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4詞典 1分類詞匯 53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搜 → 蒐搜”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鉤校(鉤校)  拼音:gōu jiào
檢查校驗?!稘h書。卷六六。陳萬年傳》:「少府多寶物,屬官咸皆鉤校,發(fā)其奸臧,沒入辜榷財物。」
《國語辭典》:購求(購求)  拼音:gòu qiú
1.懸賞捉拿?!稘h書。卷三七。季布傳》:「項籍滅,高祖購求布千金?!?br />2.購買尋求。如:「他四處購求稀世古物。」
《國語辭典》:抉剔  拼音:jué tī
挑抉剔除。唐。裴延翰 樊川文集后序:「其抉剔挫偃,敢斷果行,若誓牧野,前無有敵。」宋。蘇軾寄劉孝叔〉詩:「抉剔根株窮脈縷,詔書惻怛信深厚?!?/div>
分類:搜求挑取
《漢語大詞典》:陳農(nóng)(陳農(nóng))
漢書·藝文志:“至 成帝 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 陳農(nóng) 求遺書於天下?!焙笠蛞浴瓣愞r(nóng)”指代搜求遺書者。 唐 司空曙 《送李嘉祐正字括圖書兼往揚州覲省》詩:“儒官比 劉向 ,使者得 陳農(nóng) ?!?/div>
分類:遺書搜求
《漢語大詞典》:搜擇(搜擇)
(1).搜求挑選。 唐 陸贄 《請許臺省長官舉薦屬吏狀》:“蓋由賞鑒獨任於圣聰,搜擇頗難於公舉,但速登延之路,罕施練覈之方。”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唐文粹:“然其大要,以復(fù)古為主,搜擇博而別裁正,一代文物之盛,賴是以存?!?br />(2).有選擇地狩獵鳥獸。《周禮·夏官·大司馬》“遂以蒐田” 唐 賈公彥 疏:“春時鳥獸字乳,搜擇取不孕任者。”
《漢語大詞典》:遐騖(遐騖)
(1).傳播到遠方;馳向遠方。文選·張衡〈東京賦〉:“仁風衍而外流,誼方激而遐騖?!?薛綜 注:“遐,遠也。騖,馳也。”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學賦》:“出湎泣而遐鶩,貫濛鴻而上厲?!?宋 晁補之 《照碧堂記》:“拊檻極目,天垂野盡,意若遐騖太空者?!?br />(2).謂遠加搜求。 唐 楊于陵 《祭權(quán)相公文》:“百代遐騖,九流兼該?!?br />(3).指退隱。 宋 王令 《古風》詩:“誰能脫近役,自放就遐騖?!?/div>
《漢語大詞典》:搜攬(搜攬)
搜求延攬。宋史·張浚傳:“ 浚 至……罷斥姦贓,以搜攬豪杰為先務(wù)。”
分類:搜求延攬
《國語辭典》:搜集  拼音:sōu jí
搜索匯集?!赌鲜?。卷五二。梁宗室傳下。安成康王秀傳》:「秀精意學術(shù),搜集經(jīng)記?!埂陡∩洝>硪?。閨房記樂》:「書之殘缺不全者,必搜集分門,匯訂成帙,統(tǒng)名之曰斷簡殘編?!?/div>
《國語辭典》:蒐集  拼音:sōu jí
搜求聚集。如:「他的興趣是蒐集火柴盒?!?/div>
《漢語大詞典》:討逐(討逐)
(1).征伐,征討驅(qū)逐。后漢書·樊準傳:“時 羌 復(fù)屢入郡界, 準 輒將兵討逐。”魏書·辛雄傳:“初, 蕭寶夤 在 雍州 起逆,城人 侯眾德 等討逐之,多蒙爵賞?!?唐 李德裕 《請密詔塞上事宜狀》:“請密詔 劉沔 與 仲武 討逐,先經(jīng)略此賊。”
(2).搜求并懲處。后漢書·方術(shù)傳上·郭憲:“ 莽 陰奇之。及后篡位,拜 憲 郎中,賜以衣服。 憲 受衣,焚之,逃于 東海 之濱。 莽 深忿恚,討逐不知所在。”南史·循吏傳·郭祖深:“有所討逐,越境追禽?!?/div>
《漢語大詞典》:搜輯(搜輯,蒐輯)
搜求輯錄。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二·蓮花詩:“ 杜祁公 以厚德稱,而絶句精工乃爾。詩藪·雜編搜輯殆無餘力,復(fù)遺此,因録之?!?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五四:“本朝七十九科矣,搜輯科名意在斯?!弊宰ⅲ骸鞍藲q得舊《登科録》讀之,是搜輯二百年科名掌故之始?!?劉師培 《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逸書之中,其首應(yīng)搜輯者,為 晉 人、 宋 人、 齊 梁 人所撰各文章志。”
蒐輯:1.搜集。 明 吳承恩 《〈諸史將略〉序》:“嘗欲蒐輯往牒匯為一書,以考昔人經(jīng)武之略。” 清 俞樾 《茶香室續(xù)鈔·三姑》:“余案頭《東坡集》,乃 蜀 中新刻本,蒐輯雖富,恐不盡可信也?!?br />(2).整頓。新唐書·王紹傳:“自 張愔 后,兵驕難治, 紹 蒐輯軍政,推誠示人?!?/div>
《漢語大詞典》:披抉
(1).搜求挑取。漢書·薛宣傳:“ 劉氏 孤弱, 王氏 擅朝,排擠宗室,且嫂何與取妹披抉其閨門而殺之?”
(2).撥開挑剔。 宋 蘇軾 《復(fù)次放魚韻答趙承議陳教授》:“ 東坡 也是可憐人,披抉泥沙收細碎?!?br />(3).出現(xiàn);顯露。 宋 葉適 《制科》:“當制舉之盛時,置學立師,以法相授,浮言虛論,披扶不窮,號為制舉習氣?!?/div>
《漢語大詞典》:獵賢(獵賢)
搜求賢人。 唐 林琨 《駕幸溫泉宮賦》:“我皇將出豫滌心,觀風獵賢?!?唐 馬戴 《校獵曲》:“當時能獵賢,保國兼保家?!?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 麻徵君 ﹞《戲題太公釣魚圖》云:‘向使 文王 不獵賢,一竿潦倒 渭河 邊?!?/div>
《漢語大詞典》:根索
跟蹤,搜求或追查。根,通“ 跟 ”。 宋 蘇舜欽 《投匭疏》:“沉淪高蹈者,則令諸郡守宰,根索其名而籍奏之?!?span id="3tux2ji" class="book">《元典章·刑部十一·評贓》:“將元告所失物件發(fā)下,捕人根索,直候根到贓物,然后令元告事主當官一同開封下驗?!?/div>
《漢語大詞典》:收駒(收駒)
搜求良馬。喻尋求人材。 宋 蘇軾 《送錢承制赴廣南路分都監(jiān)》詩:“舞鳳尚從 天目 下,收駒時有 渥洼 姿。”
《漢語大詞典》:食蹠
(1).比喻善學而知識淵博。語出呂氏春秋·用眾:“善學者若 齊王 之食鷄也,必食其跖數(shù)千而后足。” 高誘 注:“跖,鷄足踵。喻學者取道眾多,然后優(yōu)也?!?唐 駱賓王 《上梁明府啟》:“若乃博聞強記,辨 晉國 之黃熊;將圣多能,識 吳門 之白馬。言泉漱迥,驚瀑布以飛瀾;文江澹虛,涵濯錦而翻浪。於是功超食跖,位典烹鮮。”
(2).比喻廣泛搜求,點滴積累知識。 清 錢謙益 《〈藝林匯考〉序》:“勤學有食跖之能,臨文無祭獺之瘁?!?/div>