于陛下、中宮之處,則言皇太后之失,遂使兩宮之心互相猜忌,間隙一開,猝難復(fù)合?!挂沧鳌搁f隙」。
《國語辭典》:薰陶  拼音:xūn táo
被一種思想、品行、習(xí)慣等所濡染而漸趨同化?!端问?。卷四二七。道學(xué)列傳一。程頤》:「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薰陶成性。」
《國語辭典》:見識(見識)  拼音:jiàn shì
1.接觸事物、增廣見聞?!都t樓夢》第二九回:「倒要將哥兒的這玉請了下來,托出去給那些遠(yuǎn)來的道友并徒子徒孫們見識見識。」《文明小史》第一八回:「賈家三兄弟也要同去見識見識。」
2.經(jīng)驗(yàn)、知識。《三國演義》第一七回:「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見識,大是不同,將來名位不在你我之下?!?br />3.計(jì)謀、手段?!段饔斡洝返谌寤兀骸改悄Р恢莻€(gè)見識,只道是句老實(shí)言語?!?/div>
《國語辭典》:刺眼  拼音:cì yǎn
1.觸目。引申為光線或顏色令人眩目。唐。杜甫〈奉陪鄭駙馬韋曲〉詩之一:「石角鉤衣破,藤梢刺眼新?!谷纾骸赶奶斓年柟夥浅4萄邸!?br />2.惹人注目且使人覺得不順眼?!段拿餍∈贰返谒乃幕兀骸傅菆?bào)上宗旨須得改變,非但一句犯上話不敢說,就是稍須刺眼的字也得斟酌斟酌了?!?/div>
《國語辭典》:逃避  拼音:táo bì
閃躲一旁而不敢面對事實(shí)。如:「你一昧的逃避,也不是辦法呀!」
《國語辭典》:感觸(感觸)  拼音:gǎn chù
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觸動內(nèi)心的感情。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有所感觸,惻愴心眼。」《宋史。卷四二七。道學(xué)傳。邵雍傳》:「雍于凡物聲氣之所感觸,輒以其動而推其變焉?!?/div>
《國語辭典》:一著  拼音:yī zhāo
1.計(jì)策、方法?!段拿餍∈贰返谒木呕兀骸刚f完端起茶碗,旁邊喊了一聲『送客』!勞航芥不曾預(yù)備他有這們一著,吃了一驚。」也作「一招」。
2.國術(shù)一個(gè)動作稱為「一著」。
《國語辭典》:正面  拼音:zhèng miàn
1.身體五官的那一面。亦用于指物體裝飾較講究或主要使用的一面?!都t樓夢》第一二回:「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緊!要緊!」《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拿著燈底下翻過來把正面看了一會,翻過來又把反面看了一會?!?br />2.面對面,指直接。如:「正面沖突」?!肚迨犯?。卷三七二。關(guān)天培列傳》:「十月,敵以大艦正面來攻,小舟載兵從側(cè)乘潮撲岸,殲之于山岡?!?br />3.比喻具有良好趨向或發(fā)展的一面。如:「正面意義」、「正面影響」。
《國語辭典》:交接  拼音:jiāo jiē
1.交往、聚會?!抖Y記。樂記》:「射鄉(xiāng)食饗,所以正交接也?!埂逗鬂h書。卷五九。張衡列傳》:「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2.互相接觸。如:「耳鬢交接」、「骨頭交接處」?!痘茨献?。兵略》:「平原廣澤,白刃交接。」
3.男女交合。《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妾于去年七月七日與君交接,已受妊,今當(dāng)產(chǎn)了?!?br />4.交替、更換?!端鍟>砥?。禮儀志二》:「古稱臘者,接也。取新故交接。」
5.移交與接收。如:「交接典禮」。
《漢語大詞典》:一接
(1).一經(jīng)接觸。新唐書·呂才傳:“ 太宗 詔侍臣舉善音者,中書令 溫彥博 白 才 天悟絶人,聞見一接,輒究其妙?!?br />(2).猶言一見。景德傳燈錄·汝州首山省念禪師法嗣:“問學(xué)人久處沉迷,請師一接?!?/div>
《漢語大詞典》:近署
與帝王接觸密切的官署。 漢 孔融 《薦禰衡表》:“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門之穆穆?!?span id="wm04wvs" class="book">《后漢書·竇武傳》:“ 武 乃白太后曰:‘故事,黃門常侍,但當(dāng)給事省內(nèi),典門戶,主近署財(cái)物耳?!?span id="jtrpvkr"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華覈傳》:“臣以愚蔽,誤忝近署?!?/div>
《國語辭典》:交綏(交綏)  拼音:jiāo suī
1.交戰(zhàn)時(shí),雙方尚未短兵相接,即爭相撤退?!蹲髠?。文公十二年》:「秦以勝歸,我何以報(bào)?乃皆出戰(zhàn),交綏。」
2.兩軍交戰(zhàn)。隋。盧思道 為北齊檄陳文:「呂梁之役,貫盈惡稔,曾未交綏,云卷霧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